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引发的思考
2016-11-10陈菊
陈菊
摘要:仓颉造字鬼斧神工,他所创造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文化符号。不管在历史上是否有仓颉其人,仓颉造字的故事在文化学、民俗学、语言学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真实性;文化学;民俗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62-01
一、故事缘起:汉字的起源——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
传说,远古时候,黄帝统一华夏后感到交流不便,就命他的史官仓颉造字。可仓颉冥思苦想,想了很久也没造出字来。
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时,只见天上一只凤凰嘴里吊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仓颉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
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像,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文字来。
二、故事引发的思考
仓颉造字的传说是真的吗?真的是仓颉凭借一己之力就创造出神奇的汉字了吗?仓颉造字的文化学、民俗学意义是什么?仓颉造字促进了人们的沟通与交流,那么文字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早期的汉字是一种图像符号,那么又该如何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汉字呢?
三、仓颉造字的历史真实性有多大?
汉字是否真为仓颉所发明创造的呢?古人对仓颉造字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仓颉“生而能书”,文字的发明纯属仓颉的个人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字的发明是一种社会行为,即“众矣”。
汉字的发明创造,绝不是一人之力和一时之功所能完成的,而是古代智者长期探索和反复汰劣选优的过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果历史上真有仓颉,他可能就是文字的采集者,或是众多为汉字发明做出贡献的“圣者”的代表和象征。
四、仓颉造字的文化学意义是什么?
汉字一脉相承,传承五千年,经久弥新。世界上许多古文字消失了,而独有中华民族的文字洋洋洒洒,传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而滋润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文字的发明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文字使人类告别了洪荒蒙昧,文字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将不知会在黑暗的历史隧道中摸索多少年。因此,作为中华民族,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为推广汉文字作出自己的贡献,让世界了解汉字,让汉字成为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旗帜,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纽带。
五、仓颉造字的民俗学意义是什么?
什么叫民俗?民俗学首先在英国兴起,叫Folklore,是民间的传说、民众的知识、学问的意思。民俗学的核心是指民间的信仰,和由此以来的民俗习惯。
民俗的主体是民间的崇拜,带有迷信色彩的功利行为,避祸求福是不变的主题,这不仅是它的出发点,也是各种不同形式的民俗汉字的归宿。
对于仓颉造字的功绩,青史永载,后世崇敬。他的故乡陕西白水县人民至今称呼他为“仓圣”,为了留下永久的纪念,白水人起殿建庙,庙内碑刻林立,松柏苍翠,楼台亭阁鳞次栉比。仓颉与白水人的信仰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白水甚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仓颉民俗文化区。在白水仓颉庙附近的北原、纵目、史官三个乡,人们从来不敬佛,不信道,只敬一个仓圣爷。时时敬仓圣,事事求仓圣,乞雨、求子、祈福禳灾,概不例外。白水人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道德伦理,民间信仰,都带有浓厚的仓颉遗风。
六、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什么?
我们知道,中国方言差异悬殊。语言交流,仅方言之间的沟通就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可是当人们一旦用文字表述,一切障碍随之冰消雪融。那么,文字与语言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随着人类语言的不断进步,语音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文字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有了固定的发音,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也就更加的畅通,可以说,文字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文字是记述语言的载体,是以抽象的符号记录语言,一旦用文字记录下的语言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其思想、智慧、文化成果才能永恒的保存。不然的话,仅是口头语言,会随风漂散。因此,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工具,将人类的很多文化遗产都保留了下来,可以说是将人类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七、如何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汉字?
索绪尔把符号解释为“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以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所谓的“能指”即表示者,是符号本身,是形式;所谓的“所指”就是被表示者,是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是内容。
先民造字时,从观察物象中创造图画记号,由图画记号演化出象形符号。这表明汉字语符在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上用一种可视、可感的方式呈现描摹对象。(曹进,张硕 2007)
从符号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汉字的字形叫做能指(signifier),把汉字的字义叫做所指(signified)。但是汉字必定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一种符号,于是汉字又成了语言符号,这就与语言符号相重叠了,而语言符号又是一种听觉符号,其特点是语音与语义的结合。这样又可把语音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即符号的形式;把语义看作是语言符号的所指,即符号所代表的内容。由此,汉字实际上包含了形和音两种形式,即汉字视觉的字形与语言听觉的音节,两者结合,共同构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意义成为一体,共同表示语词内容。
八、结语
汉字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先人从鸟兽蹄迒之迹得到了“依类象形”、“分理别异”的启示,逐渐创造了文字。汉字的创造传载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国人的智慧,影响着特定地区的民众信仰和民俗习惯。另外,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一种工具和载体,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两者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同时,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引发了我们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汉字进行解读。
参考文献:
[1]艾星雨.汉字传奇[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
[2]王宇信.仓颉“始作文字”的传说及其史影[J].南方文物.2007(4).
[3]乌丙安.民俗学丛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6.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叶其容.从符号学看汉字的形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1).
[6]仝国斌.汉字性质的符号学观照[J].安徽大学学报.2007(5).
[7]曹进,张硕.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符号学解读[J].新疆社会科学.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