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结合背景下高校MTI“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2018-01-02刘丽丽南华

文教资料 2017年26期
关键词:产学结合双师型教师

刘丽丽+南华

摘 要: 产学结合是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本文主要从MTI的师资、高校的支持力度、企业的参与性及政府的宏观调控等方面对产学结合背景下高校MTI“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进行探析,以实现高校高层次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产学结合 高校MTI “双师型”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产学结合是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特色、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以产学结合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校MTI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现高校高层次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1]。因此,以产学结合为背景对高校MTI“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概述

1.“双师型”教师的定义

“双师型”教师是高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建立的一种导师负责制。“双师型”要求教师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具有扎实、宽泛的理论知识,从事理论教学,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能够从事实践教学[2]。“双师型”教师是高校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产物,也是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3]。

2.产学结合与高校MTI“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源于校企结合共同培养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始于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是由政府牵头、工业企业与美国大学建立的“曼哈顿计划”和原子实验室等项目[4]。在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它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校企合作的形式日益丰富,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带动激励校企之间的协同性发展,逐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合作的培养对象不应该仅限于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高校教师面对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特别是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尚未成熟,同时也缺乏实践经验。翻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是从事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科技翻译。但是,当前某些高校不能准确把握翻译市场的行情,特别是从事翻译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侧重于翻译理论教学和文学翻译,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实现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无缝对接,某些高校根据本地市场需求,选择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层次的专业翻译技术人员。因此,建设一支既精通翻译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MTI“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1.某些教师积极性不高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以往的MTI翻译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的契机,能够改善传统翻译教学中师资结构不平衡,市场把握不准确的问题。产学结合背景下要求“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进行翻译理论教学,又要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翻译实践教学。然而,这与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存在差异。某些教师安于现状,接受并习惯以往的教学方式,不愿意改变。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得传统的翻译专业教学故步自封,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2.某些高校支持力度不大

尽管有的教师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某些高校并没有相关的政策或者资金方面的扶持,另外仅凭教师的关系难以找到适合并且愿意接收他们的企业。高校往往更注重聘用却忽视对教师的培养。尽管某些高校发现了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但高校为了节约开支,聘请校内其他专业外语能力较强的导师。尽管聘请本校的教师作为合作导师是一种比较经济、方便的方式,但是往往理工科的老师科研任务较重,而聘请其作为合作导师是出于翻译专业的培养需求,学校给予的补偿往往不具吸引力,导致其受益较少,因此互利性不高,很难维持长远发展。因此,MTI“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若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引起高校的关注和重视,高校应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培养出面向市场的高层次专业翻译人才。

3.一些企业参与性不高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往往对产学结合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感兴趣。从企业发展看,如果要推进产学结合,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商业机密的泄露和专业翻译技术人员的人才流失。另外,对于到企业进行锻炼的教师而言,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难以长时间深度融入企业工作,因此短时间内无法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为了保证商业机密的保密性,企业对教师也会有戒心,一旦企业认为自己受益较少,就不会支持产学结合下的“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所以对于下企业进行锻炼的教师,很多企业是不感兴趣的,甚至不愿意接收。

三、高校MTI“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对策略

1.提高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主动性

高校应该鼓励教师争取机会到企业进行翻译实践方面的学习,并且明确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其认识到以往教学方式的弊端,鼓励教师不断加强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丰富其翻译实践经验。高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的考核机制,并且加强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的监督,激励教师踏踏实实地在企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避免浑水摸鱼。其次,高校应该加强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与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挂钩,提高教师到企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高校要加大支持力度endprint

高校应该认识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并了解當前翻译行业的市场需求,只有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融入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性高级翻译人才。同时高校也要制定出完善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的扶持政策和考核管理机制,并且主动出面为教师联系合适的合作企业,给予教师一定的政策或资金支持,在政策和制度上尽量向积极开展产学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5]。

3.提高企业对高校MTI“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要让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来,就要让他们看到利益所在,互利共赢是双方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到企业进行实践的教师可以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也可以为企业员工进行外语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且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以此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文化。另外,企业也要给予高校教师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保证高校教师有时间参与教学工作,并将高校教师在企业的表现纳入到教师的业绩考核工作中,激励他们能够更好地实践,为高校的教育服务。

4.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高校MTI“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调节。政府可以给予同高校进行合作的企业一些政策或者资金上的扶持,比如对那些提供给高校教师锻炼岗位的企业,按照进企业实践的教师的数量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以此提高企业参与产学结合的积极性。另外,为了保障教师和合作企业的权益,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明确锻炼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比如企业商业机密的保密问题,同时为了减少企业和锻炼教师在后期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政府可以给予合作企业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建立锻炼教师公开选拔制度,但同时也要保证对锻炼教师的招聘必须做到规范化、公开化和透明化,这样选拔出来的教师也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在教师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四、结语

MTI“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拥有很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它是提高翻译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尽管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教师、高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以互利共赢的原则为基础,MTI“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定可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会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国杰.“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1):71-72.

[2]周剑.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契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08):36-37.

[3]李贵敏.论产学合作教育中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02):68-70.

[4]丁素萍.建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双导师制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2(32):181-182.

[5]徐立新,李庆亮,邵明珠.产学合作教育是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18-19.

基金项目: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产学结合背景下地方高校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为JGY2015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结合双师型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