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错误的经历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2018-01-02卓小珍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错误探究算法

卓小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244-01

《课标》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教材不是唯一、僵化的资源,而更多的课程资源则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学习"试误"中生成的。老师要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新生成的资源,其中,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即时、有效的资源。老师通过学生的错误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高度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各种各样的数学方法等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展示、碰撞。这其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的解法。作为老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把学生的学习错误变为新的教学资源。

那么,如何变学生错误为教学资源呢?

1.善待错误,确保个体发言权

课堂上出现错误是常有的情况,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置之不理,甚至严厉训斥,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资源,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课堂上,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怕举手、怕发言,导致致课堂气氛冷冷清清。究其原因,乃是其怕错误的心理在作崇。根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應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因此,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错误。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知识、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主,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才是最有价值的思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和同学的取笑总是惴惴不安、缩手缩脚,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2.组内纠错,还给学生自主权

错误,它来自学生,同时又必须回归学生,错误出现时,宜就地取材,即时生成,为学生创造一个组内自主探究的情景,让学生的在"试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给学生自主探究权。

在六年级总复习运算定律时,由于是复习课,一上课我让学生回顾小这阶段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这些定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学生通过小组同学的相互补充都很快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但是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计算25×32,有的同学是这样简便计算的25×32=25×(4×8)=(25×4)×(25×8)=100×1000=100000,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的算法,而且有好几个学生是这样计算的,于是我就请了两位同学到黑板板书,其中是错误的算法,另一种是正确的算法25×32=25×4×8=100×8=800,两位同学算完之后,其余的同学看了之后感觉好像都没问题,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判断,而是就这两种算法让学生小组验证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学生很容易发现等于100000显然是错误的,25×32的结果不会超过10000,接着再小组探究以下两个问题,错误的方法是哪里出错了?导致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比较两种算法,再经过讨论,发现算法一是错用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小括号里面应该是"-"或"+",这样通过对错误算法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而这认识,完全是学生在不断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中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因此教师利用"错误"这一资源,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3.深究错因,还给学习思考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对学习是多么重要。对于全班出现的大面积的、典型的错误,要给学生思考的权利,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因,进而突破思维定势,不断完善数学认知,往往能够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时,淘气家七月份用水20吨,比六月份多了1/4,六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马上想到的是,七月份比六月份多1、4,反之,六月份就比七月份少1、4,学生列出如下算式:20-20×1/4=15(吨),这时候,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检验,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我随即引导学生进行画线段图,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验水是四份,七月份多了1/4,那就画5份,20吨是5份,那么一份就是4吨,六月份用水应该是16吨,可是刚才的做法好像也有道理,到底错哪了?这时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结合线段图发现题中的1/4是六月份的1/4,而不是七月份20吨的1/4,这时再让学生试着用方程解答,学生列出了如下不同的算式:

方程解:设六月份用水X吨,则得

(1)方程X+ X=20得X=16

(2)方程(1+ )X=20得X=16

结合线段图再让学生理解七月份用水是六月份的5/4,因此(3)、算术法:20÷(1+ )=16(吨),便可以算出七月份的用水量。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深究错因,突破定向思维,进而突破了学习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可见,课堂中把学生的错误及时地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即时生成,可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同时还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突破学习的难点,可谓是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在先学后教的课堂中,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少一点包办,多一些放手;少一些讲解,多一些启发,抓住契机,就地取材,让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糀 ,让课堂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猜你喜欢

错误探究算法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种改进的整周模糊度去相关算法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