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下农业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出路探究

2017-12-29冉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冉莉

[摘要]“微时代”下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运用,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形成了良好的新媒体环境。本文探讨“微时代”对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现状,客观科学地掌握新媒体具有的新特点。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探索适合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以“微时代”环境为平台,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以深入高职生发展实际为中心,对拓展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

[关键词]微时代;农业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发(2004)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在“微时代”下,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16号文件中提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我们可以借用商业中提出的“020”(OnlineT0 Offline)模式,即线上为宣传和展示前台,线下为教育后台,形成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让农业类职业教育更加高效和科学,使高职学生们尽早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鼓励农业类高职教育工作者积极运用新媒体,在“微时代”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微时代”下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新媒体:一个是技术层面,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报纸相对而言,广播就称得上是新媒体;与广播相对而言,电视就称得上是新媒体;与电视相对而言,网络又称得上是新媒体。”教育者越来越多的将育人方法寄托于新媒体,这是探讨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價值体系为指导,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来发挥育人功能;另一个是社会环境层面,这一层面探讨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运用何种信息资源发挥高校育人功能。

新媒体的特点。(1)实时性。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秒为单位的计算方式迅速传播,不光是时间上的即时性,同样在内容的更新上也是非常迅速。“微时代”下,个体或组织实时传播各种类型发生的事件,接受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见解,甚至是不满的情绪。它的实时性带来太多的不确定性,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2)互动性。在“微时代”下,精简而富有巨大冲击力的言语会很快吸引阅读者的兴趣,大家非面对面、匿名的方式畅所欲言,不再像传统媒体一样单向传播,而是双向或多向传播。这一特点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平台,与更多的同行之间交流思想和育人方法。

从新媒体技术到“微时代”环境,拓展农业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意味着新媒体作为新的育人环境加以建设,同时,更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净化和丰富“微时代”环境。

二、“微时代”下新媒体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据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大7亿左右,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其中,高职学生较去年相比,呈上升趋势。2互联网影响着个人生活方式,并不断延伸到教育、卫生、交通等民生服务。高职学生的生活已被新媒体覆盖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低头族”越来越多的出现,这些现象使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思想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农业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新媒体无孔不入的今天,信息的产生是传播者用个人的观点传递对世界、社会的认知,这些认知可能是消极、负面、曲解,但容易被接受、认可。从思想道德信息传播的价值导向中,受教育者不难发现社会在推崇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这些信息会促使大学生去接受国家提倡的思想文化导向性信息,以此促进农业类高职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微时代”下农业类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在思想政治育人过程中,其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作为教育行为的主体;农业类高职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客体;传统教学内容或新媒体作为教育的载体。

(一)教育活动中主客体关系变化

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虽然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仍然存在着,但主客体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各要素之间发生的变化,使教育活动中主客体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主体不只是主动传授、客体不只是被动接受,现实中的客体在虚拟世界中,具有信息选择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客体视为主体。新媒体是对现实世界的延伸,在虚拟世界中,主客体关系的角色、身份、地位不再受到制约。两者之间动态变化的关系,对于如何把握好“教育者主导性地位”,在新媒体环境下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教育理念逐步转变

教育者常常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要求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那对于没有涉及到的领域,学生应该怎样去评判怎么做呢?传统单一的说教方式已经不能指导出优秀的学生,只能使高校育人工作处于更加尴尬的位置。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法,充分调动起高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者的主导性。作为教育的主导者,不仅是给受教育者灌输知识,更应该教会他们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引导他们利用新媒体资源发展知识素质和品德素养。

(三)高职学生积极性有所提高

新媒体以其便捷、及时和丰富画面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欢迎,传统的说教育人逐渐被他们易接受的网络媒体取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新媒体上自主挑选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大大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和拓展兴趣爱好,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不断提升,逐渐取代睡觉、玩游戏、谈恋爱等不良的生活方式。

同时,教与学在不固定的空间和时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面对面交流的隔阂被打破,在心理上的距离会更加靠近,由纯粹的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向自主选择和对等交流的形式转变,受教育者更加积极乐意的参与学习和接受教育,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悦之者。”发挥高校大学生主观能动学习的效果远远大于被动式受教。北京理工大学李英林教授调查了“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70%的人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登录QQ、微信等聊天工具。调查结果告诉我们,要想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最快捷的方式是通过网络新媒体。endprint

(四)农业类高职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利用不足

农业类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育人方式多数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很多未重视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正面效果,或者是仅仅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通过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如下:

网民年龄结构可以看出:20-29岁受教育者阶段使用率最高,30岁以上逐渐降低。高职教育者人群大多分布在30岁以上,因此,新媒体在高校未得到足够利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者对于新媒体的运用低于高职学生。

四、“微时代”下农业类高职育人功能的探索

受教育者在新媒体环境下,主客体现实中的身份、角色与地位都被虚拟化,对于信息的选择更加自由,不受现实各种角色的制约。

(一)新媒体客观环境的建设

发挥教育者主导性,在建设新媒体客观环境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与实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受教育者,建设内容和模块要适时进行调整,比如:在本人建立的班级管理微信公众平台上(以下简称“班级管理平台”),大一以树立自信为主;大二以相信自我为主;大三以超越自我为主。现设有“说人物”:展现学生的特长和风采,让更多人关注,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以此增强自信心;“活动秀”:主要将主题班会和自定义班会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知道我们时刻在关注他们的成长;“专业兴趣小组”:已成立植物标本、插花、微园艺、创意原生态作物手工等小组,均由感兴趣的学生自主负责、无教师指导,不定期地开展活动,通过平台展示作品,推动兴趣小组逐渐完善和成熟。

树新风、扬正气、立标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平台中“莉姐有话说”:是时事政治、以校园内所见所闻的不良风气、社会现象,提出个人观点和看法。在思想上,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在言行上,正确认识是否符合大学生身份的标准;在日常管理上,引导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教育活動,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建立积极向上的新媒体环境,是高校育人功能中的关键点。

(二)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增强受教育者主动参与新媒体客观环境建设的自觉意识,是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育人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只有客观环境的建设,教育资源未得到受教育者青睐、回应,其教育关系是不存在的。要想培养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激发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通过生动活泼的图片、幽默准确的语言创设教育场景,博取受教育者的“眼球”;通过教育内容和信息获得受教育者的认可,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提供有价值教育资讯或参与新媒体客观环境建设。如班级管理平台中“创业实践”板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已经被掀起,大学生创业心理需求被点燃。通过提供宣传、展示创业实践平台,从简单货品交易实践中增强创业意识、获取创业经验。从推出后,大家积极踊跃地推荐自己的微店进平台。

(三)家校联动,提高高校育人效果

进入大学背井离家到一个新的地方,从心理上到生理上、从学习上到生活上都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仅仅依靠辅导员来帮助大学生适应是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家长若能很快掌握到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等不适情况,通过QQ、微信、微博等平台家校联动,家长给予相应的建议有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如周前会“台上一分钟”系列活动: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学生讲述最开心、最伤心、最感恩等故事,掌握学生心态情绪、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胆量。学习成绩差的"90后”就像耶稣一样一直被钉在十字架上,在父母的眼中总认为比成绩优秀学生差,所以,他们不愿展现自己“不被认可”的特长,不愿表现自己的内心,或许,父母根本就没真正看到过自己孩子身上也有优点。在班级管理平台上,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优点,给予客观的评价和认可,可以关注到孩子成长的历程,真正做到借助新媒体来了解大学生,从了解到掌握,家校联动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达到高校最佳的育人效果。

(四)深入了解大学生是健全新媒体育人功能的保障机制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是高校育人中重要载体和手段,但最根本的保障机制还是在于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对辅导员工作要求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媒体环境中育人资源必须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网下与学生的深度交流,掌握学生群体中存在问题的共性,网上帮助存在同样情况的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学生是新媒体建设中一切信息的根本,否则,脱离根本的分享都是无意义、无价值的教育活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微美学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