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2018-01-02温剑辉
摘 要:科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对周围陌生事物的探索发生机制以提升其探索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良好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现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针对当前我国科学文化教育所存在的普遍的重视程度和教学的课时安排,我们必须将生活化的策略应用到我国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体系中,惟其如此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水平,提升我国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 科学教育 应用必要性
一、生活化教学在科学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
1.科学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仅限于课堂,并且,教师在课堂中占有绝对性地位,一味地进行科学理论知识灌输;教师传授知识时,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不注重实践。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激情会逐渐减退,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会渐渐降低。学生在无趣状态下所接受的科学知识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
2.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由于小學科学具有综合性学科特点,它是各领域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体,然而科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均来自于现实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同时,具有实践指导性作用。科学教学生活化,一方面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能够扩大小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教师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1.明确“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情境
在上一节课程学习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对新的教学任务进行说明,以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科学知识教育,让学生利用自己资源,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通过这种方式在不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我的科学知识,拓展学习视野,了解学生对知识学习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由此可以充分发现学生学习和成长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创设生活化科学教学情境奠定基础并且明确目标。老师在每次上课的时候,应该通过对新的教学任务进行说明,运用讨论和提问的方式开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师资资源,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这种方式在不断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自己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多问问自己的家长,让学生在与家长的生活中多多了解科学知识。[1]
2.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素材
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的学科知识点较多、知识深度较浅、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深化知识体系,就要相应地进行知识补充,并在实际生活中选用教学素材。例如,教师讲解“电路连接”相关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电路连接实例,然后在科学课堂中针对简单电路进行现场连接操作,并相应地进行科学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讲解,同时,还可以顺势鼓励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家庭电路连接方式。由于本课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进而利于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科学教学活动。此外,生活中的素材来源简单、操作方便,小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科学知识,锻炼动手能力。[2]
3.坚持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评价模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极其重要的评价标准,造成了一种“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怪圈。对于小学科学这样一种综合性极强、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一定不能采取那种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生活化的教学评价要将学生把书本知识联系生活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只有这样生活化的评价标准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活化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是也不能完全轻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毕竟成绩是通过考试的模式反应出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有许多,但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待学习的态度。教师要合理处理成绩、能力、态度这三者在教学评价中的比重,给予科学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帮助学生还整缺点,弥补不足,巩固优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之外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坚持“生活化”的科学教学过程
我们应该推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世纪的教学任务中更应该以现实生活为基本情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现实生活化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把生活化的东西,生动的转移到课堂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在推行生活化的教学科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思考,以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5.开展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
科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在自然中发现科学、学习科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动物》等相关知识时,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科学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进而教师要确保小学生深入了解所要学习的动物,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进行知识普及、新内容传授。以动物——蚯蚓为例,为了顺利找到大自然中的蚯蚓,首先要了解蚯蚓的生长特性和生活环境,进而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相对潮湿的土壤中进行寻找,找到蚯蚓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蚯蚓的外形以及行走特点,并鼓励学生勇敢地用手触碰蚯蚓身体,观察蚯蚓的反应情况。课外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饲养蚯蚓,进而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和耐心,最后,小学生要针对所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自主完成观察日记。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小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科学的存在意义,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素材、明确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等措施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学习需要的表现。这不仅能够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科学事业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玉定.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策略浅谈[J].新课程导学,2015
[2]徐淑杰.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5
[3]潘晓红.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林区教学,2015
作者简介
温剑辉、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10、籍贯:广东紫金、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育、职称:小学数学高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