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7-12-29葛宏香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7年4期

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制作的教具。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一、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无论是哪一类教育,也无论是哪一级学校只要有教学活动、有教学过程,就一定要使用教具。应根据教材的需要,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对象的不同来调整、改造、更新已有的教具,创制新的教具。这样,在教学使用中,才能得心应手。正如李正道博士所说的那样:“自制的教具,永远比买的好”。有些发达国家没有教学装备管理系统,其各级各类学校自制教具早已蔚然成风,不单是中小学开展自制教具,就是幼儿园、大学也是如此。教师和学生自己制作的教具,拆装、使用非常方便,在市场上根本无法买到。并且,随着教学和科研的进展,实验室的设备仪器不断被自制新作所替换。综上可见,凡是使用教具的地方,就必须有教具自制。换言之,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之一,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普及实验教学的需要。

例如,我在教学《面积与周长的比较》这堂课时,要求学生一起制作:利用一根铁丝做成一个长方形框,然后利用紙板做成一个长方形面,把它放进长方形框里,大小要合适,组合成一个长方形模型。然后告诉学生:在这个模型中,一圈铁丝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纸板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对照模型,对比面与线,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区分面积与周长的不同含义了。这样的自制教具虽然简单,但用起来教学效果很好,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即懂,是一种最经济、最容易制作的教具。这种教具虽然制作简单,但功效与多媒体教具不相上下,它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自制教具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的使用自制教具,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操作运用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牢固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促进学生亲身探究自己发现、理解、验证数学知识,使学生认知内化从形象到理论的认知结构。恰当地使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亲手操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从中得到“灵感”,而且使跨越式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要说明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确不容易,利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让学生把纸片上的各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进行观察,得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学生既动了手,又动了脑,在课堂中运用教具探索了概念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自制教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运用自制教具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创造条件,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极好手段,它对增强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在教学中加入一两个带有趣味性的实验,对于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极其有利的,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用象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它完全可以不拘一格从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中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这也是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方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我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带磁性的贴面糊上六个面(六个面分别涂三种颜色),让学生观察这六个面有什么关系。教师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在一起,完全重合。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画一画,得出两个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再把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教师拆开进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数数有多少条棱。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准确数出12条棱,并通过比一比,量一量长方体的棱,概括出12条棱根据长短和方向可以分成3组,并且相对的棱平行且长度相等。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具虽然简单,但易做易操作,充分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盘锦市兴隆台区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杨强)