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理科班数学教学的差距

2018-01-02刘文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二面角双曲线思维

刘文山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常常反思,对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我所带班级一文一理,虽然文科的还是重点班,理科班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还是明显优于文科.在教文科班的时候,感觉到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感兴趣,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是较强,记忆方面大多以机械,形象记忆为主,特别是一些女学生,笔记记得整整齐齐,但理解不深,不会变通,尤其是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她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不够,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反思教学中的设计

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环节.

比如,已知椭圆x216+y24=1,它的某一条弦被点M(1,1)平分,求AB所在直线方程.

在讲解此题时,先用传统方法联立方程组用韦达定理解决,后又用了点差法,学生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于是我趁机启发:A,B两点有哪些特征?学生:A,B两点关于点M对称.教师:说得好,那么,关于M对称的两点A,B坐标,怎样设最好呢?学生:由中点公式,可以设A(x0,y0),那么B就为(2-x0,2-y0).教师:A,B两点还有什么特征?学生:A,B两点都在椭圆上,即x2016+y204=1 (1),(2-x0)216+(2-y0)24=1 (2).教师:能消去这两个式子中的二次项吗?学生;能.(1)-(2):x0-14+(y0-1)=0.

教师:请仔细观察这个式子,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一番思索后,有学生举手说:A(x0,y0),M(1,1)都适合方程x-14+(y-1)=0.教师:好得很,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已经求得AB的方程,它就是x-14+(y-1)=0,即x+4y-5=0.学生惊喜的表情让我看到了收获.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地体会:(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巩固已学的知识;(2)问题的设计不应该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能让学生动脑思考,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二、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这样一道题:F1,F2是双曲线x216-y220=1的焦点,p在双曲线上若p到F1的距离为9,求p到F2的距离,某学生解答如下:实轴长为8,由||PF1|-|PF2||=8,即|9-|PF2||=8,∴|PF2|=1或|PF2|=17,该学生解答是否正确,不正确,将正确的结果填在空格处|PF2|=17.当我提问学生时,有一些学生回答是|PF1|=1,或|PF2|=17,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只关注双曲线的定义而忽略|PF1|+|PF2|≥F1F2.于是,我以后讲解数学的定义,公式和法则时都会着重提醒学生注意其适用条件或注意的地方,这些解决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三、反思在教學中学生思维特点

以贴近生活的实例,以问题形式,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例如,在讲折叠问题时,做如下设计:

引例 如图,把长和宽分别为3和1的矩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成直二面角.

① 求顶点B和D的距离;

② 求BC和面ADC所成角.

问题1:图(2)中已知条件有哪些?

问题2:从图(1)到图(2),不变的量(角度、长度)有哪些?不变的位置关系呢?

问题3:以上不变的量在翻折后的图(2)中有何共性?构成不变量的点、线是否共面?

问题4:如何做出图(2)中二面角的平面角?

问题5:将图(2)展成平面图形(1),二面角平面角的两条射线有何位置关系?

问题6:你还有其他方法求BD长吗?

问题7:在翻折过程中BD的范围是.

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索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四、反思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我时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

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能使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二面角双曲线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立体几何二面角易错点浅析
思维跳跳糖
综合法求二面角
求二面角时如何正确应对各种特殊情况
求二面角的七种方法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双曲线的若干优美性质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