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说阅读指津

2018-01-02董新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棵树分家大嫂

董新明

什么是小说?著名作家冯骥才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他说,小说类似于一个人正在路上走,冷不防被人推到水中。此语道出了小说故事的可读性和情节的独特性,要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作家李德霞的小小说《三棵树》,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却也在标题上设置了悬念:谁的“三棵树”?围绕“三棵树”,作品刻画出哪些人物?谁是主角?“三棵树”富含怎样的意蕴?

一、《三棵树》托起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丫头”无疑是小说中最见光彩、最具魅力的人物,其他人物都是以她为中心,充当她的陪衬,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她来着笔落墨的。小说开头,面对大嫂的强行分家,见土屋空空如也,见娘一下子苍老了,她“抱着树干嚎啕大哭”,这是她分家之后孤苦无助的写照;当娘劝她“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她“一抹眼泪”,发誓“我还要考大学”,表示“说到做到”,丫头执拗、倔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考上大学后,为了筹学费,她去找德叔借贷,“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哗哗,写了抵押单”,这处细节描写“点化”出了丫头的干脆、果断。为死于矿难的哥哥维权,丫头“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让矿长熊了,拿回了赔偿金。這一情节侧面烘托了丫头仗义执言、敢作敢当的形象。小说刻画丫头的形象,下面两个细节也很有表现力:①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②丫头把钱挡回去。①是“挡”回乡亲们的捐赠。她知道乡亲们挣钱不易,一个轻易的“挡”字,表现了丫头对乡亲的感激与体谅。②是“挡”回大嫂的补偿。它凸显了丫头为人的善良和对大嫂的包容。丫头参加工作后,拿到第一笔工资,便去找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体现了丫头的诚信。小说结局部分,丫头执意留下“三棵树”,并每年抽空回村一趟,看望乡亲,看看树,这些反映了丫头的重情重义。

小说还写了大嫂和德叔两个次要人物。

小说中两处写到“大嫂”。第一处是开头大嫂吵着分家,并且打算砍伐“三棵树”,这些描写反映了大嫂强势、霸气的性情,反衬出丫头倔强、坚毅的个性。第二处是丫头落实了死于矿难的哥哥的赔偿款后,大嫂拿出一笔钱来补偿丫头,并真诚道歉。这个细节与开头形成抑扬,说明大嫂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女人,她的良心发现也从侧面凸显了丫头的人格魅力。

作品中的“德叔”虽着墨不多,但他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对丫头的成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给丫头支援上学的费用,并且不需要她的抵押,体现了他的仁义与善良;而他笑逗丫头,充分彰显了他的豪爽和风趣。

二、“我有三棵树”反复出现,虚实相生

小说中“我有三棵树”三次出现,结构全篇,并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第一次是在娘问“上大学不要钱”时,丫头回答“我有三棵树”;第二次是在丫头找德叔借贷,德叔问及抵押,丫头“用手一指她家里的三棵树”,说“我有三棵树”;第三次是丫头在读大学期间,拼命自食其力,面对同学“你家里没钱供你”的发问,她说“我有三棵树”。而后面丫头说“三棵树是我的根”一语,与“我有三棵树”相映成趣,既牢牢地结构了全文,又增添了小说的张力。

三、“三棵树”释放出充沛的意蕴,启人心智

“三棵树”贯穿小说的始终,它是丫头分家之后唯一的财产,是丫头顽强求学、奋发进取的动力,也是连接丫头与家乡亲人感情的纽带。霸气的大嫂想砍掉三棵树,造成了行文的曲折。

“三棵树”的意蕴有:(1)它是丫头家分家之后仅剩的财产,见证了丫头家的贫穷、困苦;(2)它险些被大嫂砍掉,幸亏被丫头娘拦下,它见证了大嫂的强势、霸气和娘的慈爱、善良;(3)它承载着浓浓的亲人情,有德叔“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一语为证;(4)它是丫头考上大学、并且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柱,这从丫头“有,我有三棵树”可见一斑;(5)它寄托着永恒的乡情乡愁,是丫头一份深挚的念想。如丫头不肯卖树,每年抽空回去看看乡亲、看看树等。

《三棵树》既有可读性,也富含思想性。从某一方面,它启示我们,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人应该有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柱。比如一盏灯,可以驱散阴暗,照亮前行的路;比如一盆绿色植物,它迎着阳光生长,焕发勃勃生机。有了精神支柱,有了奋斗的信念,我们就能够像“丫头”那样,直面种种挫折和不幸,笑傲人生,到达成功的彼岸。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棵树分家大嫂
三棵树防水举办新客户线上总裁班
三棵树:危险的应收与消失的经销商
如何构建「一体化」教学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不分家
关系好
街上来了新城管
家 事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情·三棵树杯”全国诗词大赛隆重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