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卧底”副局长后的思考
2018-01-02马宇彤
马宇彤
面对骗人的健康讲座,“卧底”副局长郝如翔并未止步于开会布置后坐等喜报,而是直接深入违法现场,这样的有胆有识与敢作敢为,给所有的执法监管者立起来一根看得懂、学得会的标杆。
近日,53岁的山西省朔州市工商局副局长郝如翔因“卧底”针对近千中老年人的健康讲座骗局,一举端掉推销团伙而成为“网红”,“卧底”视频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一年“卧底”保健品骗局近十次,成功端掉涉案团伙近10个。如此“卧底”经历和不俗战绩,赢得了网友的由衷点赞,只是走红之后的郝如翔感慨自己的“卧底生涯”行将结束,“只能让局里其他有白头发的同事去了。”
健康讲座骗局属社会顽症之一,已存在多年,郝如翔和同事总结出了讲座者的“四张牌”套路:礼品牌、感情牌、专家牌和团队牌。具体而言,是先用小礼品与老人套近乎,对其嘘寒问暖取得信任,营销者大多伪装成医学养生专家,极尽忽悠之能事,结果许多老人家被成功洗脑后,不顾子女的强烈反对,不惜以毕生积蓄换回假冒伪劣的所谓养生保健品。
在工商系统工作已近30年的郝如翔深知这些讲座骗局涉嫌无证无照经营、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多种违法犯罪行为,但苦于查处起来一则骗子狡猾,二则证据难找,三则被骗老人经过洗脑大多不予配合,无奈之下,他才想出这个“卧底”的办法,打扮得像一个寻常老者,只身潜入讲座现场,取得第一手证据,然后带领执法人员打掉这些保健品推销团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监管良心”。
朔州这个小城,2016年全市60岁以上老人近24万,占人口总数的13.5%。看到“那么多老人上当受骗”,心生的惭愧让郝如翔涌出了履职的压力和动力。 “卧底”时,他混在老人中间,听着那些让他觉得“不科学”的话,偷偷保存证据。等换上制服,他会跳上台抢过话筒,给台下的老人讲法律讲科学。“在这个舆论战场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是郝如翔的境界与担当。
身为领导干部,面对骗人的健康講座,郝如翔并未止步于开会布置后坐等喜报,而是直接深入违法现场,这样的有胆有识与敢作敢为,给所有的执法监管者立起来一根看得懂、学得会的标杆。与此同时,关注了他的创新之举后,也能引发一些思考。
一是因为做贼心虚,那些诸如传销、加工病死猪肉和地沟油等侵害公众合法权益的黑心行为,肯定要隐蔽而行,时刻与监管者大玩猫鼠游戏,因此,常规手段和正常时段很难发现、固定证据,而“卧底”作为与时俱进的一种新兴和有效措施,还需在合法性、规范性以及对“卧底者”施以必要保护等方面进行统筹和细化设计。
二是郝如翔在组织真正的专家为被骗老人宣讲科学知识时说“难得他们(指骗子)替我们把这么多老人聚到一个地方,这么好的机会正好让我们来给老人们讲讲,让他们别再受骗。” 这样的感叹实在应该令诸多部门反思,是实惠、服务还是情感形成的洼地引走了老年人这条“可观的河流”?
三是郝如翔在街上转悠,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那些能容纳足够多人的场所如果门口突然停满了自行车,多半就是有情况。这样的规律不经过用脚丈量和用脑思量是无法总结出来的,而郝如翔的“转悠”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交通官员如果没挤过公交车,环保官员如果没见过污水河,住建官员如果没进过廉租房,卫生官员如果没挂过专家号,教育官员如果没访过补习班,那么,很多决策就难免隔靴搔痒,无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