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发展继续教育的相关探讨
2018-01-02钟莉
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终身教育意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接受,并且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继续教育事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因此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之一,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继续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其自身的办学特色较比于高等教育有着独有的优势。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人才供给基地,高等职业院校的继续教育要与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形成差异化的发展,需更加注重对于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将继续教育扎根于企业,与社会企业建立双向参与和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师资力量以及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主要阵地之一,应该义不容辞的承担起领导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责任,重视职后教育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一套完整的做大做强且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继续教育扫平发展障碍,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一、结合自身情况准确定位发展方向,与高等教育形成互补型差异发展
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知识架构更加完善、专业水平更高技术型人才,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完成正规教育而进入社会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一种非学历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时间不长的探索和实践之中,我国形成了以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两大继续教育阵地,高等职业的继续教育偏重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在培养和再教育,而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则更加偏重于对于科研型人才的在培养和再教育,两者的教育模式和最终目的不相同,但是都是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认清自身在继续教育中的发展方向,以优势专业作为继续教育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非优势专业。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利用所在地区主要企业和支柱产业的技术优势,面向企业建立专业群,积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与企业共同建立职业代培的继续教育项目,促进在校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办学需求为目标来汲取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行业经验,为继续教育的发展补充给养。企业为求得自身发展,就需要员工,尤其需要备高技能型人才,而这些正是高等职业院校能够给予企业的最大支持和帮助,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又会带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在定位自身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要认清主要面对的对象,随着我国终身教育意识的蔓延和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所面对的对象已经由有特定职业需要的人群扩展到了全体大众,教育的空间更为的广阔,教育的范围也更为的宽阔,这对于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高职院校在这个方面要做好必要的准备。而就单一企业的人才需求而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继续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既往的教育需求基本上局限于基层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但是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其纵向深度已经发展到了企业的各层级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实现了有效的搭接,让高级管理人员既具备良好的经济管理水平,又具备良好的行业实践技能,确保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立足于行业发展需要,建立互利互惠长效发展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各行各业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其服务的根本对象也是各行各业需要人才的企业,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更是要坚持职业教育的本质性需要,立足于行业发展的需要,以行业发展的需求为根本性导向,根据区域或行业发展走向及社会人才需求,树立服务发展意识。在立足于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繼续教育为了提高人才输送效率,应该提高自身继续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要建立于企业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与企业建立人才代培等互利互惠的合作项目,促进自身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开展校企合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机制,这也就决定了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基本发展战略。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能够有效的调动企业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企业技术型人才具有高职院校所不具备的岗位实践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还可以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继续教育资源,让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真正的成为有本之木和有源之水,让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能在一个更加广阔开放的环境之中形成长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要求高职院校需定期举办行业发展的研讨会和企业发展重点人才的需求交流会,时刻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及行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现状,以确保合作的有效性。而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就要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培养的模式,要以企业专业人员的培养与企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作为目标,以企业积极参与继续教育计划和内容的制定为策略,让企业参与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员的行业经验,以此保证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实用性。
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整合和优化继续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也能够通过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一种最佳化的配置组合。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效的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要在公平互惠的基础之上,让企业能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继续教育事业中来。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在不断的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过程中,企业也为继续教育事业提供着教育资源和方向的指明。可见,建立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关系既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需求。
校企合作的机制可以分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决定着继续教育的效能、性质和方向,其中包括组织机构的建立、管理职能的划分以及各参与方的权能和职责等。在管理机制的建立中,首要的就是明确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有制可循。鉴于校企合作体系之中包含高职院校和企业两个相对独立的参与方,故彼此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需要一个专门的协调委员会来负责,协调委员会的成员可以由双方的人员组成,负责合作过程中的各类组织和协调事宜。除了协调委员会之外,双方还应该建立具体实施过程的各个管理部门,负责各类计划的制定和审核,管理各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运行机制的建立则要以服务性为原则,要确保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制度制定方面要充分考虑双发的利益需求,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endprint
三、正确区分职前和职后教育诉求,优化继续教育资源供给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继续教育就属于职后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在教育的诉求以及教育的内容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正确的区分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前教育所面对对象在年龄、教育状况、认知能力等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之后教育则完全不同,受教育人员的年龄、职业经历、教育背景、职业追求等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单独的职后教育师资力量,这就造成了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在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过程中没有加以正确的区分,致使职后教育的内容相对落后。
职前教育过程中,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教师往往只需要让学生记住原理是什么,而在职后教育中则不同,由于受教育人员有过之前教育的经历,并且具有一定的职业经历,因此对于知识的接受方式就较比于职前教育的学生有所不同,教师应该让学员自主的去发现原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实践经验来促进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及证明原理。在教学过程中之前教育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照既定的课程教学安排来有组织、有计划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而职后教育则要更具针对性,要根据学员的定向需求来有针对的进行教学,这样对于教师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培训内容方面职前教育更加注重理论性,虽然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但鉴于学生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偏低,教学的方式应该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要让学生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有目的的进行实践。而职后教育则更加的强调对于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由于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较比于职前教育的学生高出很多,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知识技能的创新和拓展,要通过培训来让其具备更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这毫无疑问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育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发扎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实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让教师具备教育理念切换的意识,要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区分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之下配备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力量,选聘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担任实际的工作岗位,提升继续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只有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才能保证高职继续教育始终处于发展状态。
未来的社会需要由高技术和高技能的人才来缔造,而对于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单纯的依靠高等教育和高职院校的职前教育根本无法得到满足,并且在人才脱离职前教育之后,工作缘故令职业技能和知识体系无法及时得到更新,这对于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21世纪市场经济的作用之下,人才供给将决定一国经济发展走向,面对激烈竞争,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来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真正做到竞争不止,学习不止。
参考文獻:
[1]吴万敏.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论要[J].教育探索,2012,(08).
[2]亚晖,梅利文.关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作者简介:钟莉,法律硕士,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继续教育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