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转型路径分析

2018-01-01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资管理财产品商业银行

万 鹏

(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450000)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极大改善了中国居民的个人财富状况,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8万亿元,居民财富积累日益丰厚。同时由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于货币的使用成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闲置资金的使用更加娴熟,已不满足银行存款所带来的利息收入,资产的配置呈现多元化。

资产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讲并不是新事物,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支理财产品,截至2015年末,我国资产管理余额已超过9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约23万亿[1]。然而理财产品只是资产管理业务中较小的一个范畴,资产管理涵盖了信托、保险、财富顾问、不动产管理等诸多内容,资产管理业务应是商业银行运用自身渠道优势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的综合的金融服务,仅仅以理财产品呈现的资产管理业务过于肤浅。

在中国宏观经济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受“三期叠加”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信贷利差收紧,固有红利消失,信贷业务已难以支撑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更是挤占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经营策略,优化业务布局。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管理业务无疑是值得深挖的重要领域,是商业银行盈利来源的新渠道,深挖“大资管”业务潜力对实现商业银行结构转型、业务升级有着重大意义。

此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优化储蓄和投资结构、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促进资本流向新兴实体项目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加快资金流通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改善国民财富结构,推动经济健康运行也用着重要作用[2]。

一、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现状与特点

从2004年至今,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已发展成为国内资产管理市场的主体,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客户数量最多。从资管业务产品类型来讲,品种多样,涵盖丰富,其中又以理财产品为主,大概占该类业务总额的90%左右。理财产品资金大都投向实体经济,在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同时,也为我国宏观经济注入了流通性,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润滑剂。

从理财产品需求方来讲,个人投资者是购买的主力军,2016年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个人可认购的种类占全部产品的73.82%。同时,商业银行同业理财产品发行量增长迅速,较2015年上升将近6.5%,这主要由于中小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持续发力,通过募集资金体量大、价格相对便宜的同业理财弥补其渠道劣势,快速推动其理财规模的扩张。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也是银行加速转变资产管理的服务理念、营销模式和产品设计思路,加快跨界融合,通过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多领域金融布局,重塑资产管理行业的全新“面貌”[3]。一方面,电商企业、第三方支付、P2P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向资产管理服务领域不断渗透,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加剧了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也在依托自身经营优势,推陈出新,抢占市场份额,各类产品中的“互联网+”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加快与互联网相互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资产池模式。首先,银行通过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形成“资金池”,然后以存单、债券、外汇、股票、信贷资产等构筑银行的“资产池”,以“资金池”与“资产池”的相互对接,即以多个理财产品对应多笔资产,通过期限错配、连续发售,将商业银行各类业务中的长期融资需求与投资者的短期理财需求进行匹配,并且以集约化管理资金来降低运作成本,提升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资产池模式有效整合了商业银行原有的内部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加强了银行对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效率。与此同时,各种另类资产如艺术品、地产、碳排放衍生品等加入“资产池”,丰富了理财产品的投资种类,健全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机制,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的转型。通过多元化的产品设计,满足投资人多样化的需求,为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增强了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对资管业务潜力挖掘不足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做大资管业务规模,但理财产品资金占银行总资产比例还处于较低水平,面对中国居民高涨的投资热情,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是未来银行利润重要来源,也是银行经营战略的制高点。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信贷模式难以为继,加之市场竞争加速,利润率下降,资产管理等轻资产业务应是商业银行转型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值得深度挖掘。

从发达国家实践上看,资管业务都是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许多国际知名银行管理资金的规模超过了表内资产规模,例如纽约梅隆银行管理的客户资产是表内资产5倍,资产管理业务对整个银行的结构调整及收入的贡献都是毋庸置疑的,其发展潜力是无穷的[4]。我国商业银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对资管业务经济效益的认识,还是资管部门的设置都显得滞后。由此,商业银行对资管业务的产品设计创新度不足、产品收益较低、产品销售渠道陈旧,缺少对资管业务领域的精耕细作,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不具有明显优势。

(二)资产池运作机制存在隐患

银行以资产池模式运作理财产品,通过短期理财资金投资长期融资的项目,这就导致了理财产品的存续期与投资项目运营周期不匹配,存在流动性隐患[5]。而商业银行为保证投资资金的稳定,就需要分期持续发售理财产品,然后再将投资收益在不同期的理财产品中分摊,这又造成了各期产品的风险并不独立,一旦某期资金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投资项目,进而对尚在存续期内的各期产品造成风险,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存在不相称。同时由于资产池中的各类资产风险特性不同,商业银行难以有效地对整个资产池的风险进行管理,入池资产的风险可能会在整个资产池中蔓延,在相互的影响下引发系统性风险。随着资产池规模的扩大,资金期限错配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管理难度会骤然上升。商业银行应正视资产池模式的两面性,在加强对资产池风险管控能力的同时,加快对该模式的改革与完善,为产品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银行资管业务存在刚性兑付风险

银行资产管理本质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自身需求和风险偏好制定一揽子的综合配置方案,在约定的投资范围内对受托资产进行投资,赚取管理费。在银行尽职管理的前提下,由客户承担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收益与风险,银行并不存在兑付义务,不具有刚性兑付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主体是理财产品,而保证本金的理财产品又占了相当的份额,这主要由于利率市场化造成了存款利率过低,公众存款意愿不强,转而将保本理财产品作为了存款的替代,商业银行面对市场需求推出产品是应有之义。但存在刚性兑付承诺的理财产品本质上是借贷关系的延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资管业务偏离了代客理财的初衷,而由银行承担了投资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6]。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对商业银行的固有观念,即便投资者购买了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往往会忽视产品的风险,认为银行有义务保证本金及收益的安全,而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在展开理财产品销售时,存在着夸大收益而弱化风险提示的情况,在隐形中扩大了银行的兑付风险。

三、较其他资管机构存在劣势

(一)专业人才匮乏、缺乏经验

商业银行一直都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在投资领域涉足较浅,缺乏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人才和经验,团队的投资管理及研发能力比较弱。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看,证券公司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证券公司一直比较关注投资管理领域,由于天然优势。无论在部口设置、研发能力、投资管理能力以及业务链条上都比较成熟。商业银行可以借鉴证券公司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

(二)投资范围受限较多

目前,信托机构的业务范围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而银行资管业务却受到特定行业投资的限制。正因为如此,商业银行创新出了通道业务,利用信托、券商资金及基金公司的牌照,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绕开路管部口对特定行业的限制,但银行需要支付一定的通道费用,从而经营成本上高于信托机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另外,商业银行开展资管业务的目标虽然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但银行很大部分还是采取贷款的方式为实体经济服务,资管业务还比较落后,处于摸索阶段。

(三)在避税和保证收益方面天生不足

在规避税收方面,在我国保险公司从其理财产品中得到的收益是免缴所得税的,这对于保险行业来讲是一块很大的福利[7]。而银行从理财产品得到的收益是需要交纳所得税的,从而银行资管业务的成本势必比保险资管业务成本高;从保证收益角度出发,保险产品的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收益,从而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这是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

(四)“通道”类业务承担最后风险

商业银行的资产端投资受到信贷额度、行业及存贷比等限制,需要借用券商、信托等机构的通道为自己的客户融资,在这个过程中,其他金融机构只是扮演“中介人”的角色,并不会主动承担风险。虽然商业银行借用“通道”扩大了投资范围和资产规模,但同时也积累过量的风险,如果发生损失,银行就会成为最后的承担方,面临巨大的刚性兑付风险。

四、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转型路径

(一)审慎经营,质量为先

资产管理市场竞争激烈,各金融机构过于重视客户规模,经营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行为,加之一些从业人员道德水准低下,销售过程中对客户不诚信,“飞单”事件频发。因此,商业银行应时刻保持清醒,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管,健全风控体系,以顾客为导向,树立品牌。此外,去“通道”业务是大势所趋。通道业务在挤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利润的同时,也囤积了很大的风险。即便风险不爆发,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通道业务面临的也是微利、甚至无利可图的局面,银行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凭借差异优势开拓新领域。

(二)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拓宽产品的种类

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发展力是产品创新,结合金融市场变化、顺应监管政策导向,提高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对于经济走势的判断能力以及对金融市场变化的整体把握能力,是提升投资效率和投资收益的前提条件。从投资研发团队来看,商业银行将加大研究员、投资经理的培养力度和外部引进力度,真正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激励与职业发展机制。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权益类、结构化创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推动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布局,增加中长期限产品比重,不断丰富资产配置方式,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需求。

(三)资管业务应走出刚性兑付误区

首先从投资者角度来讲,商业银行应该正确引导客户,帮助客户树立较为正确的理财意识、投资风险意识,逐渐打破刚性兑付,真正实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其次,商业银行应深挖财富顾问、投资管理等资管业务,通过商业银行专业的管理团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敏锐的市场动向把控能力,为客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不是将理财产品当作存款等负债类业务的延伸,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快自身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例如余额宝不存在收益担保,但灵活、快捷的购买赎回方式使得投资者乐于存放闲置资金,实现了“用脚投票”。这种高效的机制并不是余额宝的商业模式决定的,而是互联网赋予的,因此商业银行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通过理财产品在网络银行、手机APP等端口的布局,既拓宽了销售渠道,也能促进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的提升,逐渐走出刚性兑付的误区。

(四)加强体系建设,整合平台资源

国际大型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多以业务条线子公司制或矩阵式运作,在资管部门下设很多专业的支持部门,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业务体系。此外,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资产一般不占用银行资本,也应与银行表内业务做出分离。加强资管部门的体系建设,增强部门独立性,一方面可以提升银行资管业务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能够站在一定高度对资管业务进行统筹谋划,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大资管时代,另一方面,可以完善资管业务在多领域、多市场的操作能力,充分全面挖掘银行的服务潜力,丰富产品种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马璐巍.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16(28):224-225.

[2]张红力.经济新常态呼唤银行大资管[J].中国银行业,2015(5):8-10.

[3]牛霞萍.大资管时代理财业务及发展[J].青海金融,2015(12):15-19.

[4]楼文龙.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向[J].中国金融,2014(20):19-20.

[5]薛小玉,许争,郭甦.大资管时代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定位[J].经济体制改革,2014(5):139-142.

[6]孙冉,邱牧远.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J].清华金融评论,2016(9):53-56.

[7]李沛芝.大资管时代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探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资管理财产品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金融生态重塑在即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