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1+6”数学课程群的实践
2017-12-29钟玲芳
钟玲芳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文章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介绍了“1+6”数学课程群的基本概念、结构设计、内容体系、实施评价等。通过课程群的实施,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获得发展,数学素养得以提升,并在数学上更富有创造力。
摘 要:核心素养;1+6;数学课程群
基础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需要我们对数学学科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再认识、再实践。数学学科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应是学生在二十一世纪所应该具备的那些“最核心”的数学知识、能力与态度。中学所涉及的数学核心素养简要概括为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六种素养。因此,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个性化学习发展已成态势,迫切需要丰富数学课程。但在数学学科课程建设方面,笔者深切感受到,很多学校虽进行了一系列饶有新意的探索,开展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数学课程,但这些课程大多以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存在,课程之间缺少内在联系;部分课程缺少对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知识建构的深入研究和统整设计。为此,构建一个科学性与时代性并重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群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尝试进行了“1+6”数学课程群的实践,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素养得以提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获得发展,并在数学上更富有创造力。
一、基本概念
“1+6”數学课程群:数学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的统称。“1”指一个核心内容: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6”指六个辅助内容:数学思维、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实验、数学赏析、信息数学。其中基础课程有:浙教数学、信息数学、数学赏析。拓展课程有: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思维、数学实验。数学思维,即对数学思维方式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数学史,即从“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史料”中选取有趣的题材,拓展学生的数学课外知识;数学实验,即侧重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生活中的数学:即重在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能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数学赏析,即感受数学的美;信息数学,即通过信息化先进手段研究数学,探索数学,得到更加直观、科学的结论。
二、结构设计
数学学科课程基本框架:基础课程+拓展课程。
四、实施评价
1.实施
策略一:学科内部整合。浙教版教材受设计理念、时间、空间和新课程标准的限制,对一些数学学习非常有用的基本图形、模型、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未做具体展开和归纳总结。基于这种情况,为更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整合,以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阅读材料”、“课题学习”或者例题、作业题等中某一题为题材进行改编、整合,加以深度拓展,让学生感悟基本图形和基本思想方法,积累数学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策略二:与信息技术整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群的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融为一体,以提升学生的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利用及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掌握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策略三:与其余学科整合。打破学科界限,以统一的主题、问题、概念等为主线,链接不同学科课程内容,整合实施。
策略四:初小衔接和初高衔接。新的课程改革,初小、初高中数学教材难免会导致很多知识的脱节和漏洞。我们不断地研究新课程及其体系。不遗余力地找到新的初小、初高中数学教材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完善。
2.评价
课程群的评价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性课程,这些课程的评价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智慧。在形式上,分为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考核等模块;在时间安排上,分阶段评价和集中评价相结合,从而合理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业状况,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基础课程模块(浙教数学、数学赏析、信息数学)的评价方案。由图1知,学生课程评价由五部分组成:即平时考勤成绩(10%)、阶段性知识测评成绩(20%)、课堂提问成绩(10%)、反映学生对现行浙教版教材“阅读材料”中数学史部分的知识深入理解及总结归纳的报告式的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40%)。
拓展课程模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实验、数学史)的评价方案。由图2知,学生拓展课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①平时成绩(40%),主要来自课堂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报告式作业等4个方面,各占10%;
②考查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数学小论文及实践应用成绩,各占30%;
笔者认为评价的功能不仅仅在于考核,对学生而言,评价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1+6”数学课程群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将其求知欲伸向知识的每个角落,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数学素养得以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课程学习中,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品质亦可得到锻炼。同时,课程群的实施为老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使其在专业发展中更加处于主动地位,进一步激发其研究自身专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邓薇.课堂须打破沉默教学效果方能提高[J]. 数学教学通讯,2001(3):12-13.
2.肖雪.把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5(7):4-5.
3.张雪莉.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7.
4.陈海军,刘国庆.基于学生素质提升与能力拓展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改革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77-79.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