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8-01-02李金兵
李金兵
摘 要:高中化学的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其关键在于化学学科是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的学科,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也侧面说明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运用不得当,即没有合理有效地运用自身的发散思维梳理知识。针对此种学习现状,展开深入探讨,旨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发散思维,从而作用于化学内容的学习中,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完善学生自身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发散思维;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一、目前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
现在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化学学习吃力,知识点零碎,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联系不密切,产生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虽然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涉及化学知识,但是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依旧有难度。这是因为高中化学除了知识涵盖更加广泛外,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很多实验都是需要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分析的,从而了解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研究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因而学生的学习必须以自主思考、发散思维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将化学知识内化吸收,转变为自己的宝贵财富。
二、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具体措施
正是因为学生学习化学出现诸多困扰,所以教师必须采取积极对策加以改善现状。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思考模式就是很好的方法,让学生从原有的学习状态中跳脱出来,积极开展自我思考分析的过程,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也正因如此,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发散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的好习惯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的好习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只能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学习。因此在平时上课时,教师除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堂教学重点外,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让学生思考、分析,当学生自己发现疑点时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学生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确,教学重点因而也更加突出。
2.养成善于创新、总结的好习惯
除了观察、分析习惯的养成外,学生还要善于创新、总结归纳,如此才是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因素。学生在观察分析之后将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实际记录下来,并加以创新深化,才是真正的融會贯通。教师在教学时以教材为依托,以实验为工具,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该事物的化学性质与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过程。
三、发散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发散思维在课堂表现中的应用
发散思维的最终养成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耐心指导与细心栽培。比如在课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具体区分?它最直接的表现是什么?当发生什么变化时,我们可以认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运用这些问题就能开动学生大脑,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从而将问题一一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就能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而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散思维的实际表现。
2.发散思维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利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更加直观有效,通过视觉的冲击刺激学生大脑的思考与创新,进而将所学内容灵活掌握。比如在进行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与其化合物的实验研究时,教师在讲明实验目的后就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过程的探究,利用实验器材研究金属钠的化合物的化学特性以及在生活中有哪些功效,可以组成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的过程。
3.发散思维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课后习题的练习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学生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主要涉及课堂讲解中的重难点,以此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进行阶段性的复习与总结,教师在学生总结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指导,比如哪些内容可以更加具体详尽,哪些内容容易出错却是考试重点等,以此让学生的思维逻辑更加全面,形成头脑中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更加具有指向性。
由此看来,发散思维的形成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创新自我的完美诠释,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完善知识框架,形成系统认识。因此发散思维的教学内容是在现有学习方法上的延伸与拓展,它充分地与学生的认知理解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形成科学的化学素养,这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发散思维的模式需要在时间的影响下逐步完善,切不可操之过急,需要教师耐心加以指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才能真正发挥发散思维在学生头脑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辉振.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华少年,2016(14).
[2]杨成斌.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