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2-29王涛
王涛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提高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构建个性化信息教学平台,从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环境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仍然不受重视。一方面,在小学生考核评价指标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副科,很难在实际教学中被学校和教师重视,再加上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实验室和教学资源方面硬件与软件的支持,一些学校在考虑教学成本的情况下往往将该学科放在次要位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还不完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均衡,在面对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操作时,难以用成人的思维和操作方式去完成,因而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显著,也由此导致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2.教学模式滞后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实践的模式,一方面,该模式在课堂讲授中难以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获得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加深对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实践缺乏方向性和目标性,即使有教师的指导,也难以通过系统化的培养来提高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更无法培养计算机软件操作和作品创作的能力。
3.诱惑性因素影响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在学校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室中进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往往会在网络的诱惑性因素的作用下选择浏览网页、打游戏等,难以专心听课,大大影響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由于更换了教学环境,由平时的班级文化课堂转换到了实验室,再加上实验室配备个人电脑卡位,因而一方面学生的课堂的警惕性降低,对纪律的遵守性降低,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像传统课堂一样对学生的听课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难以监控学生的纪律遵守与课堂学习状况。
二、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对策
1.重视信息技术课程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在小学时期就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地方和学校进一步增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均应当采取措施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健康发展。国家和地方应当将信息技术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纳入小学生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之中,在政策上和机制上扭转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的现状。学校应当积极引进信息技术课程的软、硬件资源,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教学的重要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创新思维和科技思维。
2.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促使信息技术课程达到预期效果,应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促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例如,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教师准备的讲义、课件、网课等内容进行自学,之后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这一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又能集中精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还可增强师生互动,使课堂增添趣味性。此外,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利用计算机和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完成规定的任务,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该方式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3.构建个性化信息教学平台
面对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诱惑性因素,学校应当构建个性化的信息教学平台。一是学生的操作权限中设置规定的浏览内容,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将时间用于与教学无关的其他内容。二是建立学生课堂操作的监控系统,使教师在计算机上便可以监测学生的操作内容,有效防范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违规行为,同时也能发现学生的操作问题,便于师生互动。三是该教学平台还可以将其他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教学资源的获取方式,从而有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 瑶.浅谈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文摘版),2016(9):121.
[2]何向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