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2018-01-02祁伟,杨萍
祁 伟,杨 萍
(1.临夏市民族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2.临夏市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祁 伟1,杨 萍2*
(1.临夏市民族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2.临夏市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目的 探索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开展中医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 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得分、健康认知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症状得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2、4周后,对照组症状得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对照组复发率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 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医的很多观念与健康教育相同,特别是“治未病”理念,与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谋而合。中医主张的调节膳食、顺应时节、固本培元都值得健康教育借鉴[1]。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因胃肠道功能失调而导致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自发疼痛或者其他腹部不适,通常伴有排便习惯以及性状改变。IBS的病因还没有定论,目前认为胃肠道动力和消化系统感觉异常可能是IBS的病理生理基础,而患者的饮食习惯、免疫状态、身体状况、肠道菌群等发生改变都有可能导致胃肠道动力和消化系统功能改变,进而出现相关症状[2,3]。临床上,我们发现多数患者对作息、饮食、心理等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治疗依从性不高,忽视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而导致IBS疗效欠佳。我们结合学科特色,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诊断为IBS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42例中,腹痛腹泻主导型92例、便秘主导型38例、便秘腹泻交替型12例;男38例,女104例。观察组71例,女53例,男18例;对照组71例,女51例,男20例。两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疾病分型及程度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实行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常规医嘱。观察组在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进行中医健康教育,主要以树立中医养生理念为主。具体如下:(1)建立中医健康教育微信群,便于及时回访;(2)将IBS基础知识、各型特点、便秘及腹泻治疗的注意事项、饮食调配、作息调整等内容制成健康教育知识小册子,便于患者阅读;(3)在患者初诊时,记录其体质情况、膳食起居、运动习惯、性格类型等信息;(4)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发送信息,对患者膳食和生活习惯进行监督;(5)召开患者座谈会,患者之间互相交流,介绍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学习IBS相关知识,加强认识;(6)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采取沟通、倾听、鼓励、安慰、暗示等手段,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态;(7)指导患者根据个人情况,对膳食营养、生活起居、运动等进行调整,指导患者对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等穴位进行点揉[3,4],初次点揉时由医务人员进行指导。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IBS依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腹痛、黏液便、排便不尽、腹胀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症状4个层次,记3、2、1、0分。
1.4 健康防护认知调查
随访4周时,调查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合理膳食、中医养生(含穴位点揉)的认知情况,由经治医生进行评价。
1.5 复发率调查
调查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如病情较治疗4周时症状加重,即判定为复发。
1.6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症状得分(计量资料),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检验,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组内差异。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检验均取双侧检验结果,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症状得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1周6.41±2.42 5.86±2.18 1.422 0.157对照组观察组例数71 71 t值P值治疗前9.24±1.72 8.97±1.71 0.931 0.354治疗2周4.43±2.01 3.30±1.69 3.662 0.000治疗4周2.75±1.85 2.20±1.84 2.626 0.010
由表1可知,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相邻时间段组内症状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两组均有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明显。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周的症状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及治疗4周的症状得分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
2.2 两组中医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保健知识认知情况比较(n)
由表2可知,观察组对疾病基础知识、膳食运动知识与中医养生(含穴位点揉)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见表3)
由表3可知,3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较观察组高(χ2=7.016,P<0.05)。
3 讨论
表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据统计,欧美国家IBS发病率为8%~23%,而亚非国家为10%[5],虽然各国发病率差异较大,但仍可看出IBS发病率之高。IBS确切病因不明,但普遍认为肠道动力和消化系统功能异常等是其病理生理基础。中医将IBS归为“泄泻、腹痛、郁症、便秘”。关于IBS的研究和假说较多,然而目前尚未有假说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全面的解释,因而对其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重难点之一。对于IBS临床尚无确切疗法,通常使用药物行解痉镇痛、止泻的对症治疗,而调整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心理对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6]。临床治疗只能短时间内影响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因而短期内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长期效果欠佳。中医从整体治疗疾病,而中医健康教育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膳食、活动、健康认知、心理状态等[7],全面调节患者身体,促进其康复。
3.1 中医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
IBS常规治疗为西药、中成药对症治疗结合中医针灸,疗程为4周。调查中,治疗1周时,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异;但在治疗2周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更低,我们认为中医健康教育可在疗程内就展现效果。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体质指导其合理膳食与运动以加强针灸的“泄、补”作用及药物的作用。另外,健康教育中的情志维护,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信心,对治疗起到促进作用,这与徐成芬等的研究相符[8~10]。
3.2 中医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健康认知水平
与其他研究不同,我们的患者疗程结束后仍能定期接受医务人员的监督,有问题时通过微信等及时提问。利用微信沟通,病友间互相鼓励、交流经验,对于患者建立信心、消除焦虑和紧张大有裨益。中医健康教育要求患者顺应时节,遵循谷道宜常提、津宜常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肢宜常摇等养生“十六宜”要求,并对治疗IBS常用的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点揉。调查发现,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多能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和养生,使生理状态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3.3 不足之处
中医健康教育耗时较多,对医务人员要求较高,医务人员既要管理微信群,又要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并对每名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行维护,工作量较大。因此,建立一个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的团队非常重要。
4 结论
根据学科特色及患者情况开展中医健康教育,一方面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症状,另一方面提高患者的健康防护认知,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应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以推广。
[1]张玲.中医健康教育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4(4):63-65.
[2]吕飒美.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亚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J].医学综述,2015(9):1695-1696.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5):587-590.
[4]陈恋,梁永林.针灸治疗泄泻用穴规律文献分析[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76-81.
[5]李晓青.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8):734-739.
[6]林军.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213.
[7]孔梅枝.“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冠心病病人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11,43-44.
[8]徐成芬.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情志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0):334.
[9]石晓华,时英菊.中医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327-328.
[10]赵桂芝.中医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探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5(3):163-164.
R212
A
1671-1246(2018)01-0154-03
(*通讯作者: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