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景区简介汉英翻译研究
2017-12-29张苏亚
摘 要: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在翻译中应用范围最广。本文基于目的论,以部分旅游景区简介文本的汉英翻译为例,分析景区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景区翻译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旅游景区翻译;目的论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of scenic spot and put forward some translation approaches by analyzing some examples of scenic spot translation to provide a new way for scenic translation.
Key words: the translation of scenic spot, Skopos Theory
1 引言
简介翻译的是否恰当就直接关系着一个景区能否为游客提供准确的背景知识,能否让他们了解旅游景区的特色文化,能否使旅游更有意义。但目前,国内很多旅游景区简介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翻译中忽略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忽略了游客的阅读习惯等。本文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结合旅游景区汉英翻译资料, 分析景区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进一步完善景区汉英翻译。
2 目的论简介
目地论作为功能翻译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观点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不是只是译者一个人的行为,也要有很多角色的参与,如作者,原文,委托人,翻译要求,译者和读者,译者要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这一目的也决定了最后选择何种形式呈现。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在这三个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应注重翻译目的,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翻译。
3 旅游景区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
3.1 中西方文化差异
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外国游客对旅游景区一些中国特有文化难以理解,甚至有时曲解。对外国游客而言,他们的年龄不同,接受文化水平的程度不同,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因此旅游景区汉英翻译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提供符合大众游客的翻译。下面用杨红英老师的商於古道棣花文化旅游区翻译项目的翻译活动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中西文化差异,该例子是棣花景区对白居易下榻处这个景点的简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后七次往返商洛古道,留下30多道诗篇,其中在棣花驿留诗二首。公元820年,白居易由江州回长安,下榻棣华驿,题有一首《棣华驿见杨八题梦兄弟诗》,诗云:“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名作棣华来早晚,自题诗后属杨家”。这首诗推动了棣花驿的改名。”
“The Poet Visit to Dihua Station: Record has it that the renowned Tang poet Bai Juyi(772-846)traveled along the Shangwu Route seven times with two visits to Dihua Courier Station. Over 30 poems by him are related to his trips on this route with two written during his stay at Dihua. In 820, during his stay at Dihua on the way back to Changan, todays Xian, from Jiangzhou, he saw a poem by his friend Yang Ba on meeting his brother in dream when he stayed at Dihua. This inspired Bai Juyi into writing a popular poem about the brotherhood and family bond in which he said “Learning you met your brother in dream, its the name Dihua that sent him to your arm.” In Chinese the word “Dihua”, meaning yellow kerria flower, is a symbol of brotherhood. After this, Dihua Courier Station began to be known to more people.”
在這个景点简介中,出现了古代的朝代和人名,也出现了古诗词。这些对于外国游客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景区汉英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必须对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进行解释和说明。当然对于大多数外国游客而言,他们的关注点并不在古诗上,而是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所以对于这个景点简介中古诗的汉英翻译,并没有进行字对字的翻译,而是突出重要信息,让游客了解有景点有关的基本信息。
3.2 中英语言特点差异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汉语注重意合,英语则注重形合。而这些差异的形成是因为中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社会形态以及各自特有的民族文化。
例: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如白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花公园,阵阵桂花花香扑鼻而来。
译文: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文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追求意境美,加上四字结构的应用,这样的中文景区简介会让游客产生联想,渴望到这个地方去。而译文则完全抛开了中式的语言表达习惯,把原文中各种颜色的描写省去,只是客观的向游客提供了信息,文本简洁流畅。
3.3 游客的阅读习惯
一般而言,旅游景区简介的汉英翻译是以书面或印刷图片的方式展现给游客,而实证研究发现,一般游客在同一个地点获取书面信息的时间是20-30秒,也就是能阅读60-70个英文单词,而且乐于接受逐条列出的信息,超过这个极限一般游客就会走开,放弃继续阅读。(Serrel, 1996;Ward et al. 2003)但很多旅游景区简介的汉英翻译都存在着篇幅过长,主要和次要信息混乱,排版不合理等问题。旅游景区简介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应从外国游客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目的出发,使译文能让外国游客接受,并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习惯。
4 旅游景区简介汉英翻译的方法
4.1 适当省略汉语特有文化和语言信息
翻译旅游景区简介的目的是让外国游客更好更多地了解旅游景区的信息,以便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但是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给游客带来了阻碍。因此景区简介汉英翻译应从外国人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缩小文化差异与冲突,将承载中国文化的语言转化成符合接受者习惯的语言。
4.2 重组中文信息,重写英文景区简介
中西方文化不同,语言不同,连阅读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而外国游客本身也有差异,受教育水平不同,接受信息的快慢程度也不同。中文景区简介往往比较详细,包括历史背景,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等信息,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考虑到中西方语言与阅读习惯及其接受程度的差异,不可逐句照翻,要重新组织中文简介,找出最主要的信息,按照游客的阅读习惯重写英文简介。
如阆中古城旅游景区对锦屏山的简介:锦屏山,又名阆中山、花山、宝鞍山,位于阆中城南,是阆中古城旅游景区“山水城一体”风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盛赞:可与嵩山、华山媲美。锦屏山有飞仙楼、吕祖殿、邱祖殿、杜少陵祠、陆游祠、张宪祠、八仙洞等数十处景观,如珠落玉盘,散播其间。道教仙山的锦屏山“多仙圣游集”,落下闳、袁天罡、杜甫、吕洞滨、吴道子、陆游、杨瞻等留下丰富的诗篇、墨宝和遗踪。
Welcome to Jinping Mountain
Find out the secret of the site as a strategic point in theareas Fengshui layout;
Enjoy the beauty of the mountain that could match all othersacred mountains in China;
Visit 10 attractions of Buddhist and Taoist temples and other memorials for prominent historical figures;
Appreciate a rich collection of calligraphy, paintings and poetry from visitors of the past dynasties.
重寫的英文景区简介中,删除了古人名和建筑名,减小了游客的阅读障碍,让游客有耐心继续阅读,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5 结语
旅游景区简介属于操作性文本,即感染游客并采取某种行动,翻译简介的目的是使游客了解该部分信息并吸引游客。旅游景区汉英翻译的最终目标是吸引外国游客,传播中国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目的论为景区汉英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衡量标准,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目的语文化和中文的差异,做好旅游景区汉英翻译,有利于景区吸引更多外国游客。
参考文献
[1]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Clevedo: Multilingual Metters Ltd, 2001
[2]陈刚. 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3]盖丽娜. 浅析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汉英翻译[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10)
[4]王佳.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旅游景介文本汉英翻译[J]. 文学界﹒语言研究, 2010(9)
[5]王旭莲,陈亚轩. 文化差异视野下中英旅游宣传文本的对比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 2013
[6]杨红英, 黄文英. 汉英旅游翻译的可接受性研究[J]. 外语教学, 2009(7)
[7]张芒. 基于目的论角度下的旅游资料翻译[J]. 读与书杂志, 2010(3)
作者简介
张苏亚(1986-),女,山西运城人,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