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的融合机制分析
2018-01-02郑平
郑平
内容摘要:当前,国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这为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不论是经济、外交还是文化传播。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的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融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论述了“一带一路”下加快河南中原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然后指出了当前中原文化传播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推进河南中原文化的国际推广与文化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河南中原文化 国际推广 文化融合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外出访问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所谓“一带一路”,就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习近平主席又在多个公开场合对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后提升至我国的重要外交战略,它是我国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做出的伟大决策。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人文交流,对河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快中原文化传播的意义
“一带一路”的实施为河南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契机,对于中原文化的国际推广与融合意义重大。
(一)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要求
“一带一路”的涵盖范围十分的广泛,它不仅仅是经济合作的平台,更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进行文化推广交流的重要平台。当前,文化产业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高端领域,它具有一些十分突出的特点,例如低消耗和污染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促进中原文化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就必须不断的与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互相的取长补短,不断的增强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原文化的国际推广和融合创造了机会。与此同时,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又能反过来带动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以及工艺美术等想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二)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要求
河南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承南接北,东联西进,因而在“一带一路”中,必将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推动中原文化
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河南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调整结构的改革时期,而文化产业正是改革的重要方向,河南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充分的进行挖掘,形成新的产业和文化业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实现河南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河南经济的崛起。
二、当前中原文化在传播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品牌的传播力度不够
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很好的资源,它拥有一大批文化旅游以及民间艺术品牌,然而,它的 宣传力度却不是十分的足,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仅为国人以及极少数的外国友人所了解。当前,大多数外国友人对河南的文化印象仍然只有“太极拳”、“少林功夫”等,对于国人几乎家喻户晓的“老子《道德经》文化”、“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炎黄文化”等则所致甚少。
(二)对外传播的模式和渠道十分单一
当前,河南文化的宣传渠道仍然采用一些旧式的模式,主要以官方媒体的推动为主要的宣传形式,而宣传的媒介基本上就是电视、书籍以及报纸等,形式单一。当前,我们的传播渠道以及传播途径十分的丰富,但是却很少的被采用。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兴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少人会通过报纸或者书籍来获取信息,他们倾向于通过一些更新鲜的媒体来获取信息,因而通过传统的媒介所进行的文化宣传的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
(三)文化传播途径不够大众化
河南的文化十分的灿烂和悠久,历史名人不计其数,其文化地位在国人心中十分高。但是,中原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却更多是被外国的历史学家以及考古家作为学术来进行研究,其传播的领域被局限在学术界中,普通外的国民众则接触的十分少,因此,如何探索一个更为有效的传播途径,提升在外国普通民众中的知名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三、漢语国际推广与文化的融合机制分析
(一) “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与交流模式构建
第一,官方媒体推动“一带一路”宣传模式。官方要大力的河南文化进行宣传,积极的推动河南文化“走出去”。具体来说,对于省内的民众而言,要是他们深刻的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使他们能够了解“一带一路”所带来的重大机遇,进而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更加积极主动的自发推广河南文化。对于国外的友人而言,充分的利用河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深厚的文化资源,通过官方的引导与支持,以文艺汇演、文化交流以及商品展销等形式推动河南文化走向世界,打造立体化、全方位、大场面的文化宣传格局,进而使更多的人能够认可河南文化、热爱河南文化,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利用自媒体进行文化宣传。当前,自媒体已成为人们最为重要和普遍的交流工具。它的受众规模大、普及度十分高、技术也日渐成熟,因而可以通过自媒体向外国人展示河南文化,同时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自媒体给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当前,人人都是自媒体,因而,可以引导国内的民众通过微博、微信以及推特等社交软件,扩大文化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推广,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到河南进行参观,加深他们对于河南文化的了解。
(二)“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交流模式构建的对策
1.构建多位一体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体系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因而需要树立多位一体的传播与交流理念,形成合力。当前,要把“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播与其他现有的传播活动相结合,将可以进行利用的社会传播途径与资源结合起来,整合出一套系统的河南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体系,各个系统相互配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进而形成宣传河南文化的强大合力。
2.做好河南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团队建设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传播与交流队伍,通过专业的人才的规划与设计,进而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有条不紊的开展。对于这些专业的人才来说,由于需要进行的国际的推广,因而高水准的外文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当前,河南的小语种人才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必须尽快的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可以邀请一些文化传播专家、外交专家以及区域政策专家等对河南文化传播与交流队伍的建设进行指导和培训,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有效开展。其次,可以对省内的一些高校的相关人才培养进行支持,,同时推进省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合作,针对特定的背景,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培养出一大批能够很好的进行涉外活动的人才。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使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再次,组建一些“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顾问团”、“专家库”等,吸引各种有关的专家,以更好的制定一些政策。最后,精选河南的优秀文化,制作出精美的宣传资料,并做好翻译工作,是外国民众能够很好的理解和热爱河南文化,进而开展文化交流。
3.构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
首先,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深刻的挖掘河南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找准各个地区的文化定位,寻找其与“一带一路”下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结合点,建立起极富地区特色、个性鲜明的文化产业基地。政府可以引导社會资本进行投资,促使全民进行参与,打造丰富的文化传播平台。
其次,构建文化交流的服务平台。政府可以加强与海外商会、华人华侨以及领馆的联系,利用他们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与外国缔结友好城市、往来访问等,促进文化走出去,同时也可以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加大与“一代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力度,促进文化的推广和融合。
再次,建设多层次、全方位以及专兼结合的指导平台。其中多层次的平台是指由政府、专家等组成的文化传播平台,而全方位是指通过传统的纸质媒介以及现在发达的网络媒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专兼结合是指要结合所有的社会力量,不但通过政府和媒体的作用,还要借助百姓和社会力量,更好的对河南文化进行传播。
最后,整合文化资源,快速发展新业态。要想促使河南文化走出去,要主动出击主动地与沿线国家进行合作洽谈,通过博览会、影视节等活动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对外展销和介绍。同时,要更好的利用新业态,发展影视、动漫等文化产品,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品牌的合作,对河南文化进行制作与营销,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传播河南文化,以更加有趣亲和的产品是外国人了解到河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河南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4. 河南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保障机制
首先是组织机制,河南的有关部门要形成“一带一路”的领导机构,指导“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事宜。其次是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交流政策和制度,加强对文化产权的保护,同时还要能够尊重和遵守其他国家的风俗民情和规章制度。再次是条件保障,要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设立专项资金,同时引导一些社会资本对文化交流做出投资和贡献。最后是队伍保障,培养一大批拥有高水准的涉外人才,同时注意发挥海外华人的作用。引导一些文化类专业人才投身河南文化的传播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锋.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 管理工程师,2017,22(02):63-67.
[2]杨芬. “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中原文化传播[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17-20.
[3]张青霞.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原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2016,(12):234-235.
[4]张雯靖.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研究[J]. 艺术科技,2016,29(10):73+82.
[5]苏莹.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原文化对外宣传策略探究[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5(05):46-49.
[课题:1.南阳师范学院2017年度决策研究课题:新形势下的南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推广汉文化基地的建设与发展;2.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7-1009“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原文化传播]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