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仿古如意的文化传承
2018-01-02高儒意
高儒意
摘 要:在紫砂壶的制作上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往往是陶艺人最愿意采用的表现手法.如意纹是一种吉祥寓意纹样,在优美的形式之下饱含深刻的意义,代表着吉祥、称心、如意的美好寓意.如意纹所采取的象征手法很适合中国人的个性特点,以如意纹装饰紫砂壶,往往深受紫砂壶爱好者的喜爱。
关键词:紫砂陶;历史;文化传承;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042-01
宜兴最为著名的紫砂壶艺流传了数百个年头,历史悠久,在其中匠心独运者辈出,各显其能,独领风骚数百年。紫砂艺术的发展不仅要着重于其本身的创新变化,更要博采众长。紫砂的创作形式有多种,所要表达的创作理念也有所区别,传统的紫砂艺术形式。有的以象征的形式,有的以内涵的形式,有的以寓意的形式.有的以吉祥的含义,有的以形象来诠释某种理念和概念。
紫砂壶《仿古如意壶》的历史及文化传承仿古如意壶可谓骨肉亭匀、身筒刚劲挺拔,流与把衔接非常连贯。壶的口沿与壶盖截成一条圆线,口盖各占一半,盖子盖上即合成饱满的圆线,VI盖采用暗工衔接,极为严整,一弯嘴胥出悠长秀美、含蓄挺拔,富有力度,收放得宜,出水干净利落,壶把随壶身乘势而起,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与壶流遥相呼应,构成一种饱满的气势,过渡自然灵活;壶身圆融,腹似虚实有通,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使整把紫砂壶器经由行云流水的线条之美呈现出一种柔而不弱的爽利感,给人以丰腴的贵妃美人体的感觉。仿古如意壶是全手工壶,传统经典再次演绎,简洁饱满,壶体的凸凹面随着线条的流动组合。若浮云漂浮.诗意盎然。《仿古如意壶》壶身圆形,丰满有致,匀称得体,光洁素净.正如“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盖面有如意纹饰,平实中有峭拔之态。此壶气度宏大,装饰简洁。表现技法娴熟。《仿古如意壶》壶身雕琢的如意纹饰,大气美观,每一个如意纹似乎都起伏动感,跃然眼前,其饱满之态,有浮雕之状,却更胜浮雕一筹,灵动流转的线条造诣,更近一层地丰富着壶的情感。桥钮、圈把、壶流相互协调,交相辉映。紫砂壶砂质细腻、抚摸润滑、铁色明亮、养之有光,是紫砂壶中惬意人生的真实写照。品茗茶香惹人醉。红袖添香紫烟熏!《仿古如意壶》能折射出前贤之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极被藏家青睐。
紫砂界的朋友经常喜欢用“骨肉亭匀”来形容一把壶既有内在风骨结构又有均匀丰厚的外部造型,这个词很好地诠释了紫砂壶造型中骨与肉的关系。只有“骨”而没有“肉”,就会给人一种干涩枯瘦的印象,若只有“肉”而没有“骨”又会显出臃肿无力的样子,当然也没有丝毫美感可言。书画中的骨力并非是剑拔弩张、横眉冷对,而是在笔墨间凝聚了一种运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有骨力的紫砂壶给人的感觉是不仅“站得稳”,更有挺拔昂扬、精神抖擞的样子。“肉”是附着于“骨”之上的。“肉”要多少才恰到好处,那要看整体是否和谐、匀称、有力。花香人鼻一两鸟语盈耳,这是信步闲逛的惊喜,还是玩壶品茗时的闲趣。如此扁圆壶身,如欢喜的饱满心情,俩手指拿捏起壶钮,便可释放出清泉与佳茗调和的缕缕清香。“壶中美玉液,佳品妙真香。”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人与物、人与天地、人与大自然的形神结合达到人、物、情、景的通灵与交融。这种通灵与交融是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的。
紫砂陶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集审美、工艺和功能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把艺、色、形均绝的壶艺,受到人们欢迎.是因为砂壶能够陶冶人们的性情,因而砂壶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完善并形成了其艺术、功能,在众多的陶瓷艺术品中,砂壶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基础。
如意云纹,既是纹样,又是构成器型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壶的装饰与造型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充满悠然富贵的气质.以“云”作为审美对象是对中国传统审美加以探讨,颇具典型意义,云纹装饰以极大的时空跨度和极飞丰富的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对“云”的文化兴趣和审美热情,显示了中华文明把自然現象提升为文化和艺术现象的创造力量.紫砂壶砂质细腻、抚摸润滑一、铁色明亮、养之有光,是紫砂壶中惬意人生的真实写照。品茗茶香惹人醉,红袖添香紫烟熏《仿古如意壶》能折射出前贤之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极为藏家青睐。
参考文献:
[1]顾景舟.简谈紫砂陶艺鉴赏.
[2]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