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数学趣味性

2018-01-02张思平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羊糖果情境

张思平

摘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的作用,自然地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从而建立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165-01

新课改以来,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上发生了诸多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都在追求理想的数学课堂。"与众不同"的数学味道,是构建理想数学课堂的关键。数学课堂就要关注问题意识、突出知识本质、重视学法指导、采用朴素手段、文化润泽情感。下面就以"圆"这节课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很容易对真实的情境产生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结合具体的问题创设生动的情境。如我在讲"圆的面积"一节时,就设计了以下问题:(1)一只小羊被它的主人用一根绳子(无弹性)拴在大树上,小羊能在什么范圍活动?学生答:在一个圆内;(2)在怎样的一个圆内活动呢?学生答:在以大树为圆点,以绳子长为半径的圆内活动;(3)小羊能够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学生又答:小羊能够吃到草的最大范围可以用以这根绳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来表示。这样一来教师以"小羊吃草"作为情境引入,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很自然地走进了一个圆的世界,问题很容易地得到了解决。

2.巧妙设疑,唤起学生的需求

要设法让学生有学习的需要,有了需求才会去自己想办法学.例如,关于半径和直径的学习需要,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都学会使用圆规后,我要求学生画一个漂亮的圆,边画边体会圆的"一中同长" (《墨经》之语)。我创设了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情境:"你们画得又快又漂亮,能交流一下,你画了一个多大的圆吗?"学生有的比划,有的说画了一个大概拳头大的圆.这时,不用我说,学生显然还是不满意的。对啊,数学讲究精准啊!该怎么表达呢?有了继续学习的需要,学生当然就认认真真的看书自学了。

3.关注民族文化的教学情感,追求理想课堂道路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一定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这些文化瑰宝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还要继承、发扬,并不断发展。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情感,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我在教学中,有意识渗透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本节课两处做了渗透。第一处是在开课时欣赏美丽的图片,我找的都是充满中国文化的剪纸、天坛全景、福建的土楼,等等。第二处是用《墨经》中的"一中同长",贯穿全课。"有挑战""有情感""很平实",这是我真正理想中的数学课堂。在追求这种理想课堂的道路上,我将不断求索。

4.让学生在数学思维训练中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接受数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对于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其实是很有趣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之所在。我曾在数学小组活动时让学生解过一道"三兄弟分糖"的应用题:父亲分糖给三兄弟,老大最多,老二其次,老三最少;老大从自己的糖果中拿出一些分给弟弟们,使两个弟弟原有的糖果粒数翻倍;老二效仿哥哥,也从自己现有的糖果中分一些给哥哥和弟弟,使他们已有的糖果粒数翻倍;老三也学两位哥哥的谦让精神,从自己已有糖果中分一些给哥哥,使两位哥哥已有糖果粒数也翻了倍,结果兄弟三人都得到了64粒糖。问父亲原来分给三兄弟的糖果各有多少粒?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用方程思维,有的学生认为用逆向思维,直接用算数解法就可以。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派,分别运用这两种思维解题,看哪一派的思维方式更巧妙。经过比较,这类问题用方程解非常麻烦,而通过逆向思维用算术方法不仅计算量小,而且解法巧妙,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让他们在动脑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5.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谓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同等的人格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条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产生对话的欲望,课堂才能实现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师生之间这种平等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创造条件,而不是生硬地给学生灌输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教师要根据实际,为这些学生准备一些有趣味、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又不脱离当前课内学所学的题目,运用深入浅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饶有趣味,这样做才能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锐.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2(14).

[2] 吴梅.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几点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20).

猜你喜欢

小羊糖果情境
毛茸茸的小羊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狼和小羊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雨季里的糖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