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民间戏剧发展现状及传承对策研究

2017-12-29覃肖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覃肖华

[摘要]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的艺术文化,其中,广西壮族的民间戏剧历史悠久,发展至今,依旧散发着璀璨的文化光辉。在倡导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形势背景下,认识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传承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壮族民间戏剧;发展现状;传承对策

一、前言

众所周知,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壮族、苗族、瑶族、水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一张五彩斑斓、精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图景。在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艺术门类中,壮族民间戏剧首屈一指。本文主要分析广西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传承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广西壮族民间戏剧概述

(一)壮族民间戏剧的主要剧种

壮剧民间戏剧的主要剧种有南路壮剧、北路壮剧与壮族师公戏。它们大约始于清朝道光(19世纪前叶)年间,截止到目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广西南路壮剧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靖西、德保、那坡、大新、天等、田东、田阳等县。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因受提线木偶戏的影响,目前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壮剧(主要流行于广西田林、西林、隆林和百色等西部地区),是在本地民间说唱、民间杂耍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并受汉族戏剧的影响而逐步发展形成的。开始,人们称之为“板凳戏”,其实是一种民间说唱,由两人或三人坐在一条长板凳上,用当地民间曲调说唱一个故事。壮族师公戏亦是在民间演唱叙事长诗的“师公调”“师公舞”说唱和表演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民间对这种戏剧称之为“唱师剧”“壮师”“唱人仙”“师公调”“木脸戏”。

(二)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历程

壮族戏剧的发展历程是来自民间,从简单到复杂,从演唱到表演,从角色少到角色众多。当中没有与上层政治联系,真正来自民间,生根民间,在民间发展。壮族戏剧的演员与角色,如南路壮剧有正旦、花旦、武旦、丑旦,大花脸、小花脸,正生、武生,大武生、小武生,以后逐步简化为生、旦、净、丑四行。流行于广西田林一带的壮剧,行当分为十门,有老生、武生、小生、正旦、花旦、武旦、婆旦、摇旦、花脸与丑角,在表演时“文不离扇,武不离刀”。

(三)壮剧的角色和行当

壮剧的角色和行当十分多样,以剧情需要来安排,不论男女演员均可同台演出。这是由于壮族的民间文化生活没有严肃的宗教规矩,体现在戏剧的演员与角色上,亦相对开放与自由。

(四)壮剧的音乐

既然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演出就少不了音乐与乐器。这里所说的音乐,仅指戏剧音乐,即它的戏剧唱腔、曲调。壮剧中的北路壮剧主要唱腔有正调、平调、叹调、京调、哭调、骂调、武公调、丑角调、那劳调、过场调、送客调、梳妆调、宰杀调、出游调、怒板、哀顿、叹板、哭板等。乐器有马骨胡、葫芦胡、竹筒胡(即二胡)、三弦、笛子、唢呐和木叶等。壮族师公戏主要有抒情腔、叙事腔、送花腔、饮酒腔、乐腔、老旦腔、花旦腔、和尚腔、打水腔、三光腔、行游腔、请三界腔、三郎腔,还有化竹、社王、论古、安座、路腔、散婆等调。锣鼓常用的有三字头、七字头、扫板、二流、打引、课子、赶乐、清乐、朝乐、行乐、道乐、歌赞乐、四平乐、武乐、游乐、雷乐、拜表乐、酬祝乐、三界乐、九宫乐、架桥乐、幼曹乐、三棍头歌赞乐等。

三、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情况

(一)民国及建国后的发展

在清朝时期,壮族民间戏剧一直有着良好的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特殊的艺术形式点缀着人们的生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进入民国之后,壮族民间戏剧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严厉抨击,遭受了禁演和强行摊派“巫捐”等一系列打击,很多剧团由此解散,艺人越来越少。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壮族民间戏剧几经沉浮,经历了不少挫折,一直在夹缝中生存。

(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1978年,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提倡百花齐放,文化复苏,壮族民间戏剧也由此迎来了新的春天,获得了新生,新的优秀剧目大量涌现,演出质量快速提升。壮族民间戏剧从乡村演出变成了到首都演出,剧本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令世人刮目相看。据1990年的相关数据统计,仅仅广西田林县的业余戏团就多达数百个,业余演员超过了2000人,壮族民间戏剧可以说是到了发展巅峰。

(三)在当代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娱乐设施不断出现,很多壮族年轻人已经不再青睐壮族民间戏剧,壮剧的发展与传承成为一个大事摆在人们的面前。

确实,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人们的事业不断扩大,审美情趣变得更加现代化,他们离壮族民间戏剧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这种情况还会继续蔓延。了解壮族民间戏剧的年轻人越來越少。这一切都不利于壮族民间戏剧的传承与发展。

四、新时期传承壮族民间戏剧的对策

在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的情况下,传承壮族民间戏剧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对壮族民间戏剧传播者的保护力度

从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源起来看,壮族民间戏剧的艺人不仅是演出壮剧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壮剧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在传承壮族民间戏剧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壮族民间戏剧在历史上几经沉浮,基本都与壮剧演出者的命运息息相关。如今,我国知名壮族民间戏剧老艺人相继离世,这是文化界的损失。很多地方的壮剧传承甚至出现了断代,很多老艺人已近耄耋之年,还没有培养出得意门生。这不利于壮族民间戏剧的进一步传承。如何保护壮族民间戏剧艺人,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要对现有的艺人进行“活态”保护,对他们予以经济支持,使他们没有生活之忧,全心投入到培养壮族民间戏剧继承者的事业中。壮族民间戏剧老艺人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对进行大范围传播。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将壮族民间戏剧艺术引入到学校课堂中,在中小学开设壮族民间戏剧欣赏课,在高校开设壮族民间戏剧选修课,使学生欣赏、学习壮族民间戏剧,成为主动的传播力量。目前,广西田林创办了“田林县北路壮剧文艺学校”,旨在大力培养壮族民间戏剧演员、乐手、导演和剧本创作人才。我们必须对壮族民间戏剧抱有信心,壮族民间戏剧艺术必将人才辈出。endprint

(二)对传统壮族民间戏剧进行合理改革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他们的文化价值理念也发生了很大變化。壮族民间戏剧与社会信息息息相关,必须重新定位自身,实现与时俱进,拉近与当今受众的心理距离。

目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高涨,求美、求新、求乐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壮族民间戏剧应该顺势而上,在改革中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在创新中求发展、求生存。我们不得不承认,壮族民间戏剧中有不少内容简单、陈旧的剧目,难以吸引受众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壮族民间戏剧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在内容上多下功夫,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原有的传统艺术元素进行解构、分离、提炼、重组和加工,要结合当下人们的心理进行内容创作。比如现代社会的竞争越发激烈,人们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更加强烈,壮族民间戏剧要借此契机,塑造出与时代合拍的艺术形象,使壮族民间戏剧体现出时代色彩。

另外,壮族民间戏剧本身的节奏比较慢,通常是一唱就唱大半天,曲调无法实现充分协调,难以推进剧情的发展,这也是壮族民间戏剧难以吸引现代观众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壮族民间戏剧要创新自己的舞台布置、程序设置和台步设计以及服装整理,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改革,才会吸引更多的人观看壮族民间戏剧。当然,创新壮族民间戏剧的这些要素,并不是说壮族民间戏剧要摒弃传统,盲目跟随现代眼光。壮族民间戏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封闭排外,而是要站在民族艺术的土壤上发挥民族文化艺术的优势,才能使壮族民间戏剧凸显出开放多元性,吸引更多的观众。

(三)创新传播方式

顾名思义,传播方式就是实现传播目标的方法、手段的总和。戏剧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传播戏剧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引入新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当今时代是一个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ipad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壮族民间戏剧传播的方式也应该注入信息技术的因素,实现壮族民间戏剧文化的不断传承。

一直以来,壮族民间戏剧是通过自然方式进行传播的,就是传授方与接收方之间没有传媒技术的参与,人与人之间是通过口耳相传进行交流的。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其固有优势,传授双方可以实现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实现壮族民间戏剧信息的共享,传授者在表演时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都会对观看者产生影响。表演者尽心尽力,台下观众成沉醉其中,这是壮族民间戏剧在历代传播中愈久弥新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光靠自然传播方式传承壮族民间戏剧显然是不够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微博、微信等传媒手段传播壮族民间戏剧。特别是要重视新媒体的应用。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已完成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可见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利用网络技术传播壮族民间戏剧可以达到突破时空限制的传播效果。还可以开发壮族民间戏剧APP客户端,开通宣传壮族民间戏剧的官方微博,使更多的人能欣赏这种传统戏剧。

四、结束语

壮族民间戏剧已经走过两百多年的岁月,积淀了很多艺术精华,它有过辉煌,有过落寞,但是一直流传至今。在当今时代,这门传统的戏剧艺术必须得到传承和弘扬。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传承方法,使壮族民间戏剧深入人心,让其在现代生活中获得艺术生命力,实现生生不息。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河南信阳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