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上号子动地来

2018-01-03

江苏地方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单口号子走路

◎ 缪 克

沙上号子动地来

◎ 缪 克

长江出海口的沙上一带,是长期围垦而成的地区。那里江阔浪平地广,一方水土生出一方水土的劳动和生活娱乐方式。

这里长期围垦,挑河整地是长年经常性劳动,即使围垦成田,也必须长年累月进行清理、精耕和种植。人们在劳动时面对黄土,举目四野,滩地上流布浑黄泥水,稍高处是杂生痴长的芦苇和滩草。面对这样的单调和粗砺,垦民无以打发漫长的时日,抒解整日劳动的疲劳,会随口吼唱出声声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简单而热烈的,一出喉腔就带着激情,跟着来了气氛,疲劳于不知不觉中消除。这种消除疲劳和无聊的好方法,后来无论干轻重农活,乃至空担、走路,总是号子不离口。这成为沙上号子的特点。

沙上人在大家一起合力做重力活,如打夯、打油、抬动死沉大件物——石料、磨碾、棺材时,众口吼出的号子既能发力,也达到大家平衡与齐心一致。除此之外,还有航船号子,但不多。因为这类号子必须逆水拉纤时,或触礁搁浅拔船时有。但沙上处处水乡泽国,大江小河多顺潮水而为,即使在长江里,遇风扯帆,逆风侧行——好手能使八面风,因此大多不必喊号子发力操作,偶或有之,没有特色。

号子在沙上遍地都是,以致达到无劳动不号子地步,走在沙上田野,不时会听到昂昂号子。沙上与别处相比最见特色的是单口独吼的号子。

这种单口独吼的号子有多种多样,随劳动的种类不同,号子也不同。多种类劳动,就出现了多种号子。如最初形成的围垦号子起,到河工号子、打夯号子,车水号子,鞭场号子,挑泥号子、挑麦挑稻号子、拔船抬石号子,打鱼时牵网上岸号子,做亲事抬嫁妆号子,甚至抬棺材也有号子。这些号子虽然种类不同,但简截的“喔唷、哼唷”“喔咦、唷喂”却是其基调。劳动号子的音调一般短促而有音乐性,加上富于节律,很能激发劳动热情和纾解情绪。沙上号子,还随季节而不同激发出不同的音调,如冬天凌晨霜晨之月厚厚霜水里,寒颤号子破空而出,悠长凄清,那往往是“长调”。而夏天在毒日头下,就以不连缀的短词为主,中间可吸气和换气,适应夏天的节候。

沙上的劳动号子,不但劳动时哼喊,并非劳动时也会喊,就有空担子号子、走路号子等,这时喊一喊,走路轻松,心情舒畅。无风的时日,有时空担子在肩,或者明月夜走路,轻松悠远,会玩出不少花腔。

号子的哼喊并不只是简单吼喊,沙上人在大家一起合力做重力活时,为易控制节奏,使大家服从于节奏,抬着重物同步起身同步向前,同步换肩,左右迈脚,共同发力,一人喊,众人随,这时领喊的号子,有简短的生活道理和励志箴言:如“路上不平有人铲哟,齐心协力加油干呀”。也会随时编的鼓动性的,或动作性指令,如“脚下要小心,大家向右转呀!”大家很自然跟着同声一吼,有山呼海啸的气势。如一人不合吼声,就表示协调上出了差错,有人会特别吃力甚或压趴,这人要挨说道甚至责骂的——那样容易受重不均,伤害身体的。

沙上大多数时候即使做同一工作,仍是单口独自吼着号子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农村大兴水利,开浚河道,沙上挑河工的人分布十几公里,这样的大工程,沙上工段总是号子齐飞。全线往往有数万人甚至更多,它不能齐场吼号子,要是那样必不能持久,因此均为单口的众声号子。这种号子在合众劳动吼喊,总因个人的动作,化费力气大小不一,持久与否不同,节奏快慢也更不一致,因此喊出的号子声高声低大小也就不一样,加上每个人喊号子间歇长短,衬调加减,更有一些人会即兴创词的号子,各人在劳动中只能协着自己的身心节奏,难于和众。这时,杂沓号子此起彼伏,气氛热烈,众声号子撼动大地,飞扬起来,就形成并不整齐却分外热闹的号子潮,十分壮观。如细听都是认真地各喊各的,杂乱中调出劳动的声色气场。也有重大的劳动动作,这时变单一为雄壮,吼场沉下来贴着大地,呼应着男性的激发,是抗压的释放。

沙上最见特色的是一字号子。它可以随意而为,如长江沿岸一带的榨油师傅挥石槌击打榨油的砧塞,发出“咳!哼!哼”的雄壮吼喊,声音入耳,动人心魄。那是生命火花的爆发,是生命的渲泄和张扬。而那些随着不同劳动情状如担轻(如挑干爽稻草)、驮重(如挑豆饼、挑泥),或者走行担、空担、走路时,配合哼出的“哼”“哦”或“哎”,虽是只哼一个音或一个字,却能激情迸发、欢快绵长、婉转流畅。它在担轻时抒情,驮重时深沉激发。一脉相承却是变化无穷的,会随时自由变化,甚至循环到无限。传动着真切的生命律动。这些有节律地哼喊,它们虽是劳动,却诗意浓郁,充满诗性。它虽不全是一字号子,因为他短促,吼词不多,中间可以任意连缀夹着一字号子,绵延下去……

沙上经常吼唱号子的有不成文的一定之规,久而久之形成了专属的类别号子,如果唱错了,不仅不合劳动动作韵律,反而影响效率。如收秋时挑着干松的稻草担,担子在翘翘的扁担两头颤悠悠前走,那是十分抒情的时刻,如果这时来一阵打油时用尽全身之力的哼吼呼喊,那肯定协不成节律,挑不成担子不算,据说会翻扁担打脸;如果反过来在打油时唱轻悠舒展的号子,会提不出劲,举不起打油槌,还会被人讥笑。它还有地域性的特点,如沙上分老沙和新沙的。老沙号子和新沙号子就不同。此外,女性劳动时也有喊号子的,当然不是女人自创的,她们学着男人的吼叫,但往往叫不出来,只剩下能唱的叫的,她们怕羞,但一个人哼唱时,也有模有样,没有男性的雄壮,有女性的柔媚。

沙上号子无论男性女性喊唱的,到后来,号子音韵进一步整合并发展,成为沙上山歌:“圩岸一倒喝黄汤,大浪冲倒茅草房,手吊柳梢喊救命,哭儿哭女哭亲娘。”成为蔚为大众的娱乐形式,其起源不能不推为号子。沙上号子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入选当地“非遗”项目,沙上号子以粗朴为美,胜比雅韵,是另一种地方风情永久地记录乡愁,唤起乡愁。

猜你喜欢

单口号子走路
为什么鸡走路时一直在点头?
当代中国单口脱口秀:新喜剧范式与话语意见性
唱起号子走汉江
人工喂养与自由牧食藏羊的食草咀嚼行为音频特征
吴城排工号子
时代号子
美国“单口相声”靠网飞走向全球
《吐槽大会》之后,单口喜剧起来了吗?
会走路的树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