泥鳅水泥池繁育技术
2018-01-03念小第何国森李善贞
念小第 何国森 李善贞
泥鳅水泥池繁育技术
念小第1何国森2李善贞2
泥鳅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底栖淡水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且具有滋阴壮阳的功效,故有“水中人参”之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佳肴。但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污染,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资源锐减,野生捕获量逐年减少;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加,开展水泥池规模化养殖,走自繁自养之路势在必行。为促进泥鳅养殖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我站2016年以来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本次实验放在永安市贡川镇分两个点进行(鸭姆垅点、新发冲点)。现将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报告如下:
一、选种
1.亲鳅来源亲鳅来源于我场养殖一年以上的成鳅,经过一年的强化培育,亲鳅宜选用台湾鳅或台湾鳅与黄板鳅杂交的杂交鳅,黄板鳅其次。选择亲鳅时,雌雄亲鳅尽量选不同地域生产的,进行远缘杂交,可以取得杂交优势,进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切记避免近亲繁殖。本地青鳅(野生环境下捕获的泥鳅)怀卵量低,生长缓慢,没有经济价值,不宜选作亲本。
本次实验鸭姆垅点品种为台湾鳅;新发冲点品种为台湾鳅+黄板鳅杂交3代、台湾鳅、黄板鳅1代。
二、亲鳅选择
1.雌泥鳅的选择 选择体长15cm、体重30~80g以上亲鳅,雌鳅体型较大,但胸鳍较小,短而呈椭圆形。其腹部膨大饱满、用手抚摸柔软而有弹性,将肚皮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目视有透明感,肛门微红。
2.雄泥鳅的选择 体长12cm以上,体重20~60g以上,雄鳅体型较小,胸鳍较大,长而前端尖,第2鳍条明显,胸鳍上有“追星”,颜色鲜艳,背鳍末端体两侧有肉质纵隆起。
表1 本次实验亲鳅具体情况
3.配对组安排:雌雄比例一般为5~6∶1,本次实验母鳅共计2050尾,公鳅875尾。新发冲点实验共三批分四组,母鳅共计450尾,公鳅75尾(如表1)。
三、繁殖过程
1.水泥池的清洗 用漂白粉消毒并清洗干净,然后加清水,水深保持20~30cm,水温控制在21℃,配小型增氧机(功率700瓦)。网箱网片用漂白粉消毒并清洗干净备催产使用,一般漂白粉的浓度在3%~4%。
2.人工催产及药物剂量 催产药物采用DOM+LRH-A2,并用生理盐水稀释。注射部位,尾背部肌肉。注射器具1mL医用皮试注射器。注射深度一般为0.2~0.3cm。注射剂量DOM100mg+LRH-A2125μg+75%生理盐水50mL,100g左右泥鳅背肌注射0.7mL,雌雄一般同量,雄鳅也可稍少量,注射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的双层网箱中。
表2 新发冲点孵化情况
繁殖催产时间一般在4-6月,水温在21℃以上进行。催产的第二天挤卵挤精,受精卵置孵化池内消毒后的网片上,采用微流水孵化,两天后出膜。新发冲点孵化结果如表2。
鸭姆垅点:本次实验共安排母本1600尾(台湾泥鳅)、父本800尾(台湾泥鳅)进行繁育实验,得水花1221.2万尾,寸苗1160.32万尾。清池点苗如表3。
四、鳅苗的培育:
1.水质要求 宜利用未被污染山间流水或地下水。水深保持在20~30cm,鳅苗开口后保持一边进一边出微流水,3天后每天换去二分之一底层老水,保持水质清新。
2.投喂饲料
(1)投喂方式 慢-快-慢。
(2)投喂量 以吃完略剩为止。
(3)投喂次数 每天3~4次,具体时间在早上6:00-6:30,中午11:00-11:30,傍晚17:00-17:30,晚上21:00-21:30。
(4)红虫清洗消毒 红虫用无污染的清水漂洗干净后,用20mg/L高锰酸钾(微红)消毒或用4‰盐水消毒后方可投喂。
五、病虫害防治
整个培育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病害,主要是防治车轮虫、指环虫和小瓜虫,培育过程中使用0.5mg/L车轮指环杀可有效防治。加强水质调控,每天换掉1/2老水,鳅苗开口后保持一边进水一边出水,保持水质清新。加强病害防控工作。鳅苗对生石灰、硫酸铜、漂白粉敏感,慎用。
表3 鸭姆珑点孵化情况
六、捕捞技术
捕捞时尽量采用柔软的网兜或细纱网进行作业,整个过程要轻、快、柔,尽量避免鳅苗皮肤损伤。若不小心皮肤损伤可用高锰酸钾消毒。
七、结论
在水温21~30℃之间选择发育良好的亲鳅,雌雄比例在5~6∶1进行繁育。通过人工催产、孵化、精心培育,可获得一定数量的鳅苗,整个繁育过程一般在20天。本次实验,母鳅2050尾,公鳅875尾,共捕水花1626.2万尾,规格为1~3cm寸苗1464万尾,成活率为90%以上;共投红虫5425kg,鳗料368kg,根据记录测算,投喂红虫时饵料系数为3,投喂鳗料时饵料系数为1.3。
实验结果说明,水泥池繁育泥鳅具有成本较低、敌害少、成活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高效渔业模式推广。
(通联:1.366000,福建省永安市燕江南路1206号,福建省永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350002,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福建 福州 电话:0598-3809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