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综述
2018-01-02李渝萱
李渝萱
关于“模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说:客观事物的标准范式或人们能够依着做的一种标准形式,因而模式具有标准化、范式的特点,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内涵在继承了模式的涵义基础上具有超越和创新。正如王海建在“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这篇文章中指出的:“协同创新主要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各要素,基于共同目标,通过形成共享的观念,构建沟通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新的整体系统,产生新的协同效应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自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视的且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然而,将协同创新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中,这种研究思维方式恰到好处的综合了模式的范式特点与协同创新理论的开放融合理念,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突破陈规,兼具了从理论视角进行研究与实践范式研究相结合的协同创新特点。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状况进行一些回顾与梳理。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概述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输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协同创新”作为题名所得到的数据分析来看,有关模式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从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到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中,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著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他们的研究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理论研究不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提供理论创新启示。但也发现一个重要的线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关于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不多,具有较强的局限性,这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提供了较宽泛的空间。笔者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献检索,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侧重于以下三个维度来进行研究的: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整体研究
国内学者分别从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标、原则、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研究。主要呈现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觀点: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重要性的研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重要性方面论述的文章较多,表明学界对此问题具有高度关注度,尤其是在当下大众创新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协同创新更是切合时代发展的脉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赵效萍“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赵效萍在该文章中概括性的指出:“最大限度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人力、信息、知识进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最佳效能。”同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并非横空出世,它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顺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目标的研究
关于协同创新目标方面的论述,虽然表述各异,但在关于协同创新目标上达到空前的高度一致。学者们一致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全方面遵循三大规律基础上(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协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实现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的创新,避免各个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导致不必要的内耗,最终在完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效果。所以,通过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价值诉求。
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体系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项繁杂而浩大的系统工程,其中需要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才能发挥合力作用,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就当前学界的一些论述来看,学者们一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但对于系统的构成呈现出多种观点:(1)多维主体观。有的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由高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主要从协同好这三大教育主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三大教育主体的合力教育;还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协同学校、社会、企业和家庭等主体创新开展管理控制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2)管理运行观。持这类观点的学者主要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学中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结合起来,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组织内各单元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愿景而结合优化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开展工作。如学者刘越在“高校‘六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把高校看成是一个“六维体系”,“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中协调共进,一起承担对大学生教育的任务。”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实施路径的研究
当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实施路径的现有的研究大都包含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介绍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著有李丽娜和李久林主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与创新研究》、朱浩的《和谐教育与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视野》等。他们的研究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整合问题,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问题;另有一些学者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新媒体路径进行研究,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上述关于协同创新的路径研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将协同创新理论和方法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路径研究方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类:
1.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路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整体功能,关键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要协同创新,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优化入手,关于这个方面较多学者都给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王学俭、李晓莉认为:思想政教育要实现协同育人,既满足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又关乎社会个体全面发展的具体诉求。陈英、杜彬恒从协同理论视角分析协同管理机制本质、要素分类、基本原理和管理条件等,着力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协同管理模式的优化方案。endprint
2.基于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路径研究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时代发展保持一致,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与实效性,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特殊视角的研究:李怀杰、夏虎认为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实践,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三个新理念:量化集成、精准预判和个性化理念,在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创新性实践基础上,寻找到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汤涛从“供给侧改革”的政策角度出发,认为供给侧改革理论在推动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视角。汤涛认为:“供给侧改革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王波、邹东平从新媒体视角出发,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基于新媒体与自组织系统构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是在打破原有单一主体,内容及模式基础上以新传媒作为主要载体,通过自组织原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各子系统的协同运行,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合力效果。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同创新在实践应用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些省市及其高校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共设立11个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也成立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目的一方面是高度关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力求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上有新成果;清华大学也成立有“清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在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传统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北京大学的“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旨在通过协同创新的模式来研究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采取协同攻关的模式,可以极大地实现强强联合、充分地保证优势互补。
由此可见,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已从量到质产生了巨大飞跃,已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研究阶段迈进。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是相向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理论研究从而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理论成果的应用;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创新模式研究的特点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在学术界逐渐得认可和关注,从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优化到系统性功能的发挥,开始转向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方面的纵深研究和横向拓展;无论是经验总结范式,还是理论建构范式,都在研究中不断发展完善,从而形成一些较成熟的理论,并不断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以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经历了理论研究到具体运用的飞跃,呈现出鲜明特点:
(一)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应用研究
总体来说,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是比较全面、深刻的: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既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也有从新媒体、大数据等独特视角进行探索;从多维主体研究出发,有的学者研究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有的学者将协同主体范围视域延伸到企业、社群组织等主体上;从不同层次开展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研究者们从系统分层的角度划分为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和高校外部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成果的相关分析表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仍是学界热议的研究热点,而且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理论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可直接拿来应用的范式成果较少。
(二)宏观成果居多,可操作成果少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承担着理论建设与实践改革探索的双重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基础学理支撑是在系统论、协同学、创新论等学说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这些学说在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前的研究成果较多。将这些理论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得了一些宏观性成果。对理论学说的研究并非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才是理论研究的追求所在。虽然在全国很多地方建立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依旧没有突破理论研究的局限,可拿来实际应用与操作的成果明显不足。所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需要从现实需要出发,探索更具科学、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
(三)具体举措丰硕,系统思考缺乏
不同的专家学者从方法、路径、平台和手段等方面研究协同创新的具体举措,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例如有的学者从思政课堂角度研究基于慕课辅助的“专题研讨+轮转走班”的协同教学模式;有的学者关注新媒体技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利用微博、微信等新传媒手段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另外一些专家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换角度出发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体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话语体系的协同教育模式。纵观这些出发点各异的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具体举措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协同创新措施的研究中缺泛系统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包含了诸多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要追求协同创新,单独考虑从某一方面研究很难达到协同的效果,较难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力功效。
三、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中,虽然涉及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多方面,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全面把握和系统认知方面仍处于零散的研究和经验掌控阶段,还没有从协同性与整体性方面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本质,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中关于经验总结范式和理论建构范式研究中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中协同哪些要素”这个前提性追问尚未作出定论回答,而仍处于学术争鸣状态。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所涉及的领域宽泛和研究内容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探索与研究。二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照,从而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时代性感不强,在研究中必须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中“创新”的内涵,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研究才有新突破。
诚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在新时期必然面临新的发展要求,除了亟需斛上述二个突破的问题外,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未来的研究中还应高度关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在社会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如何与时俱进?二是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突发多变时候,应该怎样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与社会环境变迁之间的交互关系?三是如何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评价体系的问题?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模式研究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和深入全面的系统思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