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2018-01-02李东蕊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摘要:中等师范学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学前幼儿教师的主阵地,毕业生大部分要从学校走向走向教师的工作岗位,必须培养他们孝亲尊师、团结互助、宽容友善、无私奉献的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独具魅力,本文以博州中等师范学校为例,寻找德育教育的新突破口。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品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11-01

中等师范学校的老师有这样一种感受:现在的孩子在家不服父母管教,在校不听老师劝导,特别是思想品德状况令人担忧。这些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孩子对父母没有一颗孝敬和感恩心,对长辈没有恭敬心,做事情没有行为标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德育教育联系起来构建有效的德育体系?是我们每一个中等师范学校工作者亟待探索的课题。为此,笔者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博州中等师范学校为例,如何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方面做一些探索尝试。

1.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开展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有为、天人协调。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里讲到:应当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2.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开展德育教育的具体举措

2.1 激发善念,点滴做起。開展"每日一善"活动,即倡导教职工每人每天捐款两毛钱,学生每天捐一毛钱,多者不限。通过长期开展,激发每个人的善念,通过每天捐款的行为暗示自己每一天都要做好事,做善事,做一个好人。要求教职工写感恩日志,记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互帮互助故事,并通过分享交流,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开展各类善举活动,奉献爱心,每学期去孤儿院、敬老院和帮扶村队(社区),开展访贫问苦,献爱心活动,让爱心在积德行善的点滴小事中得以传递,让"成为他人的需要,成为更多人的需要"逐步成为每一位师生的人生理念。

2.2 持之以恒,身体力行。在学校开展孝亲尊师的文化教育,以《弟子规》的学习和落实为抓手,从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孝敬心、对师长的恭敬心为切入点,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孝亲尊师"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学习推广《弟子规》的实施方案,可以从 "一看,二听,三唱,四读,五解、六说、七写、八行,"等八个方面抓起。"一看"就是看优秀传统文化视频、看专题片。"二听"就是听音乐,听美文。 "三唱"就是每天早读之后唱感恩歌曲。"四读"就是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上以《弟子规》为主教材,通过教师领读的方式,学生诵读《弟子规》。"五解":就是利用教师教研活动时间,对《弟子规》进行分段讲解。"六说":就是各班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分享活动。"七写"要求全体学生每天写感恩日志,时时处处心存感恩。"八行"就是全校师生处处践行《弟子规》,校园师生见面,学生向教师行礼;各班级组织"我和父母之间的故事-说出你的爱"征文活动;开展孝亲敬老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2.3 树立典型,丰富载体。可以利用母亲节、端午节、冬至、中秋等传统文化节日开展活动,如在母亲节开展"我给母亲的一封信"活动,在端午节开展集体包粽子活动、在中秋节开展"我陪爸爸妈妈赏明月"活动等,也可以开展学习"歌声洋溢和谐校园"每学期一首歌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教职工大会时间,学唱感恩歌曲,举行感恩歌曲比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经典音乐的育人功效。

3.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行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1 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看待传统文化。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很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说到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觉得很骄傲。但是真正学习和传承的时候又对传统文化大加批评,简单的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迷信思想。

3.2 部分教师可能对学生急于求成。只把成绩作为学生进步与否的衡量标准,看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进步,不能理性地尊重育人的客观规律。传统文化不是灵丹妙药,学生的习惯不是做一次或几次就能形成的,必须尊重这些客观规律,拿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等待学生的成长。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探索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和模式加以传承和弘扬,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成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静 《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作者简介:

李东蕊(1981-)女,汉族,新疆精河县人,大学本科。现任博州广播电视大学组织人士处副主任,职称为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