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8-01-02

安徽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茶树科技成果基因组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安徽省实验室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安徽省实验室联合深圳华大基因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等相关研究团队,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相关成果以“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探究中国种茶树基因组和品质相关基因的进化机制”为题,于4月2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以上研究成果得到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茶产业振兴计划、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将进一步促进对山茶属植物的物种进化、茶叶风味物质形成机理、分子育种、茶树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等的研究,对茶文化的繁荣与传播等也具有重要意义,是组建首批安徽省实验室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世界主栽茶树分属两个变种:中国种和阿萨姆种,前者叶小,分布广泛,适制绿茶等六大茶类;后者叶大,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冬季温暖的亚热带地区,适制红茶和普洱茶。研究团队以国家级茶树品种舒茶早(中国种)为材料,用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采取杂合组装策略,获得覆盖基因组93%区域的高质量序列草图,注释出33932个高可行度的茶树基因。结果显示,中国种基因组大小为3.1Gb,重复序列含量为64%;组装的contig和scaffold N50长度高达67.07 kb和1.39 Mb。研究发现,茶树祖先种大约在8000万年前与猕猴桃物种发生分化,继而在38万年~154万年前,又分化形成中国种和阿萨姆种。

茶树中丰富的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和萜烯类等特征性化合物,赋予了茶叶独特的风味。研究发现,茶树基因组发生过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最近一次发生在3000万年~4000万年前,该事件及后续串联复制导致了与儿茶素类物质和咖啡碱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儿茶素的生物合成受到复杂的转录调控,许多与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相关的转录因子都与儿茶素含量高度相关。团队分析发现了一个参与茶氨酸合成的关键酶基因(CsTSI),并通过转录组学和转基因分析,证明CsTSI具有合成茶氨酸的酶活性。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萜烯类等物质的合成酶基因拷贝数在茶树基因组中也发生显著扩增,有助于增强茶叶的香气。这些发现首次从基因组层面系统阐述了茶叶中富含独特的风味物质之谜。

(凌岚)

一季度安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开门红”

2018年以来,安徽省科技创新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促进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为主线,积极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主要创新指标稳步增长。一季度,全省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15件,同比增长20.9%。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6%、12.1%,实现增加值增幅高于规上工业3.5个百分点。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4.3亿元,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6亿元。

二是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1号科研楼项目建设和可研审批工作加快推进,中国科技大学启动开展14个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引导性项目研究。全省首批10家安徽省实验室和10家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组建,着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预备队”、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先锋队”。淮南高新区获批全省第六个国家级高新区,芜湖市、马鞍山市继合肥市之后获批新一轮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三是重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基础研究方面,安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标志我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新型隔热防火复合气凝胶材料。技术创新方面,国盾量子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商用“量子加密手机”;中国电科38所自主设计的每秒千亿次浮点操作运算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发布,单核性能超过国际市场同类芯片性能4倍;科大讯飞推出支持中文与全球33种语言即时互译、4种方言口音识别、12种语言文字拍照翻译的讯飞翻译机2.0产品。产业创新方面,凯盛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超薄高铝盖板玻璃下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高端盖板玻璃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科办)

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

4月20日,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安徽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共同在上海召开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新闻发布会,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孙杰出席会议,并代表安徽省与苏、浙、沪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正式融入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的要求,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经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江苏省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安徽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协商一致,三省一市就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达成了框架协议,下一步将在区域知识产权发展共商、布局共进、保护共治、服务共享、人文环境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着力促进长三角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区域整体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张国峰)

安徽与丹麦进一步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

4月23日,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馆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领事马田(Morten Brandtoft),科技领事、丹麦科技创业中心(上海)主任白墨桐(Martin Bech)等一行3人来皖推进皖丹科技交流与合作,省科技厅组织安徽农业大学、科大讯飞、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丹方进行了对接与会谈。

在安徽农业大学,姚佐文副校长会见了马田领事一行,并组织了动物科技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合作处等部门,就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研发和高等教育合作与丹方展开深入讨论。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调研和洽谈为契机,打开安徽与丹麦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方面合作的新局面。在科大讯飞,丹方参观和调研了智能语音技术成果,并就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对接。

作为2017年浦江论坛主宾国和主宾省,丹麦和安徽开启了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双方于2018年2月共同举办了智慧水务国际技术对接会,实施了节水装备、养殖技术等多项科技合作项目。此次对接活动将有力促进双方在人工智能、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董文君、赵辉)

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安徽省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省科技成果管理工作,2017年底省科技厅建成了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并于2018年1月上线试运行。

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系统试运行以来,在各市科技局、各高校院所、各有关企业、省直相关单位、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科技成果登记量持续攀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18年1—4月,全省登记科技成果信息119项。其中,4月登记科技成果信息75项,同比增长226%;登记成果中已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有50项,占总数的66.7%。

为进一步规范登记系统健康良好运行,省科技厅正在研究起草《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实施细则(试行)》。《细则》重点对科技成果登记范围、登记程序和未登记的影响等进行规范。一是规范登记范围,要求各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成果,申报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安徽创新创业大奖赛等的成果必须登记。二是规范登记程序,精简、优化了科技成果登记流程,实现了成果登记申请、推荐、登记、电子证书打印等环节全程网络化办理,不再需要提供纸质证明材料,不需上门办理,极大地节省了科研工作者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三是规范未登记的影响,明确对未按要求登记成果的承担单位,不得再申报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对未按要求完成成果登记的科技计划项目,不予发放验收证书;对未按要求登记的成果,不予推荐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励,不予参与安徽创新创业类科技赛事的申报。

(赵云飞)

猜你喜欢

茶树科技成果基因组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