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7-12-29牟光庆

成才之路 2017年35期
关键词:双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牟光庆

摘 要:高校協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是高校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选择,是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助推器,是高校凸显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协同方只有目标、利益一致,在同一平台上主动谋求合作,才会有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基础,才会存在双赢、多赢的可行性。高校应加强协同创新领导小组的建设水平,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合作平台,健全协同创新的相关制度,营造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进而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水平。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双赢;高校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1;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5-0001-02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推行了八方面的改革,其中一项就是要建立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产学研紧密合作等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一、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1. 模式研究与实践是高校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选择

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资源得到不断优化与整合,这意味着高校对区域生源、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等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跨领域吸纳教育资源已是高校扩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拥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实践环境的企业,无疑是高校探索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质合作伙伴。企业吸纳高素质的行业后备人才,扩大宣传渠道;高校通过合作节省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双方互赢共惠,实现1+1>2的人才培养效益。总结并实施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整合教育资源、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选择,它将进一步引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再上新高度。

2. 模式研究与实践是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助推器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要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高校工程人才,同时高校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是巩固、促进该计划的重要助推器,它在体制机制层面上推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发展,促使双方联合研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实施过程。协同创新能推动高校与区域的发展,把高校与企业单边合作行为上升为规模化人才培养协同战略,逐渐打通政府、企业、高校的合作壁垒,从根本上推动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模式研究与实践是高校凸显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

目前,许多高校发展方向趋同,办学特色模糊,在争先升级的竞争中呈现出千校一面的现象。清华大学胡显章教授认为,“办学特色问题在哲学层面其实是个性与共性、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事物的特殊性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高校要以特色办学为突破口,以敏锐眼光发现人才培养的好方法,要抢占区域人才培养的制高点。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政府为主导,以推动区域经济和加强社会服务为重点,促使高校相应学科与专业的教学融入行业发展中,使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结成行业化发展协作关系,共同合作,共同创新。这种鲜明的行业特色使得高校学科专业发展视野更宽阔,办学实力更加雄厚。

二、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基础

高校协同创新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与企业已经在人才培养创新方面走出了探索性的一步。“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学院纺织大学与滑铁卢大学合作,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率先在我国实行了协同创新的早期试点。1988年,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在上海西服厂等单位建立了基地,实施‘三明治式的教育试验。”经历了高校体制改革、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转型之后,高校协同创新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理念体系。协同方只有目标、利益一致,在同一平台上主动谋求合作,才会有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基础,才会存在双赢的可行性。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技术锻炼与能力提升,企业为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生产实践环境。企业科研人员到高校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等平台进行实验检测,使企业生产技术在理论方面得到进一步深化与提升。

在学生培养方面,高校学生能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尽快学习先进技术,加快理论知识转化实践技能的速度。对于企业来说,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可以节省员工培养成本,能够高效地聚集一大批创新型高素质员工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经济价值。

在知名度提升方面,高校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宣传特色化人才培养成果,使高等教育界认识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办学影响力。而企业通过与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不仅节省了广告成本,而且无形中开辟了一条舆论宣传渠道,不仅使高等教育界认识了企业,了解了其发展现状,也使企业界认识到高校雄厚的科研能力与人才培养实力。

在区域创新方面,校地(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协同创新层次的提升也需要政府的推动与协同。政府加强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资金与信息的引导,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创新文化内涵、提高政府公信力与执行力,同时对巩固企业在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地位,激活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策略

1. 成立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高校领导应重视“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以校领导为主任,成立协同创新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协调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处理协同创新事务。高校协同创新指导委员会要吸纳政府与行业企业的相关人员,把人才培养、科研、人事、经费等问题协同好。指导委员会要实施定期协同创新的工作检查与监督,对实施较好的单位(部门)、个人进行表彰,以弘扬榜样的高尚和奉献精神、发挥他们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激励广大教职工自觉做好协同创新工作。另外,指导委员会成员要定期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加强人员相互学习交流。例如,高校应吸纳一批科研创新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外专家与校外知名学者,建设一支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校外专家队伍。高校需制定具有弹性的课时安排与调课政策等措施,通过校外专家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的顺利实施。endprint

2. 建立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合作平台

高校协同创新需要拥有共同的人才培养平台,教育部倡导以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为抓手,承接高校合作与交流的任务。大连工业大学尝试建设稳定的协同创新机构,以中心为枢纽,以二级学院的工作室、科研所等为支撑,集中资源,以点带面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尽快成为素质过硬的工程技术人才。例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成立了服装设计工作室、饰品设计工作室、服装表演工作室、品牌陈列工作室、品牌推广工作室、服装营销工作室、时尚摄影工作室等。采用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的方法,选拔部分学生进驻工作室,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与学生一起制定工作室学习目标,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室让学生致身于服装企业品牌策划、服装设计、采料、生产组织、饰品搭配、整体形象设计、时装摄影、陈列设计、展示推广、连锁店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中。

3. 健全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相关制度

高校协同创新机构是新兴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是介于学术组织与营利组织之间的机构,肩负着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承接着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重要责任。高校协同创新不是喊喊口号的政绩工程,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来维持运营。例如,建立保障双方利益分享制度、技术研发制度、技术转让制度、奖励制度、风险承担制度、保障人事交流相关制度等。形成稳定的管理制度,可以避免在人才的协同创新培养后期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情况。

4. 营造协同创新文化建设的氛围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创新,不仅需要双方在制度上的合作,还需要营造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高校与企业是不同类型的单位,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办事规则,这种组织文化的相异决定着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沟通。双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应明确权利、责任、风险、利益、人事等相关事宜。另外,合作双方应具备宽广的胸怀、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较好地尊重对方思考问题与处理事务的出发点,加强合作的可持续性,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均能受益。

四、大连工业大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1. 大连工业大学与雨生集团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加强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高校与企业下达科研创新任务后,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根据一定条件集聚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平台上,不同的思维与观念围绕科研项目产生了碰撞与融合,通过多学科(专业)智力参与和协作,学生不仅能形成“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大连工业大学与大连雨生集团合作建设了实践教育中心,该中心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抓手,吸引集团的资金、科研仪器与技术人员。该工程实践中心集聚了工业工程、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多专业学生。高校与集团通过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品牌设计,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产品制作,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进行产品的网络宣传与销售,形成一套完整闭合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经过多项科研任务锻炼之后,科研水平得到日益提高,他们的部分作品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 大连工业大学葡萄酒学院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发挥知识创新、人力资源、实验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把企业行业的技术需求转化成学校的科研课题,把政府的人才需求转化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区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动力。高校与企业之间本着“推动双方共同发展,互赢互惠”的原则,不断夯实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共建稳定的人才培养机构。大连工业大学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按协同创新办学模式组建了大连工业大学葡萄酒学院。政府提供教育实践性场地,提供最优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环境;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行业发展方向,向学院提供实践教学环境与行业发展信息;高校则负责提供特色专业与高素质的学生资源等。该学院的主要支撑专业为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印刷工程和包装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院下设本科生实践教育基地、冰葡萄酒分析检测中心和冰葡萄酒共性技术研究院。该学院的成立是推进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举措,是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同探索协同创新机制、提升高等学校工程实践培养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尝试。

五、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协同创新”的概念被研究者与高校管理者逐渐熟识。作为實施高校创新计划的重要手段,“协同创新”是对“产学研”理念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探索。高校的“协同创新”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还要在合作体系与机制、成果分享机制、责任分担机制、调动双方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合作。不得不说,对“协同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将大有作为,学校、政府与企业对它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7263799.htm,2013-1-26.

[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3810178.htm,2013-1-26.

[3]陈涛,曾良才,孙伟,等.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罗维东.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思考[J].北京教育,2012(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老少同住 双赢选择
谋划双赢
“双赢”之路在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