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购物中心空间设计在航站楼商业设计中应用的思考

2018-01-02宋雨洁

商场现代化 2017年23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购物中心

宋雨洁

摘 要: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互联网的迅速成长革新了企业管理模式与人们生活方式,快节奏的社会模式、碎片化的时间消费观念走入人们的生活,逐渐影响并转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诉求,并促进了航站楼的商业进步。本文在基于航空旅客流程的设计中,借鉴购物中心的设计理念,将其构架于航站楼商业规划中,最大程度的提高航站樓商业空间利用率,打造购物中心的商业质感,提高非航业务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购物中心;航站楼商业;空间设计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航空性经营活动收入的增加,国内大型机场集团逐渐意识到非航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追赶并可能超越航空主业带来的经济收入。因此,越来越多的机场集团在新建/改扩建机场中考虑增加候机设施中的商业面积、系统性的规划商业布局,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航空产业需要。

一、购物中心空间设计

1.购物中心的含义

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是根据周边商业地产规划情况以及城市、周边居民的消费需求,以满足人们商业购物活动为基本,提供商务办公、美食餐饮、休闲娱乐、酒店居住、艺术展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商业性建筑体。

2.购物中心的商业动线

按照人流动线我们把购物中心商业动线分为:线形、网络型、环形、放射型、哑铃型、回字型。目前,我们新建的购物中心基本都以弧形动线为主,商铺围绕主力店排布,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庭设计,巧妙的采用自然光,引导购物者视线向上,减少心理感受距离。好的商业动线能够有效增强商铺可见性、可达性且具有明显的记忆点。在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良好的商业地产动线设计,清晰的引导标识,能够为游客提供一整套可辨、清晰的脉络,可以让顾客在商业体内部停留时间更久,在购物过程中尽可能经过更多的有效区域,避免出现过多的商业死角。

3.购物中心的设计特点

(1)灵活的商业设计空间

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为人们带来心理需求与消费模式的变化,现代购物中心空间设计更加注重挖掘人们内在的心灵诉求与情感共鸣,更加突出空间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空间设计的色彩、尺寸、材质更加适应顾客的消费需求和心理状态,加之完善的服务功能,营造出的舒适优雅的环境,给人们传达出更契合人心的感观感受,从而引导人们乐意并且愿意为此产业消费意愿。

(2)融合更多的新鲜元素

从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本质出发,同时增加购物中心的吸引力,现代购物中心融入了更多艺术、生态和科技等元素,将文化、绿色、科技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合理而有序的融入建筑空间,创造出自然、舒适、怡人的商业效果,丰富商业空间的多样性,增添购物中心的艺术质感和先进的体验性。

(3)便捷立体的交通设计

便捷的交通流线就似其良性运动的血脉,立体化的交通组织,看似复杂凌乱的扶梯设计实际打通了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人流动线,能够使消费者迅速且方便地抵达消费目的地,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实现了空间组织的无阻碍延续。

二、航站楼的功能与设计

1.航站楼的功能

航站楼又称候机楼,是机场设施的重要组织部分,如果说机坪是为飞机起飞、降落、停放服务的话,那么航站楼就是为旅客办理登机/降落前相关手续而服务的。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办理值机、行李处理、安全检查、旅客服务、商业休闲、候机休息、商务办公等。

2.航站楼的设计

无论何种航站楼的设计都是依据旅客流程与行李处理流程为主线,在满足航站楼旅客能够安全顺利登机/降落的基本条件下,拓展延伸酒店、贵宾、商业、娱乐、休闲等其他服务。国外知名的大型机场早已大力发展广告与商业等非航产业,在航站楼内部设置大型购物中心、酒店住宿及商务办公区域,将购物中心设计理念构架于机场航站楼商业设计中,有效且巧妙与航空旅客流程衔接。而国内大型机场近几年才认识到非航产业(广告、商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开始逐步拓展商业面积,合理规划商业布局。

三、购物中心空间设计在航站楼设计中的应用

将购物中心的空间设计理念嫁接于航站楼商业空间设计上,在满足航空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提供零售、餐饮、休闲娱乐、人文艺术展览等多元化的设施,丰富航站楼的趣味性,从而增加机场的非航产业收入。

1.基于旅客流程的商业设计

航站楼的商业布局与购物中心不同,不仅平面空间跨度大,涵盖的服务功能繁多,且旅客流线复杂,商业空间设计更要基于旅客值机、安全检查、候机等待、中转停留而进行设置,包括旅客动线与机场运行相结合;旅客停留时间长短的考量;旅客视觉和空间布局相结合;黄金区域(人流密集区域)价值分析;商业种类与不同区域的旅客动线相结合等。

2.基于需求面积的商业设计

航站楼本身集多种类型的服务功能于一体,是人流汇集的聚合点,因此在设计时平面空间跨度比较大。对其进行商业体量测算时,应基于片区的整体考虑及航空旅客、接送机人群、周边人群的需求因素,综合分析考量,不宜开发平面空间过大、商业层数过多的商业面积。还应与周边旅游资源、会展及商务资源形成片区闭环,统一对外进行吸引,提高整体航站区域的商业辐射效应,增加空港机场商业辨识度。

3.基于功能需求的商业设计

按照航站楼的功能和旅客办理乘机的时间节点划分,安检之前的陆侧区域客流量最大,客群停留时间也较长,此时除了出行的旅客外,还有接送机人员,不仅有国内旅客还包括国际旅客,消费者构成主要为旅客、居民和商务人士,他们对零售、餐饮、休闲娱乐都有较大需求。而安检之后的空侧区域主要有机场工作人员和乘机旅客,此时客流量和和客群停留时间都在中等水平,消费人群主要为旅客,对零售、餐饮、服务都有一定的需求。空侧转机区域的客流量最小,但停留时间最长,消费人群主要为旅客,因为停留时间较长,除了对零售、餐饮、服务的需求外,对休闲娱乐也有一定需求。交通换乘区域也有中等水平的客流量,但停留时间最短,该区域消费者主要为旅客、居民和商务人士,因为停留时间短,因此对快餐和服务有一定的需求。

4.基于旅客特征的商业设计

机场商业主要由航站楼商业和交通换乘中心商业组成。从客群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国内/国际旅客、片区办公/居民和城市居民三类;从消费态度分类,可以分为高收入人群和价格敏感性人群两类。能够在机场消费的人群主要有:商务人士、乘机人员、机场员工以及周边居民,这些消费者呈现出时间性、多样性、创新性、体验性的特征。

航站楼陆侧主要涉及客群包括旅客、片区工作/居住人群和城市居住客群。该区域的商业布局定位为多元化业态,满足旅客餐饮和配套服务商业的基础上,增加体验、创新、特色业态,增加对居住人口的辐射力度。

航站楼空侧主要涉及人群就是旅客。该区域商业布局应以餐饮及配套服务为主,也需要更多的多元化业态。

交通换乘中心主要涉及客群有:交通换乘客群、周边生活人员、酒店及商务客群、临空区从业人员。这个区域的商业布局应以便利配套和快速通过商业为主。

5.基于消费习惯的商业设计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国内机场的航空旅客乘机主要以25岁-50岁年龄段为主,从消费客群来看,以商务和旅游客群为主,70、80后旅客以高端性居多,80、90后已成为未来旅游的主力消费客群,占比已经超过50%,该人群更加强调文化旅游的体验性与参与感,更加习惯于互联网消费,不再局限于传统旅游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集散式商业,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依托航空产业社群聚合平台的作用,抓住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这两个趋势,使机场由单一化走向复合化发展道路成为关键。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枪击案震惊丹麦
商业综合体中的儿童娱乐空间设计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61%的购物中心计划三年内实行会员计划
刘鑫、叶满波、刘颖空间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