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掬一捧月亮光
2018-01-02李锦懿
李锦懿
“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
这是张爱玲囚居小室时想起的句子。彼时,她反抗父亲与继母,欲寻求独立而未果,反被父亲打成重伤,软禁家中。而她透窗一窥之时,却发现身边人的生活并未因她的遭际而改变分毫。
这是爱玲笔下的生活,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生活?无论命运如何,每个人在社会的洪流之下总是不得不被裹挟着前进。个体卑微若草芥,生活自是无心理会其或喜或悲的复杂内心活动。这很残酷,但这也是现实。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然而正如爱玲所言,渺小并不代表毫无价值,我们的心中都有月亮光在睡着。生活不理会我的笑或哭,我便自己理会,自乐自悲。笑过哭过之后,倒不妨为自己掬一捧月亮光,涤清心灵,恢复平静,理性而从容地重新投入生活。
作家迟子建便是如此。相依多年的爱人在一个春天不幸离她而去,东北平原的春花却依旧烂漫,春草依旧青翠,农人对来年的收成依旧充满憧憬,生活并未因其悲痛而驻足分毫。而当时的她目睹此境况,内心感受也必是五味杂陈。
然而作家毕竟是作家,写尽人间悲欢之后也悟到了掬一捧月亮光的真谛。她没有因丧夫之痛而将自己的一切抛之脑后,成天以泪洗面。恰恰相反,悲痛过后的她收拾好自己的情绪,有条不紊地打理着家庭,同时创作着一部新的长篇小说。而后,她的《群山之巅》问世,获得了高度的文学评价。我读它时,发现书中常常出现对春日平原的描写——想必作家也是借此来纪念那一段哀痛却又不为生活所支配的岁月吧。
是的,既然无法使生活驻足,倒不如把一切甘甜与苦涩,在心底酿成月光味的酒,绵长雅致,只需自己慢慢尝。
哲学家贝克莱有言:“存在即被感知。”姑且不论其唯心主义的弊病,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是生活即客体,我为主体的体现。社会存在归根到底只是被人们感知的外物,我们无法也无需它们随自己的心意而改变。而“我”,才是个体生活的主宰者。只要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幸与不幸,承受过,笑过哭过之后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理性生活的内心,那么也不需“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而会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婵娟”的达观,笑谈云淡风轻。
我想,张爱玲必也是深谙此道的女子。不然她回忆起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之际,为何偏偏拈一缕月亮光入文?
掬一捧月亮光,将那些已成过去的悲喜全数洗去,余下的,便是你自己。
(编辑:彭宇)
生活是单行道,一往无前,不容人驻足回顾。既然外物无法把控,何不向内而生?发现自我的丰盈,让“月亮光”照入心胸,从容理性地面对生活的悲喜苦辣。作者娓娓道来,提供读者另一种生存方式,让“我”成为个体生活的主宰,剥离繁琐艰难的现世生活,最终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无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