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微话语”三步工作法研究

2018-01-02陈祚瑜徐颉陈荣明

文教资料 2017年26期
关键词: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陈祚瑜+徐颉+陈荣明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全面的方法革新,高校辅导员利用微信、QQ、微博等传播平台进行工作时要努力提高话语能力。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某年级为例,探索出“微话语”三步工作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建立符合当代学生特点的“微话语”体系,积极推动学生工作的展开,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 微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微话语 三步工作法

一、大学生与“微媒体”时代

微博刷一刷,微信扫一扫,天下大事收入囊中,便捷的网络互动平台为我们创造了全新的交流模式。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96.3%为手机网民。随着“微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信息传播速度、传播方式等都发生巨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它呈现出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态势,具有不可遏止的扩张动力。互联网门槛低、受众广的特点,使新媒体下各种“微媒体”形式应运而生,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为任何用户创造舆论中心提供了空前的机遇,给新媒介时代的人们带来了更多虚拟或现实的话语形式,以及更丰富的交流体验、更自由的自我表达。

随着微信、微博、QQ等功能的不断完善,用户群逐渐稳定并保持持续增长,微博、微信等即时交流平台用户人数与日俱增,呈现井喷之势。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成为前三大社交应用平台,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4.3%、65.8%和38.7%。同时,根据腾讯2017年1季度披露的数据,社交平台方面,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61亿,而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9.38亿,比2016年同期增长23%。数字如此庞大,而这其中,离不开大学生人群对这一总数的贡献。《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年龄结构依然偏向年轻,网民年龄结构中,20岁-29岁的人群占29.7%,为最大比例,网民职业结构中,大学生26.8%,為最大比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当仁不让地成为“微媒体”时代的代表,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互联网下。当今的高校校园,已是即时信息交流的天下,微博、微信已经在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微媒体”时代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类似于微信公众号一类的“微媒体”的广泛普及催生了信息传播的“核裂变”,大学生们通过手机等微载体即时即刻就可以进行信息的发布、获取与互动,造就人人是记者、人人是舆论中心的可能性。这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例如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不再清晰,大学校园进入“全民信息生产阶段”。

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微博、微信、QQ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对高校和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放场域、人人发声、随时关注的互动式、参与式的新型网络话语体系正在逐渐形成,这些话语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进入“微时代”。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各式各样的信息,应该具备基本的筛选能力和评析能力,而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辅导员工作与“微媒体”时代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应当致力于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良性引导。马克思主义要求人的发展是全面的、自由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和职场的基础,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全人格的建立和培养,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微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播载体应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学生熟悉且喜爱的教育载体和形式能使工作更好地开展。首先,以“微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为依托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教育平台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次,借助“微媒体”传播信息手段的多媒体化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再次,“微媒体”传播信息的快捷性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最后,“微媒体”因其实现了与受众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可以为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便捷的平台。

网络时代来临,信息由传统的单一中心传递转变为多中心、无层级、同步快速的传递方式。这种“去中心化”的特征解构了原有的文化社会结构,“中心”的意义大大弱化,与“中心”相关的媒介权力被再分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官方的报道已经不再是学生的唯一选择。媒介权力悄然地还给了每一个学生,每个人都能成为可以发声并传播声音的自媒体,这样的声音通过广大的“朋友圈”或“好友圈”传播出去,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如何使学生在高校中形成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学习通过理性思考表达自我观点,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命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先行者,西方发达国家对“微媒体”一类的新媒体形式的运用早于中国,且技术更加发达成熟,20世纪80年代,以南加州安纳堡学院为代表的新媒体研究中心陆续成立,进行电信技术的社会心理学、组织传播和法律及政策研究。重要研究成果的陆续出版及初具规模的研究机构的形成,标志着新媒体正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由此可见,西方国家重视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并将其作为重点项目推进,这一既成的经验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启发国内学者抓住时代的步伐掌握新媒体精髓,敢为人先。

目前,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新媒体时代下“微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探索中,多数学者将目光投向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影响,以及对国内现状的调查思考,冯刚等人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中指出随着我国历史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辅导员经历了“政治指导员”到“政治辅导员”再到现在的“辅导员”,辅导员形象经历辅导员制度初创时期的“政治型辅导员”,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管理型辅导员”,再到现在多媒体信息化时期的“信息综合型辅导员”。但是鲜有学者对日渐成熟的“微媒体”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锐意创新,探究全新的工作方法。汪峰在《论高校辅导员新媒体形象及其应用》中将辅导员形象分为两类:一是“信息道德”形象,二是“良师益友”形象。不管哪种形象,辅导员都应充分利用“微媒体”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将这两种形象做好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微媒体”时代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又带来新的挑战,李春梅、王琦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策略探究》中提出,在当下部分高校辅导员过于陷入琐碎的日常事务,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减少,面对新事物的学习时间也较为有限,这就不利于自身素养的提高和学生工作的开展。总之,不管是从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角度,还是时代背景角度,深刻剖析“微话语”的特点、掌握“微媒体”并形成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微话语”工作模式已是大势所趋。高校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研究“微媒体”,挖掘学生中的话语领袖,拓宽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从而拉近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endprint

四、“微话语”三步工作法的探究

“微话语”的概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微博、微信,每个人说的话都是“微话语”的一部分,这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又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因此,加强对“微时代”、“微话语”的研究,迎接它所带来的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为例,立足学生工作实际,着力创新,构建“微话语”工作平台或幕后团队,重点培育“微话语”领袖,联动开发“微话语”资源,最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与效度。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对教育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把握大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和发展方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第一步:集团队之智,建话语桥梁。“微话语”传播工具的选择,应当贴近学生生活,被大多数学生认可和喜爱。一般来说,现在各年级、学院、学校都有自己的“官微”,所谓“官微”,就是代表官方的渠道和观点,发布的消息和传递的信息都代表官方的声音。而“官微”的设立和管理,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从素材收集整理,推送制作发布到后台互动交流,都无法凭借个体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幕后团队的构建就是工作实施的第一步。

外国语学院2015级的微信公众平台为“南理15级外院助手”,我们在年级范围内广泛征集了喜爱新媒体、具备基本媒体素养的有志青年,共同组成了幕后团队。该团队由专人专门负责相关方案的制订、平台的建设、活动的开展。他们对“微话语”有一定的研究,熟悉“微媒体”话语生成、传播的基本规律,对公众号的宣传链有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并通过学生喜欢、熟悉的话语表达方式进行答疑解惑,利用微信的反馈功能与学生即时交流,从而用“微话语”拉近师生距离,充分宣传年级的各项工作、活动的意义,在年级营造亲如一家的温馨氛围,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自身或对社会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有解决的途径。

第二步:甄信息之别,立话语领袖。有研究表明,一些学生不经常采用叙事的方式直接描述自己的观点,相反,他们采取了“隐晦式”的表达方法,将关注隐匿在对细节的微觀雕刻之中,他们不会对社会事件发表长篇大论的演说,而是用碎片化的语言传递自己的情绪,并且有选择地挑选自己的倾诉对象。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理论性宏观叙事缺乏足够的耐性和兴趣,而对于细枝末节尤其是故事性、奇异性的事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微话语”领袖,帮助学生甄别信息,净化媒体空间。

针对年级微信公众平台的留言板块,年级注意遴选能够传递正能量、在学生中有权威、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扮演“领袖”角色,在讨论事件中采取有理有据、话语表达生动活泼的形式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使用大学生特有的交流语言和方式进行意见交换,敏锐及时地发现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这样的互动模式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微话语领袖”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可顺利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伴交流”使学生放下心理障碍和防备,能更好地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

第三步:探话题之源,树话语新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随时吸收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时代,其眼界和见识已不同以往,选择什么样的话题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如何保持“微话语”连续性、针对性,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开发吸引学生、深受学生喜爱的“微话语”资源。

“官微”所选取的话题应当被大多数人所关注,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应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形成正能量。外国语学院2015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工作团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地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内国外热点事件,对海量话题进行甄别挑选,及时开展讨论,采用自我开发和征求同学意见联动结合的方法,将大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和生活日常都收入囊中,在每学期初制定详细的微信推送计划表。最终,我们的官微能够紧密围绕重大节日、热门事件、重点新闻、年级事务等,推出假期专栏、给妈妈的情书、揭秘学习小组、顶级吃货手册等话题,将目光投射到学生生活的衣食住行、学习生活、就业升学等方方面面,学生反响热烈,这样的话题在学生中引发一定范围的讨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的碰撞中迸发出兼收并蓄的火花,学生积极的思考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利用QQ对学生进行管理已经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常态,然而时代在不断变化,QQ只能作为即时通信工具,在发布信息和通知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法建立思想引导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微话语”三步工作法有了实质性的效果,例如在事务性工作方面,适时增加学生喜爱的“微话语”和图片,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对年级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程度有很大提升,而学生自己投票产生的话题推送,更是让每位学生都有“微话语权”,充分给予大家主人翁的权利,大大增强年级的凝聚力。

“微媒体”的时代背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全新的研究框架,它在工作实践性上十分复杂,充满变数和挑战,我们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研究“微媒体”的特点,在如何因地制宜地使用“微话语”三步工作法方面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

[1]Haiyan LI,Chenggang CAO. Influ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New Media Ag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J]. 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 2015(12).

[2]毕晓梅:国外新媒体研究溯源[J].国外社会科学,2011(03).

[3]冯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四个着力点[J].教学与研究,2017(01).

[4]黄静.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

[5]李春梅,王琦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策略探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6]李儒俊,刘阳.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及对策研究[J].视听,2016(9).

[7]汪峰.论高校辅导员新媒体形象及其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02).

[8]习璐.“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 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6.

[9]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2017.08.03.

课题来源:本文为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微传播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FYHLX079)和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度党建与思政研究会重点研究项目“微传播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SKT16004)阶段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