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2017-12-30成都市双流区金桥小学四川成都610200

数码设计 2017年15期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深度

林 涛(成都市双流区金桥小学 四川 成都 610200)

前言:深度学习具体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并且能够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灵活的处理和解决现实问题。深度学习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环境下的重点教学目标,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活动有效创新,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教学目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程,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 创境导学,引发深度学习

若想让小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说,课堂气氛、环境的营造,就变得十分重要。教师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特征考虑,对课堂情境进行合理构建[1]。并重视课堂气氛的营造,让学生在趣味、生动的课堂环境下,自主参与到数学知识深度学习和探索活动当中。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和平移”时,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建立数学模型,构建直观的数学情境。首先,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平移和轴对称图形形成过程的数学动画,让学生明白两种图形的来源。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组平移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加深学生认知程度。

2 自主探索,形成深度学习

素质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探究的课堂形态,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小学生现有数学思维基础考虑,创设开放性的数学课堂环境,为学生明确具体的探究任务,从而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化训练。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组合图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梯形面积”计算方式。学生根据所学图形类型,对梯形图形进行转化。通过思考之后,可以将梯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而以上两种图形面积计算方式,学生已经有所掌握。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模型制作、图形转换,自主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规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通过手脑并用,加深数学知识理解,提高理解深度。

3 拓展应用,内化深度学习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为了丰富文化知识储备,更是为了提高生活能力,通过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合理利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同样地,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合理组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比如说,在讲解“线与角”时,教师可以先引进生活案例,组织拓展活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环境,通过自主观察,发掘教室环境中存在的线和角,并自主探究不同线、角所呈现特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线和角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观所感,对线段和角进行绘制,根据自身理解,绘制角,掌握角的数学特征。如此一来,能够使小学生对线段和角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实现数学课程深度学习、拓展学习。

4 文化渗透,延伸深度学习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2]。在数学课堂上合理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储备,延伸深度学习广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确保数学教学向着素质教育改革更进一步。因此,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文化合理渗透,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创新和创造,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有效培养。

5 规范评价,反思深度学习

为了保证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深度学习更加有效,教师应重视评价体系的完善。根据小学生深度学习具体需求,对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学习过程表现,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评价。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自我总结与反思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表现,自主反思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进行合理改正,从而保证学生深度学习效率更加高效。此外,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互动和交流,引导围绕数学学习方法、策略进行交流。实现优秀数学学习资源、方法技巧的传递与共享,从而实现班级数学学习能力共同进步,为实现深度学习奠定素质基础。

结论:综上,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以创建学生深度学习环境为目标,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数学活动探究当中,从而实现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开发和拓展,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健全数学学科综合品质,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深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分图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