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看韩寒电影的艺术特色

2018-01-02王志刚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韩寒艺术特色电影

王志刚

内容摘要:韩寒的两部电影,《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拍摄风格可以说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从语言风格方面沿袭韩寒文学作品的幽默、调侃、反讽等特色,各种段子构成了电影的笑点,充分展示电影的解构性特色。

关键词:《后会无期》 《乘风破浪》 韩寒 电影 艺术特色

韩寒拍了两部电影,《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前者票房超过6.5亿,后者票房超过了10亿,从商业运营角度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两部电影在影视界也都产生很大影响,毕竟近几年来刚跨足影视界就能获得巨大成功的新锐电影导演并不多,从这个角度说,市场又多了一个分蛋糕的人。从电影艺术角度来说,两部电影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后会无期》的一战成名,令人们认识到了韩寒的威力。少年旅行的成长故事、风格强烈的情感独白,丝丝入扣的伤感片段,还有那一众青年演员,共同汇成一幅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壮丽画卷。说来,韩寒在演员的选择上还是具有很独到的见解,冯绍峰、陈柏霖、钟汉良、王珞丹、袁泉、陈乔恩等人,似乎并不是大众眼里的最佳人选,演员之间的合作也不多,出演的都是自己陌生的角色,但在韩寒的整合下却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化学反应。

蛰伏两年,在各种揣测和期待声中,2016年10月11日,韩寒在微博公布了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正在拍摄中,并附上部分幕后主创的照片,并从10月19日开始,每隔一到两天在微博上公布一位演员的名单,邓超、董子健、李荣浩、赵丽颖、金士杰、叫兽易小星、彭于晏等。《乘风破浪》的故事围绕着赛车手阿浪而展开,阿浪在与父亲格格不入的情况下,因意外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冒险之旅。

就在业内对2016年大陆票房有点担心之际,《乘风破浪》似乎是考验内地市场的一块试金石,这部偏文艺的家庭伦理片不负众望,夺下贺岁档票房之首,也给2017年的票房带来一点希望。韩寒成功地从文学领域迈向了商业电影领域,而且是以一种大众并不不太看好的偏文艺片的形态实现的,从这点上讲,韩寒团队对市场的把控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两部电影拍摄风格可以说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从语言风格方面沿袭韩寒文学作品的幽默、调侃、反讽等特色,各种段子构成了电影的笑点,充分展示电影的解构性特色。《后会无期》中的《东极岛岛歌》就很能传递这种黑色幽默的精髓:东极岛啊 你人杰又地灵/太平洋的风儿最先吹到你/东极岛 东极岛/大陆最东的岛屿/海浪都来亲吻你/鱼儿都来拥抱你/东极岛 你是人间的仙境/太平洋的阳光它最先照耀这里/东极岛 东极岛/我们不会离开你/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灵/东极岛啊 东极岛啊/除了这里/我们哪儿都不想去。在这种自我陶醉式的歌颂中,混进去“死是你的小精灵”这种奇怪的东西,本来已经够好笑了。如果我们再看到歌词中,那种伟光正的坚定感被现实“啪啪”地打脸,我们会更加乐得合不拢嘴:最后那句“我们哪儿都不想去”,铿锵昂扬,饱满充沛,但正是伴随着这种句子,居民们背井离乡,将这座岛抛在脑后……韩寒在解构所謂“意义”,他告诉我们高尚的叙事都是骗人的。我们频频点头,同时更将自己认同为勘破世情的一份子。

两部电影都有韩寒文学作品那种痞性、无厘头、不好好说话等解构性特征。《后会无期》对于友情、爱情、理想等方面进行了无尽的戏谑,刚出发就丢了一个朋友,旅馆里面遇到仙人跳的爱情,联系多年笔友突然变成了同父异母的姐姐,途中好心搭乘的一位驴友骗走汽车,无不是对当前社会存在诸种现象的辛辣讽刺。片中的几个主角,都是“被剩下的人”,也是蛮拼的……但他们都没能拼到最后,一个接一个地,他们麻木掉了。关于这个过程,冯绍峰和陈柏霖在片中已然客串心理学老师,用改装版的温水煮青蛙实验,温柔而有节操地向我们展现了完美的隐喻。这个过程,对青蛙而言,可称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对人而言,痛感也差不多。只不过我们发明了一种办法,用来应付这份痛苦,这种办法就是吐槽。在电影中,理想被消解了,爱情被消解了,友谊被消解了,信仰被消解了。任何有可能让我们感到痛的东西,我们都不遗余力地嘲笑,坚决不承认它们的存在和价值。正如过去在网上流传的一组比喻:XX就好像内裤,你要有,但是你不能到处亮给人看。

《乘风破浪》类似的情节也充斥整个影片,千方百计寻找到的母亲原来是夜总会妈咪,小镇的黑社会帮派也就那么几个小角色,仗义的六一各种弱智行为,笑料之外,黑色幽默的笑中带泪的喜剧效果颇让人深思。

如果去寻找两部电影的主题,并不那么鲜明,韩寒讲故事的方式也不像一般非要结局的结局,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安排的结果,因为故事要有结局,所以不得不另外加上画外音、画外画的方式,似乎是不情愿地交代出结果。作为公路片的《后会无期》,旅程的终点也可以作为结尾,但江老师偏偏看似永无出头的样子因为一篇游记红了半边天,电视剧热播也成就了那个舟山的小岛。韩寒小说的长处,不是情节构思,而是语言明快和抖包袱。所以韩寒非常聪明地选择了公路片。公路片就是这样,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其中的人,来了又走。它对情节构思的要求低,但是对情绪酝酿的要求高。《后悔无期》的情节具有散文的特征,但是对情绪的调动,还是挺成功的。《后会无期》传递给观众的,就是那种居无定所、无处着落,努力前行却不知道目的地何在的感觉。有几次,韩寒尝试把这种居无定所,不知所终的感觉和都市年轻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城市青年有共鸣。比如周沫当群众演员的那段,在片场关于小地方和大都市优劣的讨论(好像大都市真有大前途似的,其实是想勾起都市青年对自己生活的迷茫),还有反复出现的浩汉、江河关于前途和事业的讨论。总之虽然电影好多次让人大笑,但看完之后,总有些莫名的惆怅。这大概就是公路片的感觉了。

《乘风破浪》看似父子都安然无恙的结局也能让观众满意,导演偏偏在画外剪辑里面意外透露出他的妈妈是上夜班的夜总会妈咪。

两部电影在主题方面还是有传承的。《后会无期》中马浩汉是个充满理想主义的人物,即使离开了家乡东极岛,他也是抱着去探索世界的目的,不远几千公里要送好友江老师去支教报到。但一路上种种遭遇让他有所动摇,尤其是通信十几年的刘莺莺这个笔友,突然向他爆出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一直以为死在出海打鱼途中的父亲,这些年一直活着,居然在外地另养了一家人,而笔友刘莺莺就是那个同父异母的姐姐。马浩汉没有对朋友谈及自己的身世,可以想象,霎那间他的世界已经坍塌。笔友,是八十年代文学热催生的一个现象,可不是今天敲敲键盘就能结交网友那么容易。当然,能有一个异性笔友,对于一个懵懂少年来说,在那种极度缺乏生活色彩的年代,多少是一种暧昧、温暖、颇能让人联想的生活。但瞬间,连同他对父亲原有崇拜的感情都一下子消失了,打击可谓沉重。endprint

关于影视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塑造,中国影视文学里面一直比较矛盾,但大部分都是正面的较多,负面较少,这也源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对长辈莫讳如深的模糊崇拜文化有关。但韩寒一出现就是一种反叛的姿态,他所反对的是秩序化的传统,要冲破种种挡住自由的大门。秩序和傳统以及权力基本是父权社会的代表,韩寒在现实面前左冲右突,必然要在文艺作品里面以一个比较含蓄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来。于是就有了《后会无期》之中马浩汉的父亲,有了《乘风破浪》里面徐太浪的父亲。

《后会无期》里面马浩汉的父亲并未出现过,但我们通过马浩汉的描述,以及马浩汉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感知他的父亲是一个极端自私,通过制造假死亡逃避家庭责任、在外养育另外一个家庭的人。责任和权利是对等的,但专制社会只讲统治阶层的绝对权力,其合法性是不容置疑的。责任不过是一种说辞或者是统治阶层的遮羞布,对待子民只有无休止地盘剥和压榨。所以在《后会无期》里面韩寒连马浩汉父亲一个镜头都没有给过,只是旁述就已经将这个父亲所代表的父性社会进行了阉割。在这样的传统父性社会中到处都是支离破碎的事物,每个人都是只有通过自我救赎才能脱离困境。

《乘风破浪》里面赛车手阿浪在成功的瞬间,是想让自己的奖杯向父亲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如果说父亲是一本书,那么这是一本难懂的书,邓超饰演的太浪,是一个太浪太叛逆的人,而他的父亲(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是一个在他看来沉闷刻板的一个人,总是不允许他做这个,不允许他做那个,只想他有一份简简单单、稳定安全的工作谋生就好。但是太浪的梦想却是当一名赛车手,而这个梦想在徐正太看来,是一个危险而又不正经的工作。太浪在拿到赛车总冠军的时候,对父亲说感谢他一直以来的不支持,不理解,而拿到了年度总冠军,证明了他父亲是错的。证明了自己的太浪,不可一世的带着父亲飙车,似乎要把过去对父亲的一切不爽,都用飙车发泄出来,当父亲对太浪说慢点、慢点的时候,太浪不仅没有减速,反而开得更快了。可惜,在赛后得意忘形和父亲驾驶赛车途中遭遇车祸,让他穿越到过去和阿正(年轻时候的父亲)共同打拼天下。这是徐太浪潜意识中一直试图改变的历史,因为在他的描述中,正因为父亲的不合格,年轻时候入狱,才让母亲在生下自己不久离世。也因此,徐太浪有机会去改变历史,因为他的点拨才让马化腾坚定地从事了即时性的通讯设计,从而有了腾讯。他也想要通过自己的设计,让父亲不走弯路,让母亲不那么早离世。在这里,仍然是解构性占了上风,让我们看到小镇一个帮派的内部构成充满了无聊的笑料,也对人物命运的不可确定性做了思考。他了解了过去,也和父亲一样打打杀杀。其实,韩寒在这部电影中试图缓解对父亲的误解,想要回到过去通过一己之力做些改变,结果仍然是失败的。可他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亲,从前横亘在父子之间的鸿沟得以弥补。但另一个方面,他奉若圣母般的母亲形象,最后却意外坍塌了:母亲是夜总会的妈咪,但他也抱着母亲的大腿喊妈咪。

父母皆祸害,是一个成长小组。在小组中,充斥着各种对父母的吐槽。其实,世界的意义就是这样不断的建构和解构过程中完成的,就像今天这篇文章这些东西也不过是笔者一己之见,如果限制了别人的观后感,笔者也是一个专制主义者了。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韩寒艺术特色电影
韩寒作品经典语句
没出生时,就叫韩寒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The Fall of 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