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时候的年

2018-01-03吴为秀

延河(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刘叔灶神爆米花

□ 吴为秀

那时候的年

□ 吴为秀

腊月初八

年的节奏是从腊月初八这天开始的。

到了腊月,农活没啥忙了,天气又冷瑟瑟的,正好可以闲在家里犒劳一下自己一直处于饥饿状态下的胃。

先从一碗香香的暖暖的腊八粥开始吧。

切腊肉,淘米洗豆子,剥花生砸核桃。大锅里填满水,烧火,架硬柴,煮。咕嘟咕嘟,那些豆子,白米,花生,核桃,就像过年时聚在一起的七大姑八大姨,道不尽的家短里长,说不完的姐妹情谊。她们的一些话题悄悄从木锅盖的边沿偷跑出去,被天空路过的鸟听到了,赶紧停在门前的大核桃树上。慢慢的,昏黄的日头,从东山头走到了西山头,灶膛的火也小了,锅里的豆子先软了,其他的也渐渐糊了,于是,腊八粥熬好了。

我早欠得咽了多次口水,外婆却先舀一钵,一边走一边用她少牙的嘴吹粥。她把粥倒一勺给核桃树,一勺给椿树,一勺给梨树,一勺给柿树。门前屋后所有的树根边都有了,她又去猪圈,给猪再倒一勺。嘴里不停地和树说话和猪说话,末了,还不忘给树上的鸟儿也打招呼,来吃吧!

吃饱喝足,这晚睡得特别安稳,再没有半夜饿醒过。屋外也格外安静,想必那些树、猪、鸟,都和我一样,一夜无梦。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这天算是正式踏上过年的节奏了。

二十三俗称为小年,这天最重要的事是敬灶神爷。外婆做了好饭好菜放在灶边上,然后在灶头上装满麦子的碗里插上三根香,烧几张黄表纸,嘴里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我刚能够得上灶边子的时候,外婆就说了,舀饭时要轻手轻脚,不能拿筷子敲碗,不能拿铲子敲锅沿。灶上有灶神,对灶神不敬,就会让人没饭吃。

吃饭是大事,一顿没吃的都不好受,所以,家家户户对灶神一点不敢怠慢。今天是灶神上天给玉皇大帝禀报的日子,如何也得比平常更多了些恭敬。

腊月二十四

长工短工,腊月二十四满工。

在外的人,到了腊月二十四这天,就可以理直气壮明正言顺地领了工钱,收拾行礼回家,真正开始置办年货了。

外公从屋后找出一根竹竿,绑了扫帚,攀高爬低的扫阳尘。顶棚上的灰尘,拐角的蜘蛛网,一圈下来,外公成了包公脸。外婆拿了抹布擦柜子,擦桌子,洗锅盖案板,洗柜里放了一年的盘子碗。我就是个听叫儿的,谁要缺个啥东西就叫我,一会儿跑东一会儿跑西,看着屋子干净整洁了,心里也是喜滋滋的。

外公在县上收购站里称了几斤报纸,要给房屋来个焕然一新。我刷浆糊外公贴。于是,我的小房子顶棚上是报纸,墙上是报纸,我就在报纸的屋子里,一会儿仰头,一会低头,一会儿跪在床上,一会儿站在凳子上,看报纸。遗憾的是看得正起劲,半边字盖住了。我的课外读本,就是墙上,顶棚上的这些各式各样的报纸了。

腊月二十五

闷在木盆里的黄豆发酵好了,揭开薄膜纸,倒在大蒲篮里,撒上辣椒面,花椒面,五香粉,盐,搅拌均匀后,放在太阳下晒。过来过去,总要抓几粒,塞在嘴里慢慢嚼,又辣又香,那是我们最好的零食之一。

还有竹篮里晾的豆腐干,柜里晒干的花生,核桃,屋檐下挂的柿干。不吃,光是看一眼就心满意足了。

小孩盼过年,盼的就是这些好吃的。

说起好吃的,还有一件事忘了。铲一瓢包谷,一瓢白米,往刘叔家跑。

刘叔以前是个石匠,左手铁钎右手铁锤,从早到晚叮叮当当的敲个不停。有了钢磨,石磨闲置了,他就失业了。一天,他突然挑个铁葫芦回来,架在大火上转圈,左手拉风箱,右手摇,可么时间差不多了,把铁葫芦塞进麻袋里,“砰”一声巨响,冒起一股浓浓白烟。这时,刘叔脱掉手套,伸手一抓,白白胖胖的有着浓香的爆米花就在眼前了。

之前,我们吃的爆米花都是在锅里炒的,基本上都是发育不良的铁颗子,硬的咬不动,很少几粒炸开花的。刘叔带回来的米花机炒的每一粒都是饱满的花,怎不让人爱呢?

小孩子们都聚在一刘叔身边,一旦刘叔架着米花机起身,立刻散开,紧紧地捂住耳朵,眼睛瞅着,爆米花一出来,呼一下又聚在一起。不管是哪家来爆米花,只要出锅了,都会分给孩子们一些,如此,一天都能吃上免费的爆米花。

白米炸的米花却是舍不得这样吃的,一是白米珍贵,二是米花要用来制作米花糖的。

外婆把挂在墙上的麦芽取下来洗了放在锅里熬,柴火不间断,火又不能太旺,外婆基本上一晚都没睡。熬好的糖稀里拌上米花或者芝麻和核桃仁,晾冷,切长条,再改切薄片。

制糖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因为小孩子喜欢,再苦再累,大人都愿意做。再说了,正月里有客人来,这也是最好的最受欢迎的副食。

这糖,嘴里甜,心里甜,这也是小孩子盼过年的原因之一。

腊月二十六

嗯,是吊酒的时候了。

和黄泥,在门前搭口大锅灶,架上一人高的大樽子,把发酵好的酒糟子倒进去,再坐上一口天锅,倒上冷水。灶里大火烧着,慢慢的,有筷子粗细的一溜子酒出来了。做酒的师傅拿接一盅,先闻,再咂,无视四周期待的眼神,好一会儿才开口,成了!主人赶紧拿出茶缸接满,给每人倒一盅。

这会儿,女主人就开始在屋里滋滋啦啦的炒菜开始了。

外公喝酒的时候还吊过几次酒,后来戒酒了,就没再做了,但是遇到村里有人正吊酒,还是忍不住接过酒盅,喝上一口。

腊月二十七

时辰看好了,杀猪匠订好了,帮忙的也说妥了,外婆去烧水,水差不多要开了,扛着家什的杀猪匠和几个帮手进院了。

下半边门扇子,横搭在木腰盆上,架楼梯,挂上铁钩。这边在做准备工作,那边几个人在猪圈边上等外婆。外婆给猪喂了一顿没加糖的细粮,一边摸猪头,一边抹眼泪:吃饱饱的好托生,再世莫变猪了……在猪圈边烧一柱香,这才回到屋里,不看。我也不敢看,猪的惨叫,还有那破肠划肚的场面,晚上做噩梦。没满十二岁的孩子也是不让看的,猪血也不能吃,会蒙了心,念不进书。

但是,那流油的豆浆肉,白白的骨头汤,喷香的肉饺子,让我们忘了刚才的一幕。也只有这一天才能吃上新鲜肉,接下来,外婆就把肉腌起来,挂在有火塘的墙上,熏成腊肉了。

唇齿生香的猪肉,也是我们盼过年的原因之一。

腊月二十八

不管今年收成如何,不管口袋有多少钱,到了年尾,无论如何都要上趟县。给餐桌上添几样菜,给娃买件新衣裳,基本上是全家出动。

外婆一年上头也就进这一次城。她打开红木箱,找出压箱底的衣服,把自己收拾齐齐整整的才出门。外公等得不耐烦了,你是要去相亲呀?

像汇入主流的水一样,沟沟岔岔的人都汇集到大路上,办年货的队伍浩浩荡荡。平时稀落的街道上到处是人,你碰了我的挎篮,我挤了你的背篓,每个人脸上都是笑容。

问,年货办齐了?回,差不多了。

门画,年画,红纸,香表,火纸,鞭炮这些必须买,门画是秦琼敬德,年画多是毛主席周总理的画像。看见一幅荷花,想起学过的一首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央求外婆买下来,贴在床头,几年都没舍得换。

还有一样必须必须买的,小蜡烛,一把十根,五角钱。可以不要水果糖,不要响炮,两把小蜡烛是无论如何都少不了的。点灯笼。

灯笼自己做,去蔑匠伯那要几根细长的竹条,一根铁丝,一块圆形的木板,几张纸,就可以做一个简易的灯笼。小青的灯笼每年都是灯笼里的凤凰,因为她爷爷是蔑匠。

她的有两个轮子的可以拉着走的兔灯,她的精致的荷花灯,她的会摆尾的鲤鱼灯……

除夕

第一件事,贴对联。

村里多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以前都是在县上掏钱请人写,自从搬来一位汪老师,村里的对联都是他写的。村里人不多,从东到西,也就三十户人家,那也得写一天。

小学二年级有描红课,外公从我拿了毛笔的那一刻就给我下了任务,写对联。一直到五年级那年春节,我才敢答应。外公高兴地给我铺纸,倒墨。学着汪老师的样子,按字数把纸上的格子折好,然后蘸墨下笔。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四季平安

外婆正月初三过生日,我觉得这幅内容很适合。

不小心,墨蘸多了,在“门”字上滴了一滴墨,心里正担心要挨骂,外公却笑着说,多了好,不是添人就是进财,是个好兆头!

还有多余的红纸,再写几副小签。

“开门见喜,四季发财”贴在门画下面。

“对我生财”,贴在正对大门的树上。还要写,“五谷丰登”贴柜上。“鸡鸭成群,六畜兴旺”贴鸡窝和猪圈边上。

村里有人把“六畜兴旺”贴在自己床边的,这事想起一回笑一回。

对联贴好之后,水,垃圾不能往外倒了,家里东西也不外借了,脏话坏话也不能说了。到处都有神灵,不敢怠慢。

男人和孩子们去给祖先上坟,既是缅怀祖先,也是带下辈人认地,知道祖先埋在哪。

女人在家忙年饭。一年,为的就是这顿除夕夜的团圆饭。

蒸包子,煮排骨;炸红薯丸子,炸面叶子;杀鸡,洗菜,备菜。家里有的,都要端上桌,要的就是丰盛。

天黑了,上坟的都回来了,饭菜准备好了,开始吃年夜饭了。

在门外放一挂炮子,算是辞旧。桌边上烧几张火纸,倒几杯酒,敬了祖先之后,开始动筷子。

饭桌上只管吃,少说话,害怕一不小心说了禁忌的话语。吃,已经吸引不了我们了,只等大人把压岁钱一给,装在新衣服的兜兜里,提着灯笼就往外跑。

玩灯笼啰!

先是一盏灯,接着,一扇扇门打开,一盏盏灯笼出来,一人一盏灯,所有的小孩子都出动了,从东头跑到西头,从西头跑到东头。一会儿那个灯笼里的蜡烛倒了烧烤灯笼纸,一会儿这个灯笼里的蜡烛倒了钱烧了灯笼纸。大孩子就帮他们补灯笼。

不知道什么时候下雪了,不多久,雪在地上存了厚厚一层,灯笼整齐地摆放在一边,我们开始打雪仗。雪地里灯笼散发的盈盈红光,孩子们飞上天的欢笑声,让除夕夜格外的温暖。

一直疯到听得村里穿出第一串鞭炮声,孩子们才相约回家,出天星的时候到了。

正月十五

初一不出门。在家包饺子吃,嗑瓜子,一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谝家常。

正月初二,开始走亲访友,联络感情。媒人是最忙的,出张家进李家,村里适龄男女她一清二楚,正月正是牵线搭桥,做大媒的好时机。

雀鸟都有三天年,这三天,不下河挑水,不倒垃圾,不说脏话坏话,不与人为难,和气一团。

过了初五,也称破五。家里有年前过世了的人,今天可以升棺动响,做法事,入土为安了。

小娃盼过年,大人盼种田。三天年一过,大人就忙起来了。出粪,挖地,换洋芋种。小孩子们照样的跑东家吃汤圆,到西家喝醪糟,放炮子,玩灯笼。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的灯。除夕是小家的聚会,十五元宵节就是大家同乐了。

早早吃了汤圆,赶去城里看灯。灯是龙灯,十几个人举着纸扎的长龙,摇头摆尾,走街串巷。狮子玩绣球,跳高桌。吃花子噗噗响,火花四溅。大头和尚戏柳翠,故意朝人群里一钻,吓得小孩子哇哇大哭。跑旱船的多是男扮女装,双手握着花船,扭扭捏捏,比女人还妩媚。最是踩高跷的,看得人心惊胆颤,总担心他们会摔下来。

随着人群挤来挤去,有的鞋被踩掉了,有的衣服被花炮烧了,这里娃娃哭着找不到妈了,那边妈妈到处喊娃。就这样一直闹到深夜,才罢休。

至此,年也过了,月也过了,明天是正月十六,赶紧补作业,收拾文具,该收心报名上学去了。

猜你喜欢

刘叔灶神爆米花
门神想吃立夏饭
长出我的爆米花
是是非非话灶神
灶神爷
为什么不能多吃爆米花
乱跳的爆米花
祭灶神
卖蛋
坚持完这一生
开火车的刘叔和做家务的刘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