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市防洪工程规划方案探讨

2018-01-02刘洁辛英华权莹莹

海河水利 2017年6期
关键词:城市防洪雨污滨州市

刘洁,辛英华,权莹莹

(1.山东省滨州恒信造价咨询公司,山东滨州256600;2.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3.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溉管理局,山东滨州256600)

滨州市防洪工程规划方案探讨

刘洁1,辛英华2,权莹莹3

(1.山东省滨州恒信造价咨询公司,山东滨州256600;2.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3.滨州市簸箕李引黄灌溉管理局,山东滨州256600)

滨州市城市防洪工程主要通过县域内的河系防洪体系以及城区排涝泵站和自然排水解决。分别介绍了滨州市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区、博兴县和邹平县城区防洪规划,包括防洪建设内容和工程量。

滨州;防洪工程;规划

滨州市地处山东半岛、徒骇马颊河水系诸河及黄河下游地区,城市防洪主要依靠河系防洪体系,城市涝水主要依靠排涝泵站和自然排水解决。

根据有关防洪标准、城市防洪规划规范以及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布局要求,滨州市构建以河道整治、排涝泵站和非工程措施相配套的防洪体系;完善城区排水管网系统,维修新建配套排水设施,为城区降水提供出路。本次规划内容涉及滨州市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和邹平县城区防洪,主要通过县域内的河系防洪体系以及城区排涝泵站和自然排水解决。其主要内容包括整治城区防洪排涝河道,新建排水泵站11座,配套建筑物274座,铺设管网187.2 km。

1 防汛存在问题

近年来,受自然条件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滨州市旱涝灾害呈现突发、频发、重发态势。全市于2011—2013年先后发生马颊河流域、德惠新河流域重大涝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5.51亿元。严重的涝灾凸显出滨州市防洪工程体系的薄弱性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脆弱性。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趋势进一步推进,暴雨引发洪水的可能性和洪灾损失大幅度提高,洪水对城市区域内威胁更加严重。目前,全市仍有超过80 km的河段、100 km的海岸无堤防保护,已治河段不足50%,已建海堤达标率低于30%;滨州市防洪标准低,防洪工程不配套,排涝动力严重不足,沟河淤积严重,排水管网标准低,雨污混流,防洪能力还很低,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

2 防洪工程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2.1 规划原则

确保重点,抓住问题导向,统筹规划;防汛和抗旱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遵循洪涝规律,分区设防,分步实施;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充分考虑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防洪规划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挂钩;建管并重。

2.2 规划目标

通过防洪工程建设,使滨州市规划区内的防洪排涝河道和小(2)型以上水库的防洪工程能够达到其各自的防洪标准及治涝标准。

3 防洪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3.1 规划分区及标准

(1)滨州市中心城区。滨州市中心城区排水体系由城区雨污合流制排水体系和排水河道组成。其中,东区主要排涝河道有秦台河和朝阳河,最终汇入潮河;新区排水河道主要有新立河、西沙河,最终汇入潮河。排水河道多年未经治理,垃圾、淤泥阻塞严重。东区现状排水体制除老城区为雨污合流制外,其余均为雨污分流制;建有排水泵站4座,铺设排水管、沟总长约178.9 km,其中新区铺设雨、污水管道28.2 km,基本满足排水要求。老城区现状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系统,管道坡度小,造成旱季管内流速低、淤积严重,使排水不畅。目前,城市防洪标准不足20 a一遇,排涝标准不足5 a一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1994),规划防洪标准定为100 a一遇,排涝标准定为5 a一遇。

(2)惠民县。惠民县城区主要排水河道为老护城河和沙河,建有63.55 km的雨污管网、1 067个污水检查井及1 000余个雨水口,基本满足排水要求;南门桥、北门桥、东门桥、西门桥各有泄洪闸1座。经多年运行,城区防洪标准不足20 a一遇,排涝标准不足5 a一遇,内涝严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1994),规划防洪标准定为50 a一遇,排涝标准定为5 a一遇。

(3)阳信县。阳信县城区排水体系由城区雨污合流制排水体系和排水河道幸福河、白杨河、勾盘河组成,排水由白杨河、勾盘河入秦口河、幸福河再入德惠新河;排水建筑物标准低,防洪标准不足20 a一遇,排涝标准不足5 a一遇,内涝严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1994),规划防洪标准定为50 a一遇,排涝标准定为5 a一遇。

(4)无棣县。无棣县城区排水体系由城区雨污合流制排水体系和排水河道幸福河、清波河、小米河、白杨支沟组成,其中清波河、小米河入秦口河,幸福河入德惠新河,排水河道多年未治理;建有排水管网211 km、雨水管网92 km、闸门18座、泵站3座,老城区管网未进行雨污分流,新区地势东低西高,而雨水管道水流方向自东向西,设计不合理。目前,城区防洪标准不足20 a一遇,排涝标准不足5 a一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1994),规划防洪标准定为50 a一遇,排涝标准定为5 a一遇。

(5)沾化区。沾化区城区排水体系由城区雨污合流制排水体系和排水河道徒骇河、江河、潮河、胡营河组成。目前,城区防洪标准不足20 a一遇,排涝标准不足5 a一遇,内涝严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1994),规划防洪标准定为50 a一遇,排涝标准定为5 a一遇。

(6)博兴县。博兴县城区排水体系由城区雨污合流管网和排水河道支脉河、胜利河、丰收沟、城西排水沟和三号支沟组成。目前,城区现状排水体系不完善,排水不畅,防洪标准不足20 a一遇,排涝标准不足5 a一遇,短时大雨时极易被水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1994),规划防洪标准定为50 a一遇,排涝标准定为5 a一遇。

(7)邹平县。邹平县城区排水河道主要有黛溪河、新月河、六六河,排水由黛溪河、六六河入杏花河、新月河入孝妇河,最终入小清河。由于城南新区和开发区建设,原有河道几经改道,个别地段连接并不顺畅,沿河建筑物配套不完善,河道周边环境恶劣,现状河道堤防残缺不全、建筑物破损严重、防洪标准低;城区管网总长度仅46 km,管网建设不合理且滞后于城市建设,致使雨季常出现积水现象。目前,城区防洪标准不足20 a一遇,排涝标准不足5 a一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1994),规划防洪标准定为50 a一遇,排涝标准定为10 a一遇。

3.2 主要工程措施

(1)滨州市中心城区。规划对新立河、西沙河、朝阳河和秦台河进行治理,其中西沙河15.20 km、朝阳河10 km、新立河10.50 km、秦台河12 km,在渤海五路与北环河交会处新建排水泵站1座。

(2)惠民县。规划对老护城河7.5 km进行治理,兴建配套建筑物12座,建设雨污水提升泵站1座;对沙河城区段10 km进行治理,并对河道上幸福闸进行除险加固。

(3)阳信县。规划对白杨河和勾盘河进行治理,其中勾盘河43.092 km(全部治理完成)、白杨河7.25 km(排水涵闸12座)、幸福河3km,新建雨水管16.2 km。

(4)无棣县。规划对幸福河、小米河、清波河、白杨支沟进行治理,其中幸福河7.56 km、小米河5.42 km(建筑物10座)、清波河3.60 km(建筑物15座)、白杨支沟6.82 km(建筑物8座)。

(5)沾化区。规划对徒骇河、潮河进行治理,其中徒骇河10.04 km(建筑物10座)、潮河9.5 km(建筑物4座);在老城区富港路以北、海天大道以东建设3座污水泵(流量0.21 m3/s),铺设管网50 km。同时,对其余江河6.6 km进行治理,兴建配套建筑物5座;在新城区金海三路以南、滨河西路以东建设4座污水泵(流量0.8 m3/s),铺设管网40 km。

(6)博兴县。规划对支脉河、胜利河进行治理,其中支脉河13km(建筑物40座)、胜利河9 km(建筑物18座);对丰收沟、城西排水沟、三号支沟进行治理,其中丰收沟10 km(建筑物17座)、城西排水沟6 km(建筑物8座)、三号支沟12 km(建筑物42座);新建雨水泵站2座,其中胜利河防洪闸处雨水泵1座(流量8 m3/s)、工业八路边沟与支脉河交会处雨水泵1座(流量15 m3/s)。

(7)邹平县。规划黛溪河治理长度11.52 km,新建拦水坝17座、拦河坝7座、跌水1座、驼峰堰1处、支流河道拦水坝2座、迷宫堰2座、橡胶坝1座,重建桥梁9座,实施南黛溪湖扩容工程;新月河治理长度12.2 km,新建拦河坝1座、过路箱涵6座、橡胶坝6座、生产桥13座、公路桥5座、节制闸1座;六六河治理长度7.6 km;改造、建设管网81 km。滨州市防洪工程规划实施前后防洪标准变化对比,如图1所示。

图1 滨州市防洪工程规划实施前后防洪标准变化对比

4 思考与建议

回顾滨州市防洪工程中堤防工程和排涝工程两部分实际状况可知,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所加强,但滨州市存在排水工程与城市总体规划未能很好地衔接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为地将城市排水规划与城市防洪规划分开的情况。为此,笔者认为城市防洪工程应先于或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特别是城市新区建设应将城市防洪工程作为基础设施统一安排;结合排水工程规划,防洪规划与治涝规划相衔接;城市防洪规划确定的红线、绿线占地应纳入城市规划用地范围;新建城区局部临河低洼地区在小区详细规划中应予以抬高;城市道路规划的近堤道路应尽可能与防洪规划的堤防结合;应将城市雨水视为宝贵的淡水资源,进一步研究推广城市雨水净化、应用系统,并恰当确定排水区域,制定雨水和废污水分流措施,确保雨水的存续与后期应用。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居民对防洪的认识不断深化,水利行业也正在逐步以环境水利、资源水利取代单一的工程水利,城市防洪规划设计在满足城区排洪等基本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满足生态、景观需求。这就要求城市防洪工程规划设计者更新观念,从功能性、综合性考虑,统筹兼顾城市防洪工程和城市排水、排污建设,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1]李致远.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6):131-142.

[2]李英.关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优化措施[J].低碳世界,2016(14):67-68.

[3]乔典福.海绵城市背景下南昌市防洪排涝规划对策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6.

[4]李宁.城市防洪标准与防洪体系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89.

TV212.5+3

A

1004-7328(2017)06-0025-03

2017—08—20

刘洁(1975—),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10.3969/j.issn.1004-7328.2017.06.006

猜你喜欢

城市防洪雨污滨州市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吉林省延吉市雨污分流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理念的市政雨污分流改造对策
城中村雨污分流工程对改善环境的重要性探讨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城市防洪与排涝工程设计洪水方法探析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井冈山市新城区城市防洪规划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