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外向创新资源 助推区域创新发展
——淮北市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合作
2018-01-01王雷淮北市科学技术局
◎文/王雷(淮北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淮北市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特点,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拓展与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有效利用江浙沪优势科技资源,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等,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产业技术升级,引领创新驱动发展。2013年以来,淮北市开展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地区重大产学研合作攻关31项,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实体7个,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淮北创新创业,创办科技型企业3家。
一、立足淮北实际,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合作取得新成效
1.政策联动,营造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合作,相继出台了《淮北市建设安徽省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淮北市激励创新创业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与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创新政策紧密呼应,支持淮北市创新发展既引进来,又走出去,跳出淮北看淮北,以先进引领淮北创新发展。
2.协同创新,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铝基材料是淮北市传统优势产业,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开发新产品,2017年8月,淮北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签订陶铝新材料政产学研合作协议。四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并在淮北市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为推进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和产业集聚,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国陶铝峰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陶铝新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军工产品等领域有诸多应用,开发的新材料已在天宫二号、国产大飞机上得到应用。2018年预计完成2~3项中试和产业化技术,形成专利(申请)、技术标准等自主知识产权20项以上。
3.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夯实创新发展后劲
先后引进了上海交通大学王浩伟团队、杭州中国计量学院团队、南京医科大学刘丽团队来淮北创新创业,创办了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汉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长淮新材料有限公司。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王浩伟团队被列入2014年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扶持计划,获得省市各1000万元资金扶持。创办的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投产,成为淮北市产业转型的一面旗帜。
4.鼓励以企业为主体,构建行业工程技术研发平台
截至2017年底,淮北市获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1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淮北师范大学获批建设合成化学及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实现淮北市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筹建特种材料研究院,为陶铝新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搭建创新平台。
二、强化深度合作,继续加强淮北市与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
一是发挥淮北市与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的合作优势,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以市开发区为依托,争创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发挥共建研发机构的创新资源优势,助推陶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推进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和产业集聚,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国陶铝峰产业基地;利用源创客科技企业孵化器、方正智谷众创空间的物理空间和服务架构,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双创平台。
三是发挥引进的新技术、新理念优势,助推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发挥共建合作引进的新技术、新理念,助推淮北市在碳基合成材料、铝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领域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围绕“三级三千亿”工程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促进成果转化,推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
四是发挥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引领优势,助推新型研发机构和省重点实验室建设。2018年重点引进扶持新型无卤阻燃材料、智能移动机器人平台、新型生物试剂、卓泰化工二期、芳香生物等科技人才团队来淮北创新创业,推进以理士电池、淮北矿业集团技术中心、淮北爆破研究院为主体申报建设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
五是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全力推进淮北绿金科创大走廊建设。提出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实施建设淮北绿金科创大走廊的战略部署。绿金科创大走廊主要建设内容为“一廊、一带、一脉、多点”。在淮北主城区东部,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体现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对提升淮北市创新驱动,带动东部开发,打造创新增长极、产业集聚区和生态宜居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