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自组织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2017-12-29姜筱晗

卷宗 2017年35期
关键词:信息需求自组织微信

姜筱晗

摘 要:本文以微信作为案例,探讨信息自组织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分析表明,信息自组织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信息获取效率,缓解庞大信息数量与用户不断提升的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信息需求;自组织;微信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人们信息获取行为,大家越来越习惯于依赖互联网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很乐意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共享信息。信息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这就让大家更加关注信息质量和信息个性化服务问题。现在包括微博等各类网络社区都在利用信息自组织去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用户体验,微信作为当前最主流的社交媒体工具,也将信息自组织的思想运用在产品设计中。

1 研究背景

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因其较好的交互性、和海量化,使信息资源表现出了冗余性,杂乱性,粗糙性、无序性、迷航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用户信息需求产生了矛盾。例如信息呈现的大众化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信息呈现去中心化和离散化与用户信息需求准确性之间的矛盾,信息传播的海量化与用户信息需求的高效性之间的矛盾……[1]。这些矛盾制约着用户信息的获取,影响用户使用网络信息时的体验。所以随着web2.0的普及和发展,新的适用于网络信息的组织方式出现,提高了用户信息获取的效率,优化了网络信息使用的体验感知。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介绍

微信由腾讯公司2011年1月份正式上线,现在各界对微信的属性并没有统一定位,但是普遍认为微信的本质是一种社交工具,即社交平台或社交媒体。微信信息呈现方式集文本、图像、语音、视频为一体的,综合多种元素,带给用户更加简单,直观和便利的使用体验。随着微信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其功能也在不断完善,现在已由原来单纯的通讯功能衍生出其他社交功能,成为人们获取身边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2.2 微信中的信息自组织

网络信息自组织主要通过大众使用标签(TAG)对信息进行标记,以到达对信息分类的目的。这种大众参与方式完全符合web2.0环境下,信息产生特点。笔者认为这里标签(TAG)不仅是用户通过文字或者符号做出的标识,而且也包含用户的行为标记,例如对某些文章的点击评论,浏览时间等,这些其实都是个体的一种潜意识下的行为标识,也可认为是另一种标签(TAG)。 通过把海量web信息进行分类再聚类,能够让用户获得可用的信息资源。

2.2.1通过信息源看信息自组织

微信中的信息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好友”——来自于微信好友间的聊天信息或者是朋友圈信息。另一类是“公共平台”——用户所关注的公共平台推送的信息。相比较其他社交平台,微信信息源更加稳定和可靠,所以用户的信任度较高,这也是其一推出就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1)关于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的建立有三种途径:一、基于现实关系的建立,借助手机通讯录,QQ,或者已知的微信号,二维码成为好友,这些好友是有较强现实关系联系的。二、基于地理关系建立的,通过“附件的人”添加好友。三、基于偶然关系建立的,通过“摇一摇”添加好用。这一类中会通过一定时间了解,将可信赖具有共同语言的人留下,将不可信赖,没有共同语言的人删除。微信好友的建立其实是对信息源的一次删选,是信息组织第一部分,建立可信信息源,对这类信息用户其实对他们贴上统一标签(TAG)——可信赖。

(2)关于公共平台

截至到2015年上半年微信公共平台数量达到1000万,每天还在以1.5万的速度增加。用户关注微信公共平台一般是自发行为,影响要素是有用性和感兴趣度。对这类信息用户实则也贴上了标签(TAG)——可利用、感兴趣。

2.2.2通过信息呈现方式看信息自组织

通过对微信中信息源的分析我们可以将信息的呈现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微信好友的朋友圈状态,一类是基于公共平台的信息推送。

(1)基于微信好友的朋友圈状态。

微信朋友圈的內容基本以分享为主,可以是少数文字、图片、小视频等,这完全符合“微内容”的特征[3]。朋友圈中你可以设置“不看他的朋友圈”或者“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这两个设置满足了朋友圈中所出现的信息是你信赖的人并且是你感情趣的人的状态,还可以满足你所发的信息是让你愿意看到的人看到。这两点完全满足web2.0环境下,用户作为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建立者这两种角色下对信息流通的控制,大家可以依据自我需求对信息进行组织,是一个十分个性化的设置。

朋友圈中发布的信息,我们可以对其点赞和评论,点赞是人们对某个信息呈现出的态度的一种简化表现形式。在一条状态下的评论,相互认识人才能看到,不认识的则看不到,这就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圈”的概念。虽然看似这一过程用户没有人为干预限制,但是用户选择的关系网络让系统自然做出判定,是用户行为自然选择的结果。

(2)基于公共平台的信息推送。

用户订阅自己与自己兴趣爱好或者生活学习有关联的公共平台,定期接收到它的信息推送,这种方式其实类似于RSS阅读器。订阅者不需要接受杂乱的推送内容,只需要接受自己感兴趣和需要平台的信息。

公共平台页面下还有功能按钮,例如“热门文章”、“往期回顾”、“在线交流”等,这些其实是平台管理者对用户需求和用户偏好做出分析后加入的功能,使用户更加便捷获取希望看到的信息。

3 总结

微信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仅仅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功能设置上满足即时通讯、信息浏览、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从海量信息中首先通过“人”自身和与其有关系的“他人”来捕获这些与用户相关联的信息,并通过合理组织让用户自我组建一个满足自己信息获取的“个性化”信息平台。这个平台相对而言,信息的接受是开放的,但是又同时满足了用户隐私要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web2.0环境下用户在海量信息中的特定需求,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但是目前微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良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网络信息组织探讨(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1,10(4):50-54

[2]吴思.微博和微信的信息组织方式比较研究(J).情报探索,2015,(8):127-130

[12]罗昊.博客信息自组织模式研究(J).情报资料工资,2009,(5):56-60

猜你喜欢

信息需求自组织微信
微信
群体智慧与教育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主阵地”
微信
信息产业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思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