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臻”

2018-01-01申延美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字典合成词义项

申延美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说文·至部》:“臻,至也。从至,秦声。”[1]247又《说文·至部》:“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凡至之属皆从至。”[1]247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至,像矢远来降至地之形,不像鸟形。”①文中所用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除例句之外,文中未作参考文献标注的例证均来自《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无论是鸟至地之形,还是矢至地之形,“至”的“到;来”义是不容争议的。《说文·至部》:“到,至也。从至,刀声。”[1]247《玉篇·至部》:“至,到也。”据此,“臻”的本义可释为“到,到来”。

《汉语大字典》“至”收10个义项,《汉语大词典》“至”收30个义项。笔者认为,分析“臻”的义项应从“臻”的本义入手,不能因为“臻,至也”,就认为“臻”和“至”的义项都是一样的,或者认为“臻”的某个义项来源于“至”的某个义项,这是想当然的。“臻”和“至”有重合的义项,但彼此不相关,它们有各自的词义发展脉络,文章分析的是“臻”的义项及其各个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

说明:本文不是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臻”的意义是如何演变的,而是基于文献语料中“臻”的使用情况分析认为“臻”应该为六个义项(分别记作臻1、臻2、臻3、臻4、臻5、臻6),并分析这六个义项之间的词义引申情况。

一、臻1

(一)语义

臻1:“到;到来”,为“臻”的本义,指具体的行动,为动词。

臻1指某种事物的到来。《旧唐书·李藩传》(卷一四八):“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这里指各种福禄全都会降临。《国语·晋语二》:“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丧乱并臻。”句中“丧乱”指死丧祸乱的事,后泛指时局动乱,“丧乱并臻”指死亡祸乱之事一起到来。唐·欧阳詹《太原旅怀呈薛十八侍御齐十二奉礼》:“眼见寒序臻,坐送秋光除。”句中“寒序臻”与“秋光除”对偶,指寒冷的季节到来,秋天的光阴逝去。

臻1有否定形式,指某个事物不会到来。《韩诗外传·卷三》:“伊尹曰:‘臣闻妖者祸之先,祥者福之先。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臻。’”这句话是说:怪异的事物是灾祸的先兆,吉祥的事物是福禄的先兆。遇到怪异的事而做善事,灾祸就不会降临;遇到吉祥的事,做不善的事,福就不会降临。

臻1可与表示事物到来方式的词语搭配,构成偏正结构,表示事物如何到来。《诗经·邶风·泉水》:“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毛传:“遄,疾;臻,至”,“遄臻”指疾速地到达,形容所用时间短。《国语·楚语下》:“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玉篇·艸部》:“荐,重也,数也,再也。”“荐臻”指一再到来,形容到来的次数多。

臻1不带宾语,如果需要指出事物到达的地点,可用介词“于”引出。《诗经·邶风·泉水》:“遄臻于卫。”卫指卫国,这里指很快就能到卫国。《唐文续拾》:“以贞元二十年九月二十六日,臻于临海郡,谒太守陆公。”临海郡是唐朝的一个州郡,这里指到达临海郡。

(二)构词情况

臻1可与“集”“萃”“凑”等语素构成连动式合成词。连动式合成词的两个语素所表示的动作有先后承接关系,如“查封”“集训”“投靠”“谋求”“考取”等[2]。

《尔雅·释言》:“集,会也。”邢昺疏:“经典通谓聚会为集。”《广雅·释诂三》:“集,聚也。”《易·萃》:“彖曰:‘萃,聚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师方壮,若萃于我,吾师必尽。”杜预注:“萃,集也。”《中华大字典》:“凑,湊俗字。”[3]《说文·水部》:“湊,水上人所会也。”[1]233《广韵·候韵》:“凑,水会也,聚也。”《玉篇·水部》:“湊,聚也。”由此可知,“集”“萃”“凑”均有“聚集,汇集”之义。

“臻集”“臻萃”“臻凑”是由动词“臻”分别和动词语素“集”“萃”“凑”构成的连动式合成词,包含“到来”“聚集”一先一后两个具体行动,是构词方式相同的同义词,意思是“聚集,汇集”。

“臻集”等表示某种事物聚集到一起,如:《正法念处经》:“譬如夏时,天降洪雨,河有崖岸,诸水臻集。”《太上黄箓斋仪》:“弟子某灾厄销平,福祥臻萃。”《景德传灯录》:“初住明州雪窦山,学侣臻凑。”“臻集”等一般不带宾语,如果需要指明事物聚集的地点,可用介词“于”引出,如:《宋高僧传》:“四远禅徒臻萃于寺。”《史载之方》:“病病相孕,受气虚微,肌体羸弱,呼吸喘息之间,而百病臻凑于五脏六腑者矣。”

(三)“臻”无“重复;一再”义

《汉语大字典》“臻”⑤为“仍;重复”,《汉语大词典》“臻”③为“一再;接连不断”,引例都是《墨子·尚同中》:“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笔者认为,这里的释义是不正确的,“仍;重复”与“一再;接连不断”只能说是“荐”的意义,而不是“臻”的意义。“荐臻”中的“臻”为臻1“到”义。

“荐臻”是“荐”与“臻”构成的状中式偏正结构,意思是“接连到来”。因为“荐”除了与“臻”搭配之外,还可与其他词语搭配,如“荐饥”“荐食”“荐降”。

《左传·僖公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糴于秦。”杜预注:“荐,重也。”“荐饥”指接连发生饥荒。《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杜预注:“荐,数也。”“荐食”指屡次蚕食,比喻不断侵略。《国语·鲁语上》:“天灾流行,戾于弊邑,饥馑荐降,民赢几卒。”《尔雅·释诂》:“降,落也。”“饥馑荐降”指饥荒一再降临,与“饥馑荐臻”同义。

“臻”除了与“荐”搭配之外,还经常与其他词语搭配,如“骈臻”“旋臻”“屡臻”。

《双和欢》:“愿我儿夫妇齐眉,子孙满堂,福寿骈臻。”《广雅·释言》:“骈,竝也。”《说文·立部》:“竝,併也。”[1]216《说文·人部》:“併,并也。”[1]161“骈臻”指并列到来。《太上三十六尊经》:“灾殃自解,福庆旋臻。”《广韵·仙韵》:“旋,即也。”“旋臻”指立即到来。《潜夫论笺校正》:“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说文·尸部》:“屡,数也。”[1]172“屡臻”指多次到来。

(四)“臻”无“加”义

《汉语大字典》臻⑥为“加”,《汉语大词典》臻②为“增加;加重”,引例都有《书·顾命》:“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孙星衍疏:“王自叹疾大剧,惟危,病至日加。”笔者认为,“病日臻”的“臻”为臻1,“日”作副词,意思是“疾病一天天地到来”。孙星衍“病至日加”的释义是准确的,“疾病一天天地到来,病情一天天地加重”。认为“臻”有“加”义无疑是根据孙星衍“病至日加”的释义,但孙星衍是对“病日臻”一句的释义,并非对“臻”一字的释义;另外,“病至日加”为什么不说“病日加”呢,可见只把眼光放在“病至日加”的“加”上,无疑是不太恰当的。孙星衍“病至日加”的“至”才是“臻”的义项,为臻1,而“日加”指的是(病情)一天天地加重。《汉语大字典》另一引例是,清·林则徐《颁发挑挖徒阳运河新定章程十八条》:“俾各踊跃争先,庶工程倍臻迅速。”假如“臻”为“加”义,即“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那么后面是不能带“迅速”一词作为宾语的。笔者认为,这里的“臻”是臻2,“倍”是“加倍”的意思,《集韵·隊韵》:“倍,加也。”“倍臻迅速”指工程加倍地达到一种迅速完工的状态,即工程能够成倍地加速完成。因此,“臻”无“加”义。

二、臻2

(一)语义

臻2:“涉及;达到”,用于抽象方面,指非具体的行动,为动词。

《玉篇·至部》:“臻,及也。”如果我们认为臻1为“至”,臻2为“及”,那么《广雅·释诂一》中又有:“及,至也。”因此,我们区分臻1、臻2,除了要考察前人的训释之外,还要依据臻1、臻2在句法上的不同表现以及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别。

臻2经常直接带宾语,宾语往往表示某种境界、状态、程度。《周礼·考工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允臻其极”指达到了一种极点的状态。《册府元龟》:“世之学者,研精极虑,克臻其妙,各自名家乃至,驰声於天台,流誉於绝域。”这句话是说,世上的学者,如果能够精心研究、深入思考,那么就能够达到一种绝妙的境界,自成一家,名声远播。臻2有时也用介词“于”引出宾语,宾语仍指某种状态、境界、程度。《儒林外史》:“不然,何以不能臻于三代之隆也”,这里指达到三代兴盛的程度。

臻2的“涉及;达到”义是抽象的,指非具体的行动,与臻1不同。《后汉书·章帝纪》:“泽臻四表,远人慕化。”“四表”指四方极远之地,亦泛指天下[4]。“泽臻四表”指朝廷的盛德美名播及天下。《文选·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神卦灵兆,古文毕发,焕炳照曜,靡不宣臻。”李善注:“宣,徧也。臻,至也。”“宣臻”指遍及、全部涉及。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唐虞所以能臻巍巍之功者,实赖股肱之良也。”这里是说,唐虞之所以能够达到崇高伟大的功勋,是因为有良臣辅佐。以上三例中的“臻”分别作“播及”“涉及”“达到”讲,都是一种抽象的关涉义,而不是具体的动作义。

(二)构词情况

臻2可与其他词构成述宾式合成词,如“臻备”“臻至”“臻丽”。述宾式合成词的前后语素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臻备”指“达到了完备的程度”,可用作动词,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由是六经臻备,诸史条集。”“条集”意思是“系统汇集”[6],“臻备”与“条集”对偶,同为动词,这里指六经达到了完备的程度,史书也已经系统汇集。还可用作形容词,《太平广记》卷三十引郑处诲《明皇杂录》:“言辞清爽,礼貌臻备。”“臻备”与“清爽”对偶,同为形容词,这里指礼数齐全、完备。

“臻至”指“达到了极点”,一般用作动词,《聊斋志异》:“女纺绩缝纫,勤劳臻至。”“臻至”作谓语,用来陈述女子勤劳的程度,即“达到了极点”,形容女子很勤劳。也可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极好的;上等的”,《曲海总目提要》:“别见一大第连云,珠扉晃日,内有帐幄屏帏,珠翠珍玩,莫不臻至。”这里指珠翠珍玩全都是极好的、上等的。

“臻丽”指“达到了华丽、艳丽的程度”,一般只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华丽;瑰丽”。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这是张彦远对秦汉至隋唐时期的中国画的点评,这一时期,中国画在绘形方面达到高峰,山水、人物、花鸟都描绘得十分生动,笔触细腻,画面华丽。

(三)来源

笔者认为,臻1表具体动作义,臻2表抽象关涉义,臻2是由臻1引申出来的。

三、臻3

(一)语义

臻3:“聚集;汇集”,表示某种事物聚集到一处,为动词。

汉·张衡《南都赋》:“朝云不兴,而潢潦独臻。”明·顾鼎臣《悯雨》:“街市潢潦集,浅深可方舟。”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丰注溢脩霤,潢潦浸阶除。”张铣注:“潢潦,雨水流於地者。“潢潦臻”与“潢潦集”意思相同,都指地上流淌的雨水汇集到了一处,“臻”与“集”义同。《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鼓声才罢,大众云臻。”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云臻”与“云集”意思相同,都指如云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臻”与“集”义同。

(二)来源

上文分析了连动式合成词“臻集”“臻萃”“臻凑”,笔者认为,当“臻”独自使用时,慢慢地也取得了后一语素的意义,于是便有了臻3:“聚集”。

四、臻4

(一)语义

臻4:“齐全、完备、周到;周全”,为形容词。

元·佚名《桃花女》第三折:“那任二公的女儿性子好生利害,倘或礼物有些不臻,打将起来,我在后面好溜。”这里是说,假如礼物准备得不齐全、不周到。明·汤显祖《牡丹亭·腐叹》:“他们都不知官衙可是好踏的!况且女学生一发难教,轻不得,重不得。倘然间体面有些不臻,啼不得,笑不得。”“体面”意思是“体统;规矩”[7],这里是说,假如(女学生)该守的规矩有些不完备,作为先生,是啼不得,也笑不得。《传法正宗论》:“吾适略而不取也。亦禅者朴略。学识不臻。”“学识不臻”指学识不完备,即学识不广博。

(二)来源

上文分析了述宾式合成词“臻备”,可用作形容词,意思是“齐全;完备”。臻4可能来源于“臻备”的形容词义。

五、臻5

(一)语义

臻5:“极好的;上等的;独一无二的”,为形容词。

臻5使用频率很低,笔者没有找到臻5独自使用的例子,目前构词只有一个,即“臻品”,指独一无二的物品。臻5在词典中未被提及过,但笔者认为,臻5是存在的。

(二)来源

上文分析了述宾式合成词“臻至”,可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极好的、上等的”。臻5可能来源于“臻至”的形容词义。

六、臻6

(一)语义

臻6:“众;盛”,一般重叠使用,《玉篇·至部》:“臻,众也。”

重叠形式“臻臻”相当于一个形容词。汉·王逸《荔枝赋》:“修干纷错,绿叶臻臻。”“臻臻”指茂盛貌。宋·姜夔《铙歌吹曲·时雨霈》:“毒蛇臻臻,相其不仁。”“臻臻”指众聚貌。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臻臻簇簇”指众聚簇拥貌,形容人多。“臻臻”又泛化为后缀,无实义,构成ABB式状态形容词,如“齐臻臻”“艳臻臻”“黑臻臻”。

(二)来源

《说文·艸部》:“蓁,草盛貌。从艸,秦声。”[1]17《康熙字典·申集上·艸部》:“蓁,《说文》:‘草盛貌。’《诗经·周南》:‘其叶蓁蓁。’又集聚之貌。《楚辞·招魂》:‘蝮蛇蓁蓁。’”由此可知,“蓁”有“草盛貌、集聚貌”的意思,经常重叠使用。

笔者认为,臻6与“蓁”同音通假。《礼记正义》:“《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臻臻’者,此《周南·桃夭》之篇,论昏姻及时之事。”此例清晰地显示了“臻6”通“蓁”。

因此,臻6来源于“蓁”,最初与“蓁”通假,后“臻臻”逐渐泛化为形容词后缀。

(三)“臻”无“乃”义

《汉语大字典》“臻”⑦“乃”,没有引例,只给出依据《尔雅·释诂下》:“臻,乃也。”邢昺疏:“乃,语辞也。”即《汉语大字典》认为“臻”可作语气词。然而《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汉字源流字典》《中华字海》都没有提到“臻”可作语气词,在语料库里也找不到“臻”作语气词的例子,因此,笔者认为“臻”无“乃”义。

七、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臻”的义项应归纳为六个:①到、到来;②涉及、达到;③聚集、汇集;④齐全、完备;周到、周全;⑤极好的、上等的、独一无二的;⑥通“蓁”。从语料库里的语料看,臻1、臻2使用频率最高,“臻”主要用在书面语里。《现代汉语词典》“臻”所收义项有三:①〈书〉达到(美好的境地):渐~佳境∣交通工具日~便利;②〈书〉来到:百福并~;③(Zh ēn)姓(不是本文讨论对象)[8]。由此可知,“臻”在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了两个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即臻1、臻2,仍是书面语词,其他的引申义项、通假义项已不再使用。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225.

[3]陆费逵,欧阳溥存,等.中华大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78:190.

[4]汉典.[2017-10-20].http://www.zdic.net/c/b/72/115024.htm.

[5]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武汉:崇文书局,2010:898.

[6]百度百科.[2017-10-20].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A1%E9%9B%86/4743345?fr=aladdin.

[7]戚艳春.《牡丹亭》注释补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02-103.

[8]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664.

猜你喜欢

大字典合成词义项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敦煌本《字宝》中的活俚语 (入声)
Matching单词连一连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词语小超市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释名》释语中的合成词刍议
说说英语构词法之合成词
《汉语大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