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本源

2017-12-29黄泽勤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严治党

黄泽勤

[摘要]党治得如何,管得怎样,是否能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力量,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坚持从严治党。只有坚持了从严治党,共产党员才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力量本源,为培养优秀的党员大学生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从严治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面对宗教信仰被摒弃和政治信仰被淡化的社会现实,我们在积极强化伟大政治信仰的同时,必须为现代社会确立和构建科学的社会道德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方向和集体主义的原则,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超越了狭隘的工具理性,为公民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最佳的社会道德信仰。“四个全面”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强动力,全面从严治党更是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本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从严治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保驾护航;二是社会层面,从严治党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给予了最强保障;三是个人层面,从严治党为培育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公民提供了引领力量。

作为国家层面价值观选择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凸显出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心中所望,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美好夙愿,体现了我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完成这个使命,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是否从严治党。

我党事业成功的重要经验在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历史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做到了从严治党,走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我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的历史就是很好的明证。什么时候我们治党不严,离开了群众,我们党的事业就会碰到危机甚至是面临生死存亡,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血的教训。纵观党的历史,党的建设一直是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我党工作的生命线。一方面,依法治国,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另一方面,刮骨疗毒,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系列重拳反腐增强了社会的信心、党的威信和群众的信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建设。从经济建设方面来看,我们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是否与时俱进,是否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从严治党。党管好了,我们就有了良好的执政生态,就不会有了太多的个人利益诉求,“关键少数”的工作才能以国家的利益为落脚点和出发点。从接班人培养方面来看,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党员大学生的培养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现实课题。入党动机不纯、信仰不坚是当代大学生入党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党治严了,入党的程序就会公正,大学生入党就能超越个人利益的狭隘,入党的动机就会变得纯洁。党管好了,党员的精神面貌得以焕然一新,入党的价值诉求才能免于物质的桎梏,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就可得以坚定。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国家建设者。

党治严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就有了坚实的保障,党管好了,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才能成为现实。

“历史本质上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但社会不是存在于个人之外的抽象物,它不过是无数个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总和。”在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自然的必然性和经济的必然性对人的奴役在一定程度弱化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某种层面就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在这个有8500多万党员、十三亿人口的国家,我们要达成如此宏愿,从严治党是最强有力的保障。

党的作风左右着社会风气的方向盘。如今部分党员政治信仰弱化,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从封建迷信中寻找心灵的安慰。这与我们部分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问计于神有一定的关联。有的向往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丧失信心,也与我们有的党员干部在面对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时态度暧昧、模糊立场不无关系。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的当代大学生来讲,灌输式的信仰教育虽余威犹在,但面对网络媒体的狂轰滥炸,其作用亦江河日下。感性的他们会戴着放大镜去看待党内的存在的问题,而对于我党的正能量却熟视无睹。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用优良的作风、实在的行动为整个社会把好不断前行的方向盘。

党的纪律掌控着法治社会的总开关。“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党的纪律基于法律而高于法律,没有对党纪的严格遵守,党的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就成了一句空话。现今社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有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知法犯法问题还比较突出。究其缘由,关键在于我们管党不利、治党不严,置国法于不顾,视党纪为无物。党管好了、治严了,党纪就得到了严格地遵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就会实至名归,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落地生根,法治社会必然建成。

党的行为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入场券。中国梦的本质在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显然注解了中国梦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因而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生活环境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浓重一笔。马克思说过:“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时,社会公平、公正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人的必须存在状态。就实践意义上而论,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公平、公正与执政党整体的行为是分不开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要党为群众办事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社会公平就会得以坚持,社会的公正就会得到彰显。反之,党如若脱离实际、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会做一些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的荒唐事,社会的公平就会沦陷,社会公正就只能是雾里看花。endprint

所以,只要党治严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只要党管好了,我们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有了强大的引领力量。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人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人们在生活中表现自己的形式归结于他们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他们生产什么和怎么生产决定于当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而构建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与我党的具体情况关系密切。因此,从严治党为培育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公民提供了引领力量。

从严治党为社会主义公民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认知来源于实践。学习什么?怎么学?是认知主体的第一性问题。认知主体要学习的是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和理论,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固有属性和内在要求。只有从严治党,党员才能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在实践中成为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否则,我们面对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张张“复杂的试卷”,答题时就会无所适从,无法交出一份份优异的答卷,就有“挂科”的危险。

从严治党为培育社會主义公民树立了思想上的标杆。思想建党已成为我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我党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验总结,是我党永葆青春和与时俱进的唯一选择。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必修课。这个课程如果没有修好,我们精神上就会缺“钙”,政治上会变质、经济上会贪婪、道德上会坠落、生活上会腐化。周永康、徐才厚之流就是最好的明证。如果党治严了、管好了,面对人民的考试,这门必修课我们就会得优,就会拥有正确的是非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思想的“总开关”就拧紧了。人民群众就会认可我们的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成为共识,这样就在思想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树立了一个可信度高的标杆。

从严治党为社会主义公民树立了行动上的表率。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共产主义不只是精神层面的一种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只是思想维度的一种追求,它们更是实践中的一种必然,实际行动中的一种显现。党管不好,我们就只能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行动上的自由主义,只能成为人民群众所摒弃的笑话。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不管不顾,甚至欺压群众、伤害群众,怎么能让群众信仰共产主义呢?怎么能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党治严了,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成为榜样,其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就会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总之,从严治党,保证着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本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是基础性的工作,必须融入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去,使得它像影响生命的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让它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