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装工程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1-01徐淑艳姜凯译陈春晟王桂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考核

徐淑艳,刘 兵,姜凯译,陈春晟,王桂英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为践行国家提出的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方针,大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培养模式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其中一个重要变化为减少部分专业课程学分和缩短课程课堂授课学时,加入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使学生满足“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1-2],对现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包装材料类、包装工艺与设备类、运输包装与设计类和印刷与装潢设计类等,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彼此之间交叉较多。为突出专业特点和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包装工程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一直在与时俱进。但是面对新的教学形式,仍然会出现新的问题,例如包装材料课程涉及纸张、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多种基材,所需要讲授的相关知识内容多而杂,难易程度不一,原有的课程学时数较多,所学内容基本全部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随着这次培养方案的调整,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从时间和能力培养方面都不能满足目前新教学形势的要求。

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互联网+教育”成为教学者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普遍考虑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尝试,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3-4],其中建设采用课堂教学和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在线开放课程成为新的尝试方向。把有限的课堂教学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进一步延伸到课后,并可以变化多种教学和考核的手段和方法,有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在线开放课程是指将课程教学与网络平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延伸课堂教学,使课程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既能够满足新的教学改革对课程提出的要求,又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4-6]。所以说,将专业课程建设为在线开放课程非常有必要。

1.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学校、教师和学生全方位的配合是保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可行的必要条件。学校不仅要为建设课程网站提供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并应在政策上加以引导,调动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则需要从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入手,重新设计一门课程的授课过程[7-8];学生要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适应目前这种新教学形势的发展,学校更新了教学软硬件设施,从录播教室的投入到课程网站的模块化设计,保证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基本条件,并从制度上加以规定,要求具备条件的课程尽早建设成为在线课程,对于参与建设的课程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倾斜,这大大调动了教师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培训,了解并掌握了建设在线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线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另外,教师自身对教学过程完美化的追求和顺应学校相关政策的引导成为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学生对这种时间上宽松、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普遍予以好评,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包装工程化专业课程内容多样化,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很丰富,非常适合建设为在线课程。基于此,将包装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为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成为可能[9]。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2.1课堂教学调整课堂教学调整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整。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理论、实践应用和自主创新3个部分。以运输包装课程为例,包装力学分析是其理论基础,与实际运输过程有关的知识和实验操作属于实践应用,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进行简单的运输包装设计练习,这部分为自主创新。将专业课程建设为在线开放课程,需要针对每门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

把理论基础部分的重点、难点内容做成该知识点的“微课”,提前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预习,并配有相应的预习题,然后再在课堂上详细深化讲解该部分内容,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达到熟练掌握;把理论基础部分易于理解、非课程重点内容的部分通过知识点预习与自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所需预习知识放在课程网站中,在学生在线学习之后,通过完成该部分内容的在线考核题即视为完成教学过程。

对于实践应用部分,主要分为2种情况,即能够实际演示和操作的部分和不能够实际演示和操作的部分。对于前者则继续采用实际演示和操作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掌握教学内容;不能实际演示和操作的部分,以往大部分是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由于看不到实际情况导致该部分内容不容易理解,教学效果一般。建设为课程网站以后,利用计算机三维建模和仿真技术,可以将其以虚拟实验的形式放到课程网站上,并加以辅助习题,既可以直观地看到实验过程,又能够通过虚拟实验互动增加学习兴趣,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自主创新部分,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将这部分内容放到课后进行,根据课程内容难易程度和课程特点,可以选择单人提交作品或以课程小组的形式提交作品。通过学生课后自行查找资料,完成相关作品的设计等工作,待作业完成以后将其上传到课程网站。

2.2课程网站建设将包装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为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网站初期建设与后期维护2个环节。课程网站建设的第一步主要是网站内容的完善,主要包括课程各章节内容的教案、课件,各种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视频、参考教材等,另外还包括预习要求、章节测试题、讨论题和作业,以及开设互动话题栏目。首先把所有知识点讲解教案均上传到网上供学生预习用,将教学内容标注为课上重点讲解内容和课上检查拓展内容,以便学生在预习时区别对待。课堂教学结合课程网站学习进行针对性调整,课上主要用来讲解重点内容和对简单、非重点内容的检查和补漏。这样既突出了重点,节约了课堂学时,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讨论题环节引入一些综合性的、与专业前沿相关的题目,例如在讲解化学键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不同种类的包装复合材料中化学键的构成。某些章节学习结束以后,学习网站上会公布相应章节测试题,鼓励学生进行闯关式学习,做到知识及时巩固和检验,避免课程结束突击复习的弊端。对于部分知识难点,学生可以在互动栏目发起互动话题,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程网站的后期维护主要是在网站使用过程中进行的调整与更新。因为包装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的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专业课程内容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所以网站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另外,在每个教学循环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期学生的学习反馈,对部分教学内容的习题和考核方式等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3课程考核与评价将课程建设为在线课程以后,不仅仅做到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随之调整,由原有的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扩展为多种形式、全线程的考核方式。首先,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课程中理论基础部分的重点、难点内容主要通过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试题的类型要求多样化。对于理论基础部分易于理解、非课程重点内容,在学生完成在线学习以后,采用定时在线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自主完成该部分考核习题,计入期末总成绩。除此之外的课程预习参与情况、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课程作业完成情况等均计入课程总成绩。对于实践应用部分,采用卷面考试和撰写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创新部分的成绩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分小组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并根据课程制订的评分标准最终给出测评成绩,这不仅使得测评过程更加开放,而且也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

为保证以上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得以实现,课程网站平台具有统计功能,能够提供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参与程度,例如预习情况、参与章节测试和讨论题的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方便将这些环节均计入课程的总成绩,所以保证了学生学习在线开放课程的积极性和课程的学习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这种课堂教学与学习平台结合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专业课程建设为开放课程后,课程的考核方式能够全方位、全线程地考核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将课程学习的压力分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每次课程开始之前,会在课程网站上做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程度和希望在这门课程中学到哪些能力,以及学生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和意见。课程的进行过程中会通过建立网站主题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想法。当课程进行完以后会再次跟进,通过提交课程建议环节和调查问卷形式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评价教学效果,并为下一次课程开设收集意见和建议。以上环节完成后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在线课程的反响较好,参与积极性很高,认为该种模式区别于常规的单一“满堂灌”模式,对学习效果的提升很有帮助。教师也反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程参与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对于教学过程形成了正反馈,教学相长的势头已经出现。

3 结论

包装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涵盖面广,课程内容组成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满足新教学形势的要求,并提升

教学效果是目前包装工程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新课题。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和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将专业课程建设成为在线开放课程是必然趋势。

包装工程是典型的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其独特性。在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下,将包装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为在线开放课程,对于包装工程专业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的论证与实践结果表明,包装工程专业课程采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促进教师提升自身能力,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1] 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0-28.

[2] 万辉,白玉梅.“创新设计方法”课程体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森林工程,2016,32(1):91-93.

[3] 张义东.在线开放课程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2):105-107.

[4] 冯晓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探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7,19(2):106-107.

[5] 刘文华,王晓雷,韩先杰.“慕课”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26-328.

[6] 李琛,温慧颖,刘兵.“运输包装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森林工程,2016,32(1):87-90.

[7] 吴银玲,陈必锋,肖慧玲.建筑类专业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理论课程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7):241-243.

[8] 姜晓光,戈秀兰.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8):348-349.

[9] 熊艳,王雅娟.“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38-39.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考核
内部考核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