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的教学设计
2018-01-02柴正宏
柴正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效发展,作为立国之本的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与世界先进水平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力不足、应用能力弱等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应随着时代发展,更新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提高机械制造业的质量。
关键词:机械设计 机械自动化 教学设计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主力军,高等职业院校也有了长足发展,其毕业生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社会发展对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教职员,应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设计,构建自己的教学理念,熟悉课程,在教授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教师要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另外,教师可设计部分选修课群,让每位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相应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一来,既夯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在教学时,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教学实践目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出校园,丰富实践内容。
二、专业的课程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内学习、课外实践、辅修专业三种。课内学习主要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各学科基础知识;课外实践主要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技能培训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本训练、技能训练、专业训练、综合实践、创新训练。课程体系是循序渐进、从低到高的纵向学习体系,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三、完善的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学校必须达到一定的办学效果,对学生就业规划进行设定,让学生通过就业逐渐成长。在就业市场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志向自行选课,由教师进行指导,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多数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都能尽快进入角色,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工程实践开设机械类综合性课程设计,以及数字化设计综合性实验室,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充教学实验室,并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对课程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激發学生的求知欲,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中各部分细节可按照工业产品规格进行安排,如部分硬件、附件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操作,教师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参与,让学生从中得到综合的、系统的锻炼。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主要从事机械行业设计、制造等活动,大体可分为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对于他们的成长,学校要考虑长远,不仅要关注校内,还要关注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校教学。教师要鼓励机械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机器人大赛、数控大赛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研究性人才,因材施教,试行由本专业教师带领的导师制,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让学生可以提前像研究生那样接受一些科研训练,加强学术研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是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完善的,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进入21世纪,我国制造行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在增加,要求也在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要学到更多知识,而学校也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从而为机械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琳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36).
[2]刘金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7,(10).
[3]闫文平,肖亚慧.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29).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