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2018-01-02何佩倩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空白点钱学森画图

何佩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78-02

现今,大阅读教学观指导着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针对阅读教学的内容指出:教科书是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教学内容,主张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与现实生活衔接起来,如果执教老师能挖掘课文中的空白,则不失为一种良策。

教者在完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空白点,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感悟,张开想象的翅膀,针对空白点采用说话、画画、写作等诸多形式予以填充,这样既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写作、想象等多种能力。那用什么方式来填空呢?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填空。

1.用画图来填空

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于永正老师在执教低年级的古诗《草》一文时,就充分利用画图,理解了古诗的内容,拓展了儿童的想象。

先通过画图理解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然后又通过画图理解了"野火烧不尽",当学生明白烧不尽的是地下的草根之后,教师又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

师:谁能到前面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

(小朋友看图思考。于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只有草根的图上画了草叶。)

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

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

(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

师:说说你画的意思。

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

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

师:什么东西?

生:春风。

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能。(他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

2.用说话来填空

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学期《钱学森》一课时,通过钱学森在美国和中国的生活条件的对比,体会其深深的爱国之情。当说到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时,我让学生想象:"在美国,钱学森享受着怎样优厚的待遇?""有怎样富裕的生活?""又有怎样优越的工作条件呢?"学生回答:"有很高的工资。""可能分了一套房子,还配给了一量汽车,还是高级车。""可能还有自己的试验室,要什么有什么。"……

接着我又问"如果回到刚解放的祖国,他的待遇会怎样?生活会怎样?工作条件又会是怎样呢?"学生回答:"待遇很低,工资甚至都没有。""生活很艰苦,吃的是粗茶淡饭。""可能没有试验室,即使有,也是非常简陋。""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通过两个空白处的对比,钱学森的赤子之心便跃然纸上。

在执教《草船借箭》时,为避免学生将诸葛亮"神化",而忽视知识的重要性,便設计了让学生列举一些"借箭"妙计的漏洞、破绽,结果有的学生提出:"万一曹操射出来的是火箭怎么办?"当时三国有没有火箭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想到这点,敢打破诸葛亮"神机妙算"枷锁的束缚,已是很难得了,又怎能不鼓励、表扬呢?还有的学生提出:"周郎很聪明,如果当诸葛亮让周瑜三天后派兵到江边搬箭,周瑜起疑心,怎么办?"我紧接着问:"起什么疑心?"他很腼腆地说:"造箭,按平常的习惯,在陆地上比较方便,为何要到江边呢?""噢!"我恍然大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其他同学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这些环节的设置,可以使学生马上燃起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畅所欲言,在表达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使他们获得了个人感受,更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3.用文字来填空

苏教版六年级上学期 《詹天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此时,就可以创设情境,假设当年的那位外国报社的记者也在场,他会说些什么呢?这就可以把"给外国帝国主义一个沉重的打击。"具体化,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来编织场景,在表达过程中,无形中就融进了学生自己的爱国情感,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又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四年级的《黄河象》一文时,临近结尾处老师的引导如下:

师:请再看第一段,刚才你们谈到这个黄河象这样完整,它却有一个小小的遗憾。黄河象没有什么?

生:(齐)尾椎。

师:它的化石的尾椎是假的。同学们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假想的空间:它的尾椎那里去了呢?小组合作大胆创编!

(小组合作大胆创编。)

但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感受的生活内容也是有限的,而要打破这种局限性,读书就是一种十分优越的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在课文中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大千世界的广袤和奇景异色、风土人情;体验形形色色人物的悲欢离合。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来填充课文空白,就会形成一个以课文为基点,向生活、课外拓展、延伸的超链接,而每一个链接点都环环相扣,包含着丰富的知识。

总之,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调个性阅读,来捕捉和填补课文中的空白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情境,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想象的乐趣,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渐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空白点钱学森画图
钱学森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画图理解“同样多”
画图理解“多多少”
作文起步
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