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叙事的生命树

2018-01-02焦学振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民俗学母题民间

摘 要:《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作为刘魁立先生在叙事学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在民俗学界始终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并引发了一系列讨论。该文章跳出过往历时研究法的窠臼,将共时研究及形态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加诸到“狗耕田”等类型的特定故事中,成功探讨了故事内部结构、关系,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阐发了一系列新理论、新概念,因而成为民间叙事论著中极具理论价值的作品。民俗学学科建设需重视收录、整理包含“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在内的民俗学关键词,研究这些历久弥新的学科精华。

关键词:民间叙事;生命树;民俗学;刘魁立;“狗耕田”

中图分类号:I20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8)02-0116-06

《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有广义及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单指2001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日民间叙事文学情节类型专题研讨会”的主题报告,即《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类型文本的形态结构分析》① ①该报告于大会发表后,并在《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转载发表。一文;从广义上来讲,则是刘魁立先生及其门下弟子施爱东、巴莫曲布嫫、尹虎彬、叶涛、张雅欣、林继富、刘晓峰(以成书文章编排顺序为序)共同完成的关于民间叙事学的论文合集。该合集收录了包括《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类型文本的形态结构分析》《〈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及有关学术通信》《关于“情节基干”与“核心母题”的讨论》等在内各类文章13篇。

刘魁立先生长期关注民间叙事学、民间文艺学等领域,有丰富的理论成果。20世纪80年代起受聘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生导师,开设过“民间叙事学”课程系统讲授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等。刘魁立先生积极参与、推动了中国民俗学界与外国民俗学界的交流活动,《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就是在“中日叙事学”国际会议中所作的报告。

一、“民间叙事的生命树”的由来

刘魁立先生先后在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学前身之一)、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之一)留苏预备部等院校学习,由于对语言有异于常人的敏感加之自我不懈的努力,在国内即已将俄语掌握到较高的水准。有了语言及相关课程的铺垫,在1955年得以以留学生身份被公派至莫斯科大学留学。

在苏联学习时,刘魁立先生围绕俄罗斯民间文学,利用寒、暑假及空暇时间,合理安排、开展了一系列与民间文学密切相关的田野调查工作。他先后考察了包括苏联伏罗涅什州安娜区老托以达村、临近芬兰边境的卡累利亚等在内的多个地方,并在契切洛夫、鲍米兰采娃、托卡列夫、梅列金斯基等多位著名学者的指导下,结合其田野调查经历写出了《谈民间文学搜集工作》等文章,并以题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的民间故事中的现实与幻想问题》的学位论文获得了莫斯科大学语文学副博士学位。

时至今日,刘魁立先生提出的诸多理论设想和学术主张,仍然留有明显的“苏联印记”:民间文学搜集工作中的“忠实纪录”原则,最近在研的村落课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莫斯科大学所接受的民俗学专业训练。刘魁立先生迸发于20世纪50年代的学术智慧对当今民俗学界,特别是民间文学、叙事学领域依旧有着极深的影响。

1994年,刘魁立先生与日本、韩国口头传统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稻田浩二教授、崔仁鹤教授共同创立了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为东亚民间故事传统研究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刘魁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类型文本的形态结构分析》即是在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年会中提交的会议论文。在那时,虽已有世界性的类型索引问世,但就专门的亚洲民间类型索引却始终未能出现。为了弥补这一学术空白,崔仁鹤教授经与钟敬文先生、稻田浩二教授沟通,着手成立了专事研究三国共同故事的国际性学术团体——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学会筹备成立之际,钟敬文先生就指派刘魁立先生参与其中,促成了该学会的成立。学会成立后,中、日、韩三国每两年轮流举办学术会议,并限定具体议题讨论。

2000年,为提交在韩国汉城(今称“首尔”)召开的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第6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提纲,考虑到浙江的世居少数民族数量不多且民族成份也相对稳定,文化同质性较强,刘魁立先生决定围绕浙江的“狗耕田”故事来撰写文章,提交会议报告。为此,他没有急于写作,而是先把相关的故事材料收齐,并逐一分解,写出梗概。在将搜集到的28条故事信息加以解构后,发现有一段情节在所有文本中都是一致的,而文本不一致的地方则是围绕这一段情节展开,将这段一致的情节纵向立起,凡各文本一致之处就变粗,不一致处则变细,竟出现一个树形图,粗者如树干,细者似树枝。而树枝上或有两则文本,它们又在某处有同异,因此又生出另一根细枝。最后发现,这是一个树状的结构。

在研究“狗耕田”故事过程中,刘魁立先生对类型的定义、异文之间的区别、关联及其衔接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并发现一个类型下可出现类型变体,因此从类型中可再生发出另一单元。除此之外,就衔接方式的能力而言也有相当大的差别:有些地方特別强而另一些却很弱。新的发现产生了新的疑惑:摒除基本要素,一个类型的本身究竟是如何发展的?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刘魁立先生曾将相关要素做成纸条铺开到一张台桌上进行实验,实验后期竟贴满了整张桌子。

这种将历时研究排除在外,强调共时研究的方法在民间叙事研究中可谓另辟蹊径,是一种平面观察的新理论。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引发质变,偶然中蕴含着必然。“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得来看似偶然,却是刘魁立先生40余年民俗学研究的必然结果。① ①本节的内容,源于笔者多次与刘魁立先生的对话、访谈综合整理而得。

二、“生命树”文化意义的解读

世界上任何一种得以留存至今的文明,无论其中断与否,都毫无例外地呈现着对自然的尊崇,进而或自发、或被动的形成一套适合自身族群发展的、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之道。文化虽有差序,但殊途同归,人类文明的相似之处使得不同文明千灯互照。人类文明离不开“生命树”,社会发展仰仗“生命树”,族群交融、文明进步更需“生命树”来承接雨露阳光。各文明间对“生命树”的解读,为五光十色的人类社会催生着智慧的宝贵财富。

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就曾设立专项官职“虞人”“林衡”来管理林木,并形成较早的推崇植树的习俗。“建木”“扶桑”“若木”“社树”“长青树”等不同名称的树木也象征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但“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总是其要义。在《山海经》对“生命树”有如下记载: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① ①节选自《山海经·海经·海内经》。

“不死树”意义上的“生命树”产生了一批故事情节的诞生,生命的奔流不息衍生出不同的事物,使《山海经》更为饱满、更具吸引力。同样的,在西汉淮南王刘安等所著《淮南子》也有相关的记载:

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瑤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② ②节选自《淮南子·卷四·坠形训》。

《淮南子》关于通天盖地之树的描述,是古人自发形成的“地天通”愿景,昭示着天上人间的万物共生理想状态,生命树作为接“地天通”的媒介,承担起了沟通、连接的直接作用。《山海经》也好,《淮南子》也罢,包括其他中国古典文献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了树木作为被神化的意味象征,从此与生长、发达、繁衍紧密联系在一起:树木的主干是根基,主干中延伸出枝干,枝干上又萌发新叶,层层相连、环环相扣,构筑了生命之“生命树”、文化之“生命树”。

在文化人类学领域,以德奥文化传播论、英国文化传播论为代表的文化传播理论否认文化的进化概念,主张以文化的传播解释相关文化现象。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生命树”,与彼岸的东方遥相响应。在《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有如下记载: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③ ③中国基督教协会刊印:《新旧约全书》,1982年版,第2页。

伊甸园本就象征着西方宗教,为突出其神圣性,生命树又承担了新的任务。伊甸园中的“生命树”与“智慧树”互为一体,生命、智慧两个要义得以彰显。但作为创世神话的代表,生命树也起到了将神、人分离的效果。

根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佛是在娑罗双树下圆寂入灭,因而,娑罗双树具备了特殊的宗教属性,暗喻了“阿赖耶识”这一禅喻。阿赖耶识是高深的佛教理论,通俗来讲又称“第八识”,是超越了眼、耳、鼻、舌、身、意识、意根的心性。佛教徒总是以追求达到“阿赖耶识”,达成大彻大悟的境界而不断修行。修行促进禅喻的传播,禅喻的生成又使娑罗双树不断得以神圣化,变得愈发不可侵犯。关于阿赖耶识,在《大乘密严经》中有如下记载:

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④ ④引自《大乘密严经》卷下。

与中国、西方国家相同,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中同样包含着象征生命意味的“生命树”,不同文化却不约而同的在此达成了交汇,使“生命树”有了更多的文化意义。

三、“民间叙事的生命树”的学术意义

《民间叙事的生命树》运用类型学理论对“狗耕田”的28个文本进行了共时性比较并对文本形态进行总结,根据同一类型故事中的中心母题、母题链等单元,和类型、类型变体进行理论推断并绘制出该故事类型所有文本的示意图[1]。

“在民间文学界,历时研究不是我们惟一可以选择的范式。共时研究范式的兴起,不仅是合理的,也是我们现阶段工作所必须的,是学术史上无法逾越的一个阶段”[2]。刘魁立先生并不排斥在一篇文章中结合共时和历时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但强调一定要将前提说清楚:在谈一个问题的时候,是以共时的看法;在讲另外一个问题的时候,再用历时的看法。应避免现今常见的将共时替代历时(或历时替代共时)并认为它们就是一回事、混淆其概念的错误做法。

在共时、历时研究上,刘魁立先生以“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为例展开讨论问题,指出这是包括了一个共时的横坐标和一个历时的纵坐标的系统。认为共时必须具备多个研究对象,而历时研究范围虽可大可小,但其通常接触的却是个体,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对象。

《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将大量篇幅运用在“母题”及情节的链接上来,认为母题含有进一步展开叙述的能力,具备相联的能力,并将母题比作“肌腱”,有的肌腱链接能力强,只要符合逻辑关系,其情节发展就有多于其他的选择,而故事可能就此散开形成异文;有些“肌腱”则恰恰相反,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其链接能力弱,只能与形成为数不多的特定衔接,进而造成后续情节单一、异文数量较少。不仅如此,链接又是多向的。母题会进行链接,构成“固定搭配”:两兄弟分家后,可能发展为狗耕田故事。但在另外一些故事文本中,兄弟分家后弟弟分得一头老牛,进而发展为牛郎织女故事。刘魁立先生将这些固定组合称为“母题链”。在肯定大量母题自由搭配的同时,也指出有不少母题因不合逻辑、無法搭配而无法组合。研究此类议题,不仅要从形态学内部寻找,还要考虑诸如民族(族群)、地域等外部因素。

刘魁立先生提出了“积极母题链”的嫁接能力说法,并以蛇郎故事所讲继母生的姐姐嫉妒妹妹,就可以和灰姑娘故事衔接。这种很强的嫁接属性可以整个地把别的故事类型也嫁接过来。

情节基干是生命树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如名所示,情节基干是生命树中最为重要的树干,是和母题链和异文紧密相连的一个衍生词汇,涵养了在此类型下所有异文都可以找出的母题链。在这种说法中,每一个故事类型都离不开某一情节基干或者说可以提炼出独一的情节基干;反过来理解,如果认定某一故事类型为同一类型,那么这些故事都毫不例外的均能找出其高度相似的故事。找出了相同的情节基干,有了在情节基干上的故事进而再发展出新的内容,才可以正式将其视为同一故事类型。“狗耕田”及“坟墓上出现灵物”是《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中两个核心的母题链中的内核。对于这种基于情节基干中母题链的核心母题,刘魁立先生将其命名为“中心母题”。“中心母题”与“母题”有较大的不同,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及其自身属性上,有其他母题不可替代的地位,与“母题链”“情节基干”共同构成了该文的关键词。

“我准备专门拿出个时间,或许可以将普洛普的那些故事选几个出来,好好研究一下。就叫《普洛普的实验室》”。① ①刘魁立先生讲述,焦学振记录;采录时间:2017年4月1日下午;采录地点: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中国社会科学院宿舍刘魁立先生家。 刘魁立先生发表的学术著作比起许多高产学者而言并不算多,但作品一经发表,每篇都值得细细品味、慢慢吸收,这与其科学的方法论是离不开的。在撰写《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时,他曾将浙江民间文学县卷本九十九卷全部读完,力求在一个相对意义上绝对纯净的环境中完成“实验”,要“一网打尽”。在文本选择上,他不贪图体量,而是精心选择在可以完成的课题框架之内进行研究,在研究一项问题时也绝不过多纠缠其他问题,抓一个、成一个是研究目标。

在提及民间故事时,刘魁立先生主张不要过份强调意义的重要性,不能把意义看得远超形态,他解释说故事本身也是形态,“认为现在已经到了不仅要关注意义、而且必须关注形态的时候”[2]。在进行形态学研究时,缩小研究范围也是进行精细研究,让材料的同质性增加而减少杂质的参与,是研究出彩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在方法论上,他还强调了多路径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启示:我们在从事研究的道路上,不要只抱着一棵树吊死。条条大路通罗马,各种方法都可以为我所用。如果共时研究能从索绪尔那里多收获一些启迪,它将在我们的工作中发挥非常好的作用。”[3]

从对外交流及学科建设意义上来讲,《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得到了日本学者稻田浩二的极力推崇并用“朝闻道,夕死可矣”② ②原出《论语·里仁第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参见《〈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及有关学术通信》之《刘魁立复函(一)》,出自刘魁立等:《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表达对报告的认可。会议结束后,刘魁立先生与稻田浩二教授保持信件沟通,完成了有关《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书作中收录的多篇学术通信,成了中国民俗学界对外交流的一段佳话。在稻田浩二教授的来函中这样写道:

前几天我非常高兴地收到了您的信和修改后的论文。在此表示感谢!我收到以后高兴得甚至有一点不相信,每晚放在枕边跟我一起入睡!

传说日本近世(江户时代)的国学大师贺茂真渊和本居宣长,常常相互通信交换研究上的意见,一起向往推进日本国学的大成。和您直接见面交谈也好,这样交换信件也好都是一件又高兴又可贵的事情[4]22。

除了总体上达成的共识外,稻田浩二教授与刘魁立先生也非常友好地就“中心母题”与“核心母题”是否一致、能否划等号争论了约三年时光。此外,稻田浩二教授还对两个中心母题提出了合二为一的设想。对于前者,稻田浩二教授坚持认为“中心母题”与其所倡导的“核心母题”是一回事儿,而刘魁立先生则认为“中心母题”是脱离了历时研究、不涉及将来发展情况的新名词,而“核心母题”则必须将历时的内容拉入到研究范畴之中,需要将精力分一部分到将来的事态发展中去,故而“中心母题”与“核心母题”绝不能划等号。对于为什么有两个中心母题,能否合并的问题,刘魁立先生认为,如将其合并为“一只会耕田的狗,有神奇的灵魂,它的坟上可长树”,则可能又陷入到另外一个历时的思路中去了[4]27-35。

总而言之,刘魁立先生认为他和稻田浩二教授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是否能脱离开历时的范畴来思考问题,他虽同意稻田浩二教授关于历时研究的思路,但稻田浩二教授却不同意其在某些时候采用共时视角的方法。

四、结语

民俗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以刘魁立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民俗学专家及由其所提倡的包括“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在内的一系列民俗学关键词。作为民俗学学科关键词的研究,在国内尚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做好民俗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民俗学关键词的各个薄弱环节,对于民俗学学科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有着不可言喻的促进作用。为此,开设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专业的各大高校在设计相应课程时,理应更加关注民俗学学科的特殊性,将包括民间文学、神话学、民俗学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在内的各内容加入其中。根植田野工作,扎实学好民俗学经典理论,利用人类智慧已经照亮的道路而不迷失于五光十色的各种理论范式,这才是学科建设与课程设计的初衷与目的。

“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具有民俗学学科建设意义,由“生命树”发散开来,形成了一批与之相关的新概念、新范式,围绕“生命树”开展的新的民俗学方法论研究也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并形成了涵盖日本、韩国在内的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 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类型文本的形态结构分析[M]//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0.

[2] 施愛东.民间文学的形态研究与共时研究——以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06(1).

[3] 王尧.生命树·林中路——“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问答、评议及讨论[J].民族艺术,2017(1).

[4] 刘魁立.刘魁立复函(二)[M]//刘魁立,等.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刘兴禄]

Abstract: Life Tree of Folk Narrative,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achievements of Mr. Liu Kui-li in the study of story science, has always had a wide range of influence in civil society and has led to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and morphology in the specific stories of “dog farming” and other types of stories, and explor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story. An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a series of new theories and concepts, and thus becomes a very theoretical value of folk narrative work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folklore should focus on collection, including all keywords of Life Tree of Folk Narrative and mainly study on the scientific essences.

Key words: folklore narrative; life tree;Folklore; Liu Kuili; “dog farming”

猜你喜欢

民俗学母题民间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跨年,爱的母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柳田国男民俗学形成过程的研究
试论民俗学对中国戏剧研究的意义与局限
“仓颉造字”引发的思考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