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易错生字归因及对策

2018-01-02罗敏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别字错字形声字

罗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61-01

汉字有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的"三多三难"的特点,这对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也就成为了一个难点。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错别字的现象。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三年级的全体语文老师对三年级的易错生字进行了归因及对策研究。

1.分析汉字本身的特点

1.1 结构复杂。汉字的结构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包括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汉字结构差别又多又复杂。

1.2 个别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例如大--天;长一点,短一点,例如:未--末,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

1.3 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权利"--权力","最后--醉后"等,都是读音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学生出现易错字的原因分析

2.1 左右概念模糊。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对左右方向不是很精确,容易混淆。如"部"写成"陪", 如果的如先写口字等,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得左右颠倒。

2.2 观察不够仔细。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如:把"春"字下面的"日"写成"目",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2.3 记忆不清。由于大部分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目不暇接"的"暇"是"日"字旁;结果写成"目"字旁,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2.4 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

3.学生易错字的对策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1)根据字音特点分类记字形。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韻母是"ao"应写成"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想象记字形。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如区分"鸟"和"乌"把鸟字中间的一点想象成鸟儿的眼睛,这样一来这两个字就牢牢地印在孩子的心里了。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

(4)分单元对学生的易错字进行归类复习。

(5)加强生字新词的听写,对易错字进行讲解。

小学生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对减少学生的易错字很有帮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别字错字形声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易错字 来提醒
60秒找错字
《兰亭集序》中的“错别字”
60秒找错字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
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