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建议
2018-01-02胡静
胡静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学生的成绩也不再是全体教师唯一关注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并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思考
小学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没有全面和正确地认识到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这使得教师的内容教学优先于理论教学,教师必须通过改革,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是理解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培养进行有效的关注,改变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状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他们可以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享受快乐,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拥有成功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激发学生自主学生的兴趣,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思考在学生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改变学生直接回答问题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革和尝试,帮助学生将自主探索融入数学学习中,注意调整和控制过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探索,这样便能够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的模式,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更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评价方法指出他人的缺点和优点,教师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对他们的评价,通过这个过程相互配合,可以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灵活处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提问,通过计算教导学生,或者让学生比较彼此的解题办法,最终让他们知道哪种方法更简单?教师让学生参加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经过仔细思考和处理后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二、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意志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在学习中不可或缺。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这主要体现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容易后悔沮丧和放弃,但是在成功后会容易自满等,尤其是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关注。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教学中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找出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反过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对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积累相关的数学知识,创造自己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给大家出题,教材在每个单元学习后都会有一套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坚持去做,虽然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学生能坚持下来,通过长时间的锻炼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毅力和耐心。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毅力,就需要引导学生拥有锲而不舍的自律和自我意识,在教师没有太多硬性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一个人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有利于对学生意志的培养。
三、总结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数学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状况还不太理想,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凤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浅探[J].考试周刊,2017,(12).
[2]王秀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4).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新滩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