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2018-01-02马毓晨
马毓晨
数学是一门艺术。
今天我遇到了一题:罗威纳有三只容量分别为3升、5升、8升的杯子。
只有8升的杯子中盛满了水,问如何将其平均分为4升?初看时饶有兴味,随手拽过半张纸演算起来。我用的是流程图法,将每一步的结果写下来,几番折腾,竟也做了出来,若要问我是怎么想的,不过是哪一刻忽从混沌中脱颖出了一点的灵光罢了。“我做出来了!”有一丝的耀武扬威。“我也做出来了!”众人纷纷回应,随即分享了各人的方法,若有步骤比自己多的自然是瞧不上的;若有比自己少的,又道人家的那一步难理解。面红耳赤的争论后,终还是唯我独尊地认为自己的方法最妙。
刚安静了一会儿,便又充满成就感地拿过解题过程来欣赏。“叮”,手表的整点报时叫了一声。时间已过去许久,思考、耗时、争论,我做出这道题究竟是为什么?
回归题目条件,从动机来讲,罗威纳为什么要平均分呢?从精准来讲,杯壁保不准还有残余的水哩!从操作来说,分的时候若是洒出来了呢?如此空谈实际,确有些强词夺理、钻牛角尖了。那我们就从有形的实际来说,普通水杯500到800毫升,取500毫升來说,3升水还要6个普通杯大小,8升就要16个。况且一般饮水机的供水桶是18升,8升占了九分之四,将近一半,可见8升的水量也是个数目呢。敢问罗威纳是哪国能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也用如此海量的“杯子”?因此,题目本身便有了漏洞,也就没有了现实意义。
生活中也确有需要物品的时候,咱中国有句古话叫“眼为尺,手为秤,个人有轻重。”即是重在眼见为实,感到为真。要从这角度放开来,诠释的最好的便是中国厨艺了。有人曾说西方人下厨堪比做实验,调味剂用量精确到毫克,厨房里各种汤匙、量器。确是如此,看外文烹饪书,放眼望一望最先能看懂的便是配料那一栏的阿拉伯数字与国际单位。而中国料理书,只不过是盐少许、糖适量等等罢了。所以同一道菜品味道往往不同,各有情味,撇开题目实际漏洞来讲,若叫我分,我也不过是用眼瞇一瞇,拿手掂一掂罢了,哪还管它3、5、8呢?
“数学应用而美丽”。像这般为出题而出的怪题,虽能锻炼思维,却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我想这样的数学应称不上是艺术,倒像是功利社会的面具啊!
至此搁笔,我并没有厌恶数学之意。相反的,我十分喜爱数学。喜它对称美,喜它规律美。诚然,数学,是一门艺术。
数学,应是一门艺术。
(指导教师:陈小文 赵同宇/编辑:关晓星)
作者以一道数学题为引子,撇开了解题的过程和结果,而是因耗时过长而就着怀疑的态度将问题代入现实思考,让我们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时代,从而揭示现在思维题不符合实际的现象,立意新颖。文中将题目与实际联系,讽刺已知条件的夸张,又将中西方的衡量标准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的感性思维方式,行文犀利。文末,小作者并没有全盘否定数学的奇妙,在激烈的抨击后肯定数学本身的艺术性,为出题者与学习者指明正确的方向,呼吁大家让数学回归应用,还原其艺术性。这样的思考比解题的心得更有意义,更有深度,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