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背景的工业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2018-01-02韩丽
韩丽
摘 要: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求,也是地方高校明确自身定位、谋求理性发展的必然。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特色化发展就是学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相结合的产物。以点带面、层层递进,推动工业设计专业走向应用之路,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切合经济发展与实际需求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业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现在高考生都喜欢工科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成为高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面临这样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以专业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急需转变新的培养模式适应新的岗位需求,需要从培养上提高学生的就业、创新和创业能力,推动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品牌专业。
1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1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供需关系不协调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一方面,设计团队的构成不单单仅是设计师,而是一个集体,包括设计管理者、策划人员、助理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等;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对设计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也不尽相同。高校设计人才教育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缺乏立足区域产业、人文特色等进行差异化的高质量教育。培养的学生优势不强,缺少竞争力,毕业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德国卡塞尔大学 G.马蒂亚斯教授对中国设计教育现状一针见血地指出:“艺术和设计院系已经蜕变为一家家营利企业。其产品就是一批又一批从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线上培训出来的次品毕业生:可他们刚出校门就已无法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对现代设计人员的要求,更遑论去担当设计教学之重任。
1.2教学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改进
随着工业设计教育语境的变化,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要求工业设计教育的手段、工具和方法需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专业和通用知识的发展,也要求不同语境下的培养模式要不断改进。随时代变迁,工业设计的内涵与外延一直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中国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少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内容,缺少与市场的接轨。但教学经验与模式的沉淀使其不可能被全部推翻,近几年各高校为了解决工业设计教育上的问题,开始寻找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各种模式都在不断地摸索和改进中。我们应该用多种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逐步推陈出新,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顺利过渡。
2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改革内容与方法
2.1“点—线—面”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改革目前工业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课程知识“点”紧密联系串联成“线”,“线”达成“面”的知识体系。通过建立课程群组贯穿知识之间的衔接,加强课程知识点联系,并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建设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体系总体划分为三组基础知识内容 :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群组、人因设计课程群组、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群组,再通过真题设计将以上基础知识点串联,注重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融合与衔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造性能力和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以此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度和宽度的学习。
2.2“真题真做”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机制
工业设计工作室由校企双方共建,企业提供真实项目和研究目标,学生在学校阶段就真正开始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工作,完成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将校企合作的落脚点放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既依托专业办企业,又联合企业建专业,拓展校企合作多维空间,把专业建设和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创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深化校企合作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设计工作室、技艺大师工作室等传承创新设计工作室,并将课程体系中的专题设计变成真题设计。
2.3TRIZ 理论“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思路
探索 TRIZ 理論在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用的可行性。在现有的培养模式基础上,总结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学组织为学生们营造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潜能。系统性的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着力改变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 TRIZ 理论完善“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思路,即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学生进校导师制。学生大一除基础技能课程知识学习外,其他时间跟着导师在设计工作坊学习,做设计助理 ;待学生学习完基础技能课程后,全程在设计工作室直接参与企业设计项目,真题真做;最后再进阶挑选优秀的学生进入到“创新创业与实践组”互利共赢,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2.4产教融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
拓展高水平企业师资资源,课程与企业对接,突出校企协同育人,推动企业从一开始就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设计项目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加强了教师与行业企业间的沟通、合作、联系等其他能力。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下企业实践,将企业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 ;教师对接的校内校企设计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每学期至少 3 个以上深度合作的中小型企业或设计公司,将专题设计变成真题设计,另每位专业教师至少对接两位企业兼职教师,实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总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大量创新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需要,在培养模式上如何做到将工业设计教学同设计人才需求对接,仍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巨大挑战。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紧紧围绕提高高职工业设计学生职业能力,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双重资源联动优势,主要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合二为一,使校内外企业教学资源“互通有无, 优势互补”,以培养就业竞争力强、有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供了参考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参考文献:
[1]从新加坡职教理念到技工教育系统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研究[J]. 冯玉泉. 现代职业教育. 2016(14)
[2]3D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谭倩. 科技经济导刊. 2018(04)
[3]工业设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谭倩,谭大喜. 科技风. 2018(15)
[4]艺术类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模式探索——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 李炜. 设计. 2016(23)
[5]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项目教学实践研究[J]. 李炜,毛锡荣. 设计. 2017(01)
[6]浅析就业需求下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建设[J]. 柳见亮.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6(11)
[7]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模型制作能力问题的思考[J]. 谢信强. 科技与创新. 2017(09)
[8]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以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 王俊平.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3)
[9]浅谈创客教育模式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时尚产品设计课程为例[J]. 浦叶,张肖. 艺术教育. 2017(Z3)
[10]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坊”式的教学模式[J]. 张黎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2)
项目名称:双创格局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70215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