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习得策略

2018-01-02杨柳青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词汇教学教学研究

杨柳青

内容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在面向外国学习者的汉语词汇教学中,存在大量具有引申含义的词汇,如何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对词汇教学提供一点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词汇教学 隐喻思维 教学研究

词汇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语言教学汇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始终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隐含着大量的隐喻。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能使得汉语学习者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词汇,从而更好地使用汉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一、隐喻和隐喻思维

“隐喻”(metaphor)这一词汇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意为“传递、传达或跨越”。在希腊语中,“隐喻”是“使两个或几个东西在不同地方之间移动的东西”。有关隐喻的研究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被看作是边缘学科,主要局限于诗学和修辞学的领域。直到19世纪,柏拉图学派逐渐意识到隐喻反映了语言的本质,也反映了人类的本质。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但存在于语言中,更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是把隐喻看成一种认知的方式,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Lakoff 1990)。简而言之,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认知工具,在人类的语言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更是语言发展的内在动因。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一方面,隐喻是文化的象征。隐喻是经验与文化之间的桥梁,在某种程度上隐喻就是文化的象征。另一方面,隐喻传承了文化。语言中存储了前人的全部生活经验,体现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如果没有语言,这一切就不可能得到保留和传播。隐喻就是通过语言这个重要的思想文化载体以概念隐喻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一定语言形式中加以体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词汇中的隐喻来加深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并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因此可以说培养学生在词汇学习中的隐喻思维对学生掌握词汇、掌握语言,从而深入了解、接受中国文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一种语言的词汇理解不够或把握不准,往往会导致交际和沟通的障碍。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除了一般性的意义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词汇存在着隐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学习者来说,这种存在隐喻意义的词汇,由于民族观念,文化风俗,特殊背景,认知心理等等的不同而存在着不能对等的空白。这就使得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教育者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努力探索,寻求解决之道。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熟练地掌握一种语言,不但要学习发音、语法等等,更要熟悉该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要了解和理解这种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文化累积信息,它成为文化整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词汇是组成语言的细胞,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将词汇的教学重视起来,运用到实际的语言教学中去,无疑能使汉语非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社会,汉语水平也会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因此,将隐喻理论运用到汉语教学中来,是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可行性以及現实意义的。

三、学生隐喻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一)不同国家学生认知存在较大差异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属于不同的文化圈,像在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越南、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均属于“汉字文化圈”,因此民族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国有很大的相似性。对于“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汉语时无形中据有了较高的起点。而欧美、澳洲等国家属于“非汉字文化圈”,其民族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民族文化都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反差。而对于欧美等国家“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经常会出现只能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从而望文生义,却不能真正理解话语的含义。对于此种情况,教授者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耐心,通过反复多次的讲解和训练,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母语负迁移作用的负面影响

由于词汇学习中母语和目的语中的不对等,使得留学生很容易借用母语的词汇意义来理解目的语,从而产生泛化,即母语的负迁移作用。这种情形一般在外国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初级阶段出现较多。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在初级阶段学习词汇时,往往只学习最简单和最基本的含义。此时,学习者初次接触汉语存在一定的兴奋期,乐于运用学过的词汇和语法,而此时也正是对词汇理解片面和易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此在这一时期,汉语教授者既要及时纠正学生产生的错误,又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不能过度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缺乏权威性教材

目前,在汉语教学界所使用的教材,以听、说、读、写等基础性能力培养训练为目标的教材书籍较为普遍。汉语词汇教学中词汇引申的隐喻义教学相关的专业性教材较少,在词汇教学书籍中也少有将隐喻词汇分类总结,进行集中收录、讲解的类型。而且在以往传统教材中的编写内容中,隐喻词汇的字面义和引申义所产生的相关性很难在对话或文章中得到很好的诠释和应用,语料资源的缺乏也是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过程中的教学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隐喻词汇,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缺少相关权威书籍的参考和依据,只能凭借教师的个人知识储备和理解进行教学设计和讲解,这样就使得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探究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成效并不显著。

四、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教学建议

(一)教师应提高隐喻认知能力

对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来说,首先自身应有较高的隐喻认知能力,具备较强的隐喻意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效果地向学生传授词语的引申义,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隐喻意识。因此教师本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学、教育学等相关教学本体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具有隐喻义的词汇有着敏锐的嗅觉和感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储备、积累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隐喻认知能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自如,才能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有技巧地给出准确答复和引导。并且对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因此提高教师的隐喻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

(二)注重隐喻文化的介绍

在平时的教学和接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普及一些隐喻文化知识,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理解隐喻文化,這种自然而然的习得相对于正式的课堂教学来讲,既充满乐趣,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紫”这个词汇,如果单纯看“紫”这个词,就是一个表示色彩的词汇而已,但“紫”在中国的文化中,和“黄”一样是有这吉祥、高贵的含义。因为紫色也是被封建帝王选中的颜色,例如皇帝居住的地方叫“紫禁城”,“紫气东来”也是吉祥的征兆。如果教师在平时的讲解中能够注重隐喻文化的介绍,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都会加深。

(三)结合语境进行讲解

对教师来说,词汇离开语境单独讲授其含义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因为离开语境讲授词汇的含义,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而不能真正的理解其含义。特别是很多具有隐喻含义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分析出词汇的引申含义。因此结合语境进行词汇隐喻含义的讲解,无疑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四)编写相关教材

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者和研究学者,都应该将词汇的隐喻现象重视起来,而不是只注重讲解词汇的本义,或是无规律地对词汇的隐喻义进行随机讲解。在教材编写的时候,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意识地将词汇的隐喻义进行总结、分类、分级,制定适合各个阶段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大纲,将词汇隐喻义的讲解融入教材中,由小及大,积少成多,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适合外国学习者学习的汉语词汇系统。

参考文献:

[1]Aristotle.Rhetoric and Pletics[M].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54.45-54

[2]Hester.The Meaning of Metaphor[M].The Hague,Mouton,1967.215

[3]Lakoff,George,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4,5.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53—183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8—75

[6]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2.

[7]朱志平.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62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词汇教学教学研究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基于新课程研究的高中英语课程词汇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感知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