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有效途径探析

2017-12-29宋蕊

卷宗 2017年35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高职院校

摘 要:国家对于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政策是我国教育公平原则的集中体现。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落实中存在的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并且详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而希望能够从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等多个层面入手,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更加深入、全面、高效地开展。

关键词:资助育人政策;高职院校;有效途径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要体现教育公平,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资助工作显得尤為重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保障,以保证教育公平性。

1 当前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以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仅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体现了教育公平,而且也为高校资助育人创造了新的工作机遇。

2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资助,轻育人

随着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资助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有的资助平台系统对于学生的贫困认定更加科学,家庭经济信息收集的学生覆盖面更加广泛,所有贫困认定的材料都要有据可查,认定的等级更加客观、公正,资助的过程更加精准,资助的成效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出现了只重视资助的事务性工作,而忽视在整个资助过程中的育人功能的发挥。高职院校在资助过程中更加看重政策性宣传是否到位,贫困生认定是否客观、公正,评选程序是否规范,合乎规定,而忽视了当前和后续工作中应有的育人功能的体现和发挥。这种缺失往往影响了高职院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工作指导思想实施的整体效果。

(二)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处的资助管理中心领导、组织、监督,各二级学院(系部)的资助管理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的运作大多从资助计划、名额分配、资助政策、资助过程监督等几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然而对于二级学院(系部)资助工作人员培养则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难以在资助育人项目中充分发挥和施展组织领导能力。二级学院(系部)的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或辅导员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存在着工作队伍不稳定、对于国家资助政策和信息了解的不够及时和全面,忙于事务性工作对于资助育人功能的发掘不够深入等问题。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和各二级学院(系部)资助工作人员、辅导员,还应倡导将学校各个部门,教师及相关企业统筹纳入到资助育人的工作队伍中来,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和谐统筹局面。

(三)资助育人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形式多体现在物质层面,对于资助之后的育人工作往往过于单一和片面化,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国家近年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年加大,覆盖面已达到20%左右” 由于国家助学金额大、竞争少,在此过程中许多贫困的学生习惯了被动式的接收物质帮助,没有产生主动摄取的机制,资助和教育意义相脱离,容易产生“等、靠、要”等不良思想,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国家助学金,甚至会让家长动用社会关系开具假的贫困证明,出现了许多不诚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贫困理所当然应该受到资助,缺乏感恩思想。资助后的育人工作多从事迹材料展板展示,自强励志材料评选等几方面开展,参与人员偏精英化,教育覆盖面不广,形式单一,教育意义不深入。

3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并不低,这些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家庭贫困,全家人的希望都集中在学生身上,学生的自我使命感极强,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这类学生往往自尊心极强、学习认真努力、追求完美,由于学生对自身的这种近乎严苛的要求,容易引发心理问题。过于的追求学习上的自省,使得他们对于除学习以外的事情都不关心,自卑而又自尊,敏感而脆弱,人际交往紧张等。还有一类贫困生表现为自我效能感低,自卑,自怜,极端、片面地看待贫困这件事,有的悲观失望,有的牢骚满腹,甚至有的破罐子破摔。因此高职院校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首先要做好贫困生的价值观、贫困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的看待贫困。其次,针对贫困生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人际交往、挫折教育等专题讲座,实施能力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帮助贫困生不仅仅在物质上脱贫,更要在心理、精神上脱贫,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树立平衡、良好的心态,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发挥好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其一,设置资助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高职院校领导和各个部门要在思想上重视资助育人工作。“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将资助中的育人工作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设置资助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其二,重视资助育人效果反馈工作机制。目前,高职院校没有或者很少关注到资助育人效果反馈,故而应当创新和实施资助效果反馈工作机制,如采取资助平台设置调查,贫困生意见反馈座谈会,一对一见面会等形式,科学、全面的收集学生对于资助育人效果的反馈信息,指导资助育人工作更加精准、有效的开展。

(三)合理配置资助资源

高职院校应合理配置资助资源,根据贫困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实施不同的资助政策,鼓励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有偿资助形式的实施,完善学校勤工助学体系,实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实现资助育人的良好功效性。“各高校应通过实践活动来完善勤工助学体系,要及时解决勤工助学岗位数量少、层次低、助学渠道狭窄、助学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勤工助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仍有许多有待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如果说前期的资助育人工作关注点更多的是资助工作落实的话,则现在要更多的关注资助育人中的育人功能,因为时代在变化,在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深入认识和重视资助育人工作,积极探索和完善资助育人模式和方法,深入发掘资助育人工作有效途径,充分实现资助育人的效能型,对待贫困生“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信念,爱国,敬业,立志报国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9.

[2]朱以财.双轨模式: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时效性的现实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4,(5):53

[3]洪流.资助育人: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66-168.

[4]邓子龙,程芳,甘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5,2(1):155.

作者简介

宋蕊,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讲师。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高职院校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