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林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途径

2017-12-29夏夏施歌胡毅戴韵佳凌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建设途径音乐欣赏

夏夏+施歌+胡毅+戴韵佳+凌粢

[摘要]本文基于若干所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运行现状专项调研的基础,将调查问卷的若干信息总结归纳为五大类问题,并指出了加强课程建设力度势在必行,明晰了课程建设目标,尝试从根本前提、重要环节、建设核心即农林高校、任课教师、高校学生三个维度给出了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农林高校;开放课程;音乐欣赏;建设途径

19世纪至今,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全人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关注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建设作为实践相关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将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农林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一、势在必行:加强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建设力度

21世纪以来,社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相应地,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核心竞争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评估等若干评价维度,无不与学生个人软实力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素养尤其是音乐素养是个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素养会对学生个人的思维、沟通、表达、学习、团队协作等各项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面对农林高校相当一部分学生音乐基础缺失的现状,倒逼高校应不断加强音乐欣赏课程建设,在精品开放课程模式下不断摸索建设途径。

此外,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建设,因为没有现成可以借鉴的模式,只能照搬艺术类高校相关课程,往往因为教材难度与深度要求较高较专,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距离感,失去兴趣。

二、锲而不舍:明晰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建设目标

农林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程建设目标不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音乐领域专门人才,不是要单方面强调课程的重要性而去偏废专业学习,而是要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林高校的,以音乐审美为课程宗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课程动力,以弘扬民族音乐和培养音乐国际化视野为课程核心的通识类必选课。

通过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丰富农林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从提升审美能力人手,引领学生全面成长。课程应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向着“止于至善”的目标努力,从而改变性格与命运;通过提升审美能力与品位,引领学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语出《大学》)。

三、知己知彼:掌握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运行现状

为更直观更真实地了解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现状,笔者作为课题主持人,带领课题组全体成员,针对省内几所农林类高校,主要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开展了主题为音乐欣赏课程建设现状的专项调研。

在整个学期的调研中,课题组共发放问卷4126份,回收问卷4100份,有效率为99.4%。被访问对象中,一年级学生759人,二年级学生2681人,两个年级加起来约占受访者总人数的83.9%,受访对象中的三、四年级学生合計660人。

问卷回收后,若干问题被归纳为五大类,经过数据处理和初步分析,可以看出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运行的大致情况。

(一)受访者的音乐认知程度调查

“享受”、“宣泄”、“表达情感”等一批高频关键词跃然纸上,这些都是受访者最真实的第一反应,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对于音乐欣赏课程的最初印象。这是受访者的第一大类反馈。

第二大类反馈,从音乐学的专业角度分析,约10%的受访者除了给出自己对于音乐的原印象外,还会进一步结合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进行表达。说明约一成的受访者很可能在大学前时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并可以使用专业术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采用最后一大类反馈方式的受访者寥寥无几,约占总人数的1%。他们会举出详细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说法,换句话说,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简单分析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说明约1%的受访者很可能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上对教学内容期待更高。

总而言之,“对音乐的认知”这类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怎样平衡好学生的通识需求与个性化期待已成为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二)受访者的音乐喜爱程度调查

77.4%的受访者表示热爱音乐,22.5%的受访者表示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为一般,几乎没有受访者反馈对音乐不感兴趣。同时,四分之三强的受访者每天都会欣赏音乐作品。

问卷显示,接受调研的几所农林高校已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调查表明,仅有一小部分受访者曾听说或参与过相关活动,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今后会多关注音乐类活动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反馈表明,大多数农林高校的学生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说明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具备良好的受众群体。调查显示,除音乐欣赏课程外,丰富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并不缺乏,但学生群体的认同度与参与度并不高,欠缺的是如何更加吸引在校学生的关注从而达到丰富生活、提升审美能力的初衷。

(三)受访者的偏爱类型分布调查

20%的受访者表示更偏爱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被34%的受访者偏爱。同样是古典音乐类型,喜爱西方古典音乐的受访者占总人数的42%,56%的受访者更喜爱中国古典音乐。问卷显示,大多数受访者更喜爱轻柔舒缓的音乐作品,原因是此类作品可以缓释压力,放松身心。

从本类问题的调查反馈情况看,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更喜爱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一定程度为课程介绍、推广、传承中华文化奠定了受众基础。各类音乐作品类型都被受访者不同程度提及,某种程度说明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正面临众口难调的局面,将成为课程建设不能忽视的问题。

(四)受访者的音乐基础状况调查

45.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进入大学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音乐训练,是零基础。曾接受过一些训练但并不深入的受访者占总人数的37.6%。曾接受过比较正规训练的受访者占总人数的17%。endprint

调查结果表明,受访者整体的音乐素养令人堪忧。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一定程度上要为相当一部分学生补课,补课的原因是大学前时期的音乐基础教育严重缺失或不足,因此加强学生整体的音乐审美基础能力迫在眉睫。

(五)受访者的音乐课程期待调查

1.选修音乐欣赏课程原因调查

65.3%的受访者表示期待能在课堂有所收获从而提高综合素质,57.1%的受访者表示热爱音乐所以选课,46.7%的受访者表示为取得学分所以选课,3.5%的受访者因为担心学习方式枯燥等表示不会选课。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于课程的期待较高,热爱音乐从而期待全面发展。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建设的又一项任务是能够打消一小部分学生的担忧,为通识类必选课的开发夯实受众基础。

2.音乐欣赏课程学习期待调查

69%的受访者表示期待拓展知识面,87%的受访者表示期待丰富自己的音乐文化知识,82%的受访者表示期待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25%的受访者表示期待进一步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成绩,35%的受访者表示只是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依据重要性排序后,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3.音乐欣赏授课内容期待调查

62.4%的受访者认为课程学时数设定在32学时较为合适,不到3%的受访者认为课程学时数应超过64学时。依据重要性递减排序,受访者最想在课程中获得的知识与信息为:音乐作品、欣赏方法、乐理知识、器乐演奏及演唱技巧、音乐史等。其中,乐理知识应占教学内容比例的问题,34.3%的受访者认为占比应达到30%。调查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为提高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的针对性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

四、有的放矢:构建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建设途径

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并无太多可以直接借鉴与参考的成熟案例,笔者尝试通过背景、目的、现状的分析,结合问卷、访谈调查的相关数据,提出构建农林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根本前提:农林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

在农林高校相关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给予音乐欣赏课程建设与开发高度重视,并不会违背办学理念与宗旨,相反,会为提升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加分,这是开展一切课程建设工作的根本前提。有了农林高校领导的理念共识与政策支持,才有课程软硬件条件改善的可能。从农林高校的维度,笔者提出课程建设建议如下:

1.将音乐欣赏课程永久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

2.成立以音乐欣赏、影视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等为主干课程的校内艺术类通识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或教研室。

3.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通识艺术类必选课,授课对象为全体一年级新生。

4.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授课模式、考核办法、课程评估等一系列课程建设规范均应在学校相关部门指导下,由教研室或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集体研讨确定。

5.在原有以校内教师兼职授课模式的基础上,补充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进入教学团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6.从学分认定、素质拓展等多方面覆盖音乐欣赏等课程,除取得必修课成绩外,学生还可获得素质拓展或综合素质学分认定。

(二)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必肩负崇高使命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在校大学生,由于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传统应试学习模式等,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前很少或几乎没有接受过基础的音乐通识教育。

始终坚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成于艺。”的治学原则,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教学方法,认为这是君子陶冶性情、提升修养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階段。

从任课教师的维度,笔者提出课程建设建议如下:

1.在校内通识艺术类课程研究发展中心或教研室的带领下,任课教师需全面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使课程信息深入浅出,喜闻乐见。

2.研究开发适合农林高校学生使用的课程配套教材与光盘、网络学习资源库、课程配套课件资源、课程配套试题库等。

3.研究建设校内音乐欣赏视频公开课资源。

4.任课教师需将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学院派”、“片面强调专业性”的授课模式改革成为“互动式”、“引领式”、“亲和派”、“全面体现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5.在互联网+的时代,任课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需不断加强音乐欣赏微课、慕课等建设,引入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6.任课教师应引领学生全面了解课堂以外的众多学习资源,了解校内外的众多学习活动平台,借助各种课堂内外的平台提高音乐欣赏课程的吸引力。

7.任课教师应在课堂以外建立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互动交流,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三)建设核心:高校学生需把握提升机遇

从高校学生的维度,笔者提出课程建设建议如下:

1.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农林高校学生应将音乐欣赏课程学习与提升个人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相结合。

2.课堂内外,农林高校学生应注重培养自身审美能力与品位,除学好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

3.第一时间结合自己的听课效果、互动学习心得、主动做presentation的收获等方面,与任课教师在课堂内外保持良好的沟通。

最后,农林高校、任课教师、高校学生三方共同努力,让音乐欣赏课程这件有意义的事做得更有意思。

结合本文的主要论述内容,笔者小结如下:

小课不小为大谋,师生合力勤绸缪。量体裁衣迎远虑,润物无声解近忧。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设途径音乐欣赏
论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