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018-01-01牛保良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想文化

牛保良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井冈山3436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题,用较大篇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党建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敢面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就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了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习近平党建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成果和重大贡献,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历史性飞跃,在哲学、思想、政治、理论、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都体现了新思想、新理论、新理念,展示了富于科学智慧的大思维、大谋略、大战略、大手笔,形成了完整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在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形成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国际环境概括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1]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取得一系列重大建设成就的同时,通过总结党的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党的建设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形成了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党建思想。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战争偶发突发因素同时存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新老问题共存。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必须大力推动、促使和平因素增长。战争因素与和平因素并存,投资风险与发展机遇同在,常规竞争与非常规激烈斗争交替并用;旧的“两极”冷战国际格局已不复存在,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中;大国主导下的“一极”与“多极”并存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正在转变为世界“多极”竞争并存格局,世界权力正向新兴国家转移,国际秩序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军事竞争异常激烈,各主要国家军队制度改革、军队武器装备竞赛、军事技术革新此起彼伏,传统军事霸权势力依然存在,世界军事“一极”霸权地位与“多极”并存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个别国家右翼势力复活,战争偶发因素增加,区域或地区矛盾升级或转移,军事竞争和对抗升级,斗争形势日趋加剧,局部敏感地缘政治板块或地点突出;世界恐怖势力与反恐局势由原来的几个少数重点国家或区域有转向全球范围趋势,国际军事及安全信息交流、互享、合作制度和机制急需建立。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演进过程中,各国经济因素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家间对话、合作、交流制度机制正由形成转向成熟阶段;国际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经济区域性不平衡依旧严重存在,世界资本主义受到危机撞击后正在努力调整、补救,大国经济“一极独大”的霸权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大国经济或区域经济体之间的博弈日益加重,新兴国家或经济体异军突起,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有所激化,社会主义因素有所回升,世界秩序正处于战略转变前夕,“后殖民主义”时代正走向终结。

世界文化思想领域错综复杂,在相互矛盾和相互包容中交流发展。一方面,国际文化交流和发展超越了国别、政党、宗教团体或宗教派别的局限,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体系之间斗争仍在继续,公开的和隐蔽的形式均在,直接的与迂回的手段并用。特别是个别大国死抱“冷战”思维不丢,继续进行政治外交,极力向别国输入价值观,增加了国家间渗透与反渗透的矛盾和斗争,扰乱并激化了世界秩序,中国周边压力增大,竞争与挑战逐渐加剧。这不仅发生在不同的宗教文化之间或宗教派系之间,而且发生在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甚至发生在政治意识形态相同、宗教信仰相同而利益不同的国家之间、派别之间。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习近平党建思想起到了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

二、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在我国国情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形成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2010年“十一五规划”胜利完成之年,我国经济总量达40.89万亿元,增长速度为10.6%,到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达53.41万亿元,增长速度为7.7%。2015年“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之年我国经济总量达67.67万亿元,增长速度为6.9%。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达74万亿多元。截至2017年9月底我国经济总量达80万亿元,预计到年底达80多万亿元。

同时,我国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毋庸讳言,发展中还有不少问题和困难,党的十八大报告概括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依然比较困难”[2]615-616。此外,中国周边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激化升级,压力增大,如东海、南海问题斗争复杂,朝鲜半岛问题忽冷忽热,变幻难测,“台独”势力主政台湾,图谋分裂祖国的顽固势力内外勾结不断制造事端等。这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反复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成为习近平一以贯之的党建思想精髓。

三、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在坚持正确道路选择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形成的

回顾党的历史,自1921年党的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算起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也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在此历史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中国人民打倒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残酷剥削,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性地以“和平改造”的方式胜利变革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小农生产方式,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彻底消灭了数千年来的封建生产方式及近百年来买办的、官僚的、民族的资本经济;旋即又领导开始了有别于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一系列变革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发生过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社会在短短数十年的跨越式的历史进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正在成为现实。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和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正确的道路并不意味着必然是坦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十分薄弱,经济社会状况决非短时期内能够得以根本性改善。1981年党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仍然沿用了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正如党的十八大也是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624-625但是,“经过长期努力”,党和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中国经济社会逐步发展,原来经济基础薄弱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经过十八大以来这“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因此,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党内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甚至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2]61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如此等等。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而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引起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织的注意,发现了问题也没有上升到党纪国法高度来认识和处理。这是不对的,必须加以纠正。”[3]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党内存在的党性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较为严重,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正经受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取得新成效的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决定。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官本位思想、迷信愚昧思想、贵族特权观念、洋奴买办观念等严重腐蚀了部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那样,“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1]8”。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党也决不允许腐败现象存在。因此,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健全党和国家监察体系成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鲜明特色。

四、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形成的

毋庸讳言,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或价值观念的存在和泛滥对党的思想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习近平党建思想深刻回答了如何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问题。

不同的人在文化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上有不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是等量齐观还是有主次轻重之别,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还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实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要不要党的领导权的问题。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20。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是主体与附属的关系、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

在一定时期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和历史虚无主义仍将存在,甚至在一部分人那里还有市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西方先进管理经验进入中国的同时,其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也一同涌入,对党员干部造成了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与此同时,否定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党的光荣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曾经甚嚣尘上,尤其是在如何对待党的历史问题上,肆意污损、贬低、篡改,甚至谩骂、侮辱,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妄图否定党的历史、领袖、英雄模范人物,破坏党的形象,误导人民群众的思想,其实质是在与党争夺领导权,达到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和制度的罪恶目的。因此,必须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抵制、反对在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历史作用:“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并将文化自信写入十九大报告,“当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1]44

文化也是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是先进社会生产力。文化思想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社会力量,它不能独立存在,而要借助社会实践中各种物的因素显示其威力。在当代中国,完全排斥资本主义已有文明,是保守和自封;完全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错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是社会历史继承发展的必然。这种吸收必须是批判性地借鉴、学习。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坚持以实践检验真理,同时以真理指导实践,以先进的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导和推进社会的进步,以先进的文化引导社会发展,不断创建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体系,培养出具有现代文化、现代人格、现代价值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需。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摘登[OL].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5-01-11).http://www.ccdi.gov.cn/xwtt/201501/t20150111_49934.html.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4).

猜你喜欢

思想文化
文化与人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