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力资源与市场经济创业创新
2018-01-02张贺林
【摘 要】 本文就人力资源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关系作了论述,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决策与人力资源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统一性与作用关系。
【关键词】 人力资源;市场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决定了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重要地位,而市场经济的所有运作过程都必须通过各种人才来完成,人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益,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源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本文就二者之間的关系作出论述,提出一些笔者的观点。
一、市场经济的运作与发展离不开人才
纵观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其种类的繁多、科学技术含量之高,越来越对商品生产和经营者提出较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市场商品经营者、生产者要使市场正常运行,必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对市场调研,对商品有充分的了解,要熟悉其所有的属性、用途、用法及其潜在价值的开发、市场的前景状况,由商品引发的各种事件的处理等。所以现代的市场经济绝对不是简单的做买卖问题,而是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作为运作主体的复杂关系作用过程。这个“主体”不是简单的人数的积累,而是要打造各类商品所适应的各种专业人才队伍,打造不但适应市场运行,更要懂得各种相关知识,创造性开拓市场的创新创业型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市场运行高效化,市场潜力发挥长期化。“天津爆炸”案的教训又一次呼唤市场运作中高水平的人才;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甚至有毒有害商品的“横行”进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需要我们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去应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市场的全球化增速,不但需要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外语人才、物流人才、金融性人才,更需要保证这样的人才得以产生的大量的国际型、教育型人才。“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畸形”矛盾,足以证明我们的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实战型勇士”,而不是“唱戏的演员”。
二、只有高质量人才才会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人为本,人是任何社会行为的主体,没有人才,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是空话。高质量人才是提升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水平的主力军。首先,高质量人才才能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相适应。高质量人才思想水准高,素养高,市场适应能力强,驾驭能力强。二是高质量人才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一般而言,人们对高水平人才都心存一种钦佩感,进而效仿和学习,高质量人才必定收入不菲,人们有一种羡慕感,从而努力奋斗,追赶超越,形成能力提升的良性竞争;高质量人才在各方面的优势表现将产生无形的“广告”效应,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很强的正能量,形成潜移默化的“助推力”。三是高质量人才之间的强强联手取长补短,形成强大“合力”,能产生各个领域最先进的“龙头”,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上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纵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是高质量人才的聚集地,使这些城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地带,将这些地带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从而推动我国的GDP逐年攀升;四是高质量人才的合理分布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有效调控,减小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和负面性的抵消作用。可见,高质量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市场经济是前进中的动态经济,其“内涵”在不断地增加和丰富,复杂性与日俱增,其宏观高度和微观运行在不断变化。要更好适应这种状况,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对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要使人力资源与市场经济同步协调发展,一是国家人社部门要对市场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做出考证,科学分析,作出合理预测,从而对未来几年人才需求的类型、数量、要求等作出科学合理的梳理,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规划;二是教育部门所管辖的国家各类人才输出机构要根据人社部门的规划制订自己的培养计划,实施有效的培养;三是做好人才的再培训工作,做中学,学中干,做学结合,相得益彰;四是人社部门和劳务市场对人才合理调整利用,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总之,要千方百计不断提高人才质量,形成长效机制和对市场经济发展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市场经济融合推进
事物之间的相互适应需要事物之间矛盾的不断地对立统一,再对立再统一的过程。市场经济涉及面之广、内容之多、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不断变化的多样性使对操纵市场经济的主体“人力”要求更高,并且这种需求在不断的变化。目前,靠高校(专业技术学校)所培养的这些人才走向市场后,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大多数不能直接应用,即使能用上的远远不能满足岗位要求,大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同时还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在岗位工作中不断成长,几乎在工作几年以后才能完全胜任工作,适应周期很长。这样势必对“人力”的使用形成脱节性浪费,从而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如何将开发人力资源与发展市场经济融合推进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育的市场化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才能真正做到开发人力资源与发展市场经济融合推进。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是:家长不惜代价让子女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读好中学,再上好大学;教师千方百计让学生做题,做题再做题,火了教辅出版业,毕业后能真正胜任工作的有多少?这就形成教育的重大浪费,是对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而真正市场经济所需的高质量人才还得继续教育,还要花更大的代价。笔者认为在人力资源上务必要进行同样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如果教育也能被市场所调节,那么人力资源的效能必将得到充分发挥,人的成长过程也会少走许多弯路,人的创造性更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走人力资源开发与市场经济融合推进的路径,使人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得以最有效的打造,形成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这完全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哲学原理,同时也能使人的兴趣在市场中得以实现,得以创造社会价值,得以获益,更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五、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东风开发人力资源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国务院制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伟战略其实质还是旨在尽最大限度开发人力资源,以此来推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此来推动“强国梦”的实现。为实现这个伟大战略,国务院出台了大量的实施性文件,诸如《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等,给開发人力资源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人才的教育培养指明了方向。目前,全国大量开拓“创业人才孵化基地”而且是以“互联网”+的姿态高调推进,使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具有市场内涵,更具有灵活性,更有利于实现个人爱好,兴趣与就业的有机融合,更能体现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各种状况信息,更能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性,更能加快科技生产力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发力”速度,更能把握就业者的各种选择方向。国家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使市场经济趋于协调健康发展、解决市场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战略举措,使市场经济更加科学合理化发展。所以人力资源的开发模式一定要做出适应性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与市场经济相融合,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对现行的基础教育状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研究如何减少基础教育非学以致用的内容,增加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容;如何使基础教育与市场经济最大限度相融合,相辅相承。另一方面要调整高校教育的办学体制,使所培养的每一类人才最大限度地人尽其才。形成强大的继续教育体系,使人才的应用与培养循环进行,要在全社会形成“学用”合一的先进理念,调动从业人员的创新创造性,改变他们的“学习观、生活观、就业观、价值观”,使他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华民族强大的战略征程上大放异彩。
六、结语
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使我国的经济运行模式必须重新调整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要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是关键。有效地开发利用好人力资源,补上短板,科学整合,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威猛势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海青.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科学化的主要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5).
[2] 于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途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26).
[3] 张萍.浅谈人力资源经济的应用和发展[J].现代商业,2013(17).
[4] 任瑞霞.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4.9.255-2.
[5] 刘卫宇.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
【作者简介】
张贺林(1980.2-)男,陕西佳县人,中级经济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人力经济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